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创新研究
2020-07-18刘萍萍
[摘 要] 以西北地区某高校为例,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趋复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挑战。从系统观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需重点把握和易被忽视的方面,从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工作模式和团队建设四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关键词] 系统观;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 刘萍萍(1979—),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西安外国语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中职,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148-02 [收稿日期] 2020-02-26
一、以某高校为例,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变化趋势
在对2019级新生开展的新生心理测评中,共收到有效SCL-90问卷4603份,占总测评人数的95.90%。任何一个因子分值或者所有因子的总均分超过3分低于4分为中等程度关注人员的筛选标准;任何一个因子分值或者所有因子的总均分高于4分为重点关注人员的筛选标准。中等程度和重点关注人员均需参考其他测评量表的结果,开展一对一心理访谈做进一步评估。经统计,轻度心理困扰的人数1948人,占参加测评人员总数的42.32%,其中有中度、重度心理困扰的共579人,占参加测评人员总数的12.58%。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分数较高。收到有效UPI问卷4775份,占总测评人数的99.25%。测评筛选标准为总分值达到25分以上(呈阳性的因子数超过25个),或者在是否有轻生念头中回答是的人数1361人,分别占总测评人数的28.50%、5%。在56种阳性因子中,反应较典型的是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情绪容易被破坏、摆脱不了毫无意义的想法、自卑、失眠等分别占总人数的38.47%、33.32%、31.56%、18.58%和8.5%。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有轻生念头的人数达到190人,占总人数的3.98%。由此可见,“0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比较严峻。
二、系统观下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把握的重点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而成的具有功能性的有机整体。系统研究要素、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1]。系统观下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系统特性,用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动态相关性、开放性、信息反馈律和优化演化律等原理和规律系统思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不漏掉一个环节和要素,不断优化体系结构,补充增强系统功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需摸清
大學生的生理年龄大概在17~23岁之间,跨越了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是由心理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心理断乳期[2]。在埃里克森人生发展的八阶段理论中,此阶段仍需继续探索和完成对自我稳定和人生发展至关重要的自我同一性,还需不断增强基于自我同一性基础之上的爱的能力。大学生在此过程中会不断审视和寻找自我,实践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择业、自我管理等心理活动,会体验迷茫、自卑、焦虑、嫉妒、失落、苦恼和幸福等复杂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性、矛盾性和复杂性,对大学生内在心理平衡和心理潜能的引导、开发、强化、援助和干预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和重点。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易被忽视的要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预防性和矫治性的,也是发展性的[3]。把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口前移,把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作为重点工作,做好防和控的工作,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以人本主义的思想为指导,更多的关注人自身的积极的可以具备的优势资源,转化为自助的能力[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以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和心理委员为主体开展工作,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学生专业导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群众都应被纳入到工作体系中,使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调动每一名主体的工作的积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依靠他们建立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如学校已经在试点二级学院开展的“一对一专业导师制”“家校联合育人”的联络机制,编写《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南》,向导师科普专业育人和心理育人的知识和方法。
基于一个系统的开放性、信息反馈律和优化演化律等原理和规律,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不断优化和创新组织机制、工作思路和方法、教育教学内容、手段和技术、教育平台和硬件。
三、创新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指导思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深入开发学生心理潜力为目标,秉承“积极育人、预防为先、全程关注”的思想理念,贯彻“积极教育与重点预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组。一是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发展规划、解决人员、财力等保障,决策重大问题;二是专家小组,负责技术支撑和业务指导;三是实施小组,在各二级学院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负责做好本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分级式组织,畅通上令下达、下问上传的信息沟通渠道,构建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实现齐抓共管、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三)工作模式
一是在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科研学术工作的力度,增加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模式,不断创新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建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辅导咨询、危机干预、科学研究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新模式。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积极教育、预防为先、全程关注的工作思想,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以人本主义的理念为标准,把传统工作体系中“发现问题—实施干预”的被动模式转化为“发现资源—促进潜力”的主动模式。创新建立“宿舍—班级—学院—学校—精神专科医院”五级网络,建立心理助人绿色通道。三是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媒介和内容,搭建“朋辈互助、特色活动、新媒体运用”三个平台,充分调动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的朋辈自助互助力量。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活动,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季活动,针对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诉求,有的放矢打造不同心理成长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服务于广大师生。四是做好心理大数据建设。把牢“新生入学”“个体咨询”以及“筛查重点”三个关口,为重点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积极关注、全程跟踪。有效利用信息手段,借助各种心理测评量表,深入研究数据背后的规律,把握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以此作为心理咨询、危机预警、教学科研等工作开展的重要基准标尺,有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向。
(四)團队建设
专兼职心理老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核心的力量。专兼职心理老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与督导,保证知识及时更新、思想的创新性,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素养。常态化的定期开展“教师会”和“督导团”,整合人才资源,讨论教育教学问题、同辈督导疑难点咨询问题。提供教师队伍之间信息交流渠道和平台,促进相互学习、知识互补,提高理论及实践水平。
辅导员及心理委员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应主要依托校内心理师资力量,积极聘请校外专家,定期开展心理障碍识别、心理疏导、谈话沟通、危机干预等方面的技能培训,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专业化。按照理论、能力和实践三方面研究和制定贴近工作实际的培训课程体系,加强学生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如近年来高校抑郁症的高发、就业心理问题等。拓展培训方式,如专题讲座、团体辅导、案例研讨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立新.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援助的系统论分析[J].青年心理,2011,(08):110-112.
[2]胡凯.试论构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82-85.
[3]佘凌,张信勇.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10):28-31.
[4]陈淑萍,颜秀红.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4,(1):28-29.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 university in northwest China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changing trend of college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and the data show that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and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is facing more challenges.From a systematic view,the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work that need to be grasped and often easily overlooked are analyzed.Finally,the work syste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constructed from four aspects:guiding ideology,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work model and team building.
Key words:systematic view;mental health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