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2020-07-18唐黎任登鸿姜海波邵俭陈江凤
唐黎 任登鸿 姜海波 邵俭 陈江凤
[摘 要] 对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并从课程理论的授课内容、课程教学手段、实验课授课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改革方向,以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 唐 黎(1981—),女,重庆潼南人,副教授,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任登鸿(通信作者)(1963—),男,贵州遵义人,硕士,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冷水性鱼类的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213-02 [收稿日期] 2020-03-03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是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组织学和胚胎学本是两门独立的学科,组织学是研究有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微细机构及其机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但由于这两门学科彼此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在水产类专业中将它们合并为一门课即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来进行授课[1]。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开设至今已有20年,由于该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名词概念较多,课堂教学内容较枯燥,记忆有难度,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
鉴于此,教学团队成员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一直在积极思考如何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期能选用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本文对该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总结。
一、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知识点多,内容陈旧枯燥,缺少该领域新技术的示范展示。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是一门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的水产专业基础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课件多是介绍传统的理论知识点和传统的实验技术方法,如水产动物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布、功能,石蜡切片的制片技术、HE染色等。但组织胚胎学本身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又一直在更新,新的实验技术手段在科研中的作用更大。而且这些传统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所用的冰冻切片,就与石蜡切片不同,学生一接触到这个平时很少听到的名词就会感兴趣,学习热情也高,教学效果自然也会提高。还比如体细胞克隆技术,免疫组化中所用到的免疫荧光染色法、原位杂交技术等该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在教材中很少提及。教师授课中在教学PPT中也未重点详细介绍,但这些方法技术在目前水产专业的相关科研中应用较多,学生未学习到这些理论知识和技术,就不能很好地满足今后学生开展科研的需要。
2.缺乏高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又受课程学时的限制,因此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许多授课教师急于将各部分知识点按部就班的讲授给学生,在50分钟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进行预习,突然接受这么多的新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消化。正因为学生感觉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兴趣就不高,即使授课教师不厌其烦的耐心反复讲解,或者在教学PPT中结合很多教学图片来进行讲解仍然效果不佳。为了改善教学效果,非常有必要对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的理论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3.实验课授课内容单一。在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都是让学生观察制作好的石蜡切片,通过切片的观察了解各种不同组织的细胞组成和组织结构特点,像经典传统的石蜡切片的制片技术,学生只是在理论课的学习中学习操作步骤,在实验课中由于学时的限制不能进行实际的操作。但学生毕业论文很多都涉及到组织取样以及相应组织的石蜡切片的制作与观察,学生未能通过课程掌握这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就直接影响后续的科研工作,更不能在实验课中接触和学习到一些新的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方法。目前实验课的授课内容单一,亟待改革与实践。
二、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更新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授课时,必须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理论教学的组织学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并观察不同的组织的结构特点及与结构相对应的功能,这部分内容的更新相对较少。但胚胎學部分实际属于发育生物学的一部分,主要介绍整个早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其理论内容和实验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要求授课教师要经常查阅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文献资料,授课教师自己消化理解后再传授给学生。学生对这些前沿的新理论知识非常感兴趣,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学生的科研热情。同时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PPT中所展示的切片等图片材料,保证学生能学习到与课程相关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实验技术。
在理论教学中介绍不同章节的内容时,要将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及时的比较,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经过实践发现,这样能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比如在介绍结缔组织的时候,就要将之前学习过的上皮组织和现在正在学习的结缔组织的组织结构特别进行对比,这样既能在课堂中及时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又能加深对现在所学知识的记忆。
2.改革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克服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尽量多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2],增加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如在讲活体观察方法时,问学生都知道活体观察有哪些方法,学生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直接观察,然后提醒学生还有一种观察方法叫活体染色,唤起学生对活体染色这个知识点的浓厚兴趣,接下来对学生感兴趣又急于了解的活体染色技术进行详细生动的讲解。这种互动的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的内容抽象,相同的组织其横切和纵切所观察到的形态结构是有区别的。在教学PPT中若只是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结合一些短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如讲到肌丝滑动学说、神经冲动的传导等内容时,如果以FLASH短片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学生就非常感兴趣;在讲到受精过程时,播放视频演示精卵相遇、精子入卵、精卵融合的过程,远远胜于语言的描述和图片的展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门课程由于课程讲授知识点多,授课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上课时对预习内容进行提问,对预习过的学生提高平时成绩的分值,这样也可以调动学生积极认真的进行课程的预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改革实验课授课内容。实验课内容应紧跟理论课内容,在教学安排上应衔接紧密,相辅相成。因为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具有知识点多、基础概念多、理论性强等特点,使得课堂理论教学必须成为授课的主体,但是传统的授课中经常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隔离开,比如授课教师先把所有理论知识点介绍完以后再集中上实验部分,基本要到学期末才进行组织切片的实验观察,时间间隔久了学生们理论知识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增加了实验观察中认知的难度,削弱了实验课的效果。在改革中,尽量通过调整授课进度和授课内容,力求实验课紧跟理论课内容,相辅相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升整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果受实验学时的影响,石蜡切片这些经典的制片技术未能在实验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操作步骤,那么就要安排学习观看石蜡切片制片技术的详细操作视频,让学生即使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也能对这些重要的技术有更深的学习体会。
通过课程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配合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授课艺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热情,这样就能显著提高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霞.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2.
[2]李钊,王笑音,徐纪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5):18-19.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model reform of the course in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of Aquatic Animals,and puts forward detailed reform directions from three aspects: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the teaching means of the course,an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in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of Aquatic Animals;teaching model;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