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共同体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

2020-07-18凌敏杰肖宗志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5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

凌敏杰 肖宗志

[摘 要]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足问题,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论证共同体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要性,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思政课程优化升级、推动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共同体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共同体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 凌敏杰(1986—),男,湖南衡阳人,法学硕士,南华大学党委组织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肖宗志(1964—),男,湖南常德人,历史学博士,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099-02    [收稿日期] 2020-02-24

作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承担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生力军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高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通过改革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1]

一、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共同体”的概念,并将国家视为“有道德性的共同体”;1887年斐迪南·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对“共同体”进行了阐释,认为“共同体”是一个以血缘、感情和伦理团结为纽带的建立在自然情感一致基础上的有机体。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可以看作是一个基于共同价值认同和育人目标,由教师、学生、课程、课堂、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要素共同参与,借助中介和社会环境,以多主体互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准则,在交往、沟通和感情关系上形成的具有协同性的社会有机体。

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作为一个系统的综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各要素之间是彼此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其特征是十分明显的。第一,应然性。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为了达到一定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是社会的产物,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也不可能是自然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形成及各要素间的交往需要建构与维持。第二,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中,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育人环境都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必须打破教师、学生、课程、课堂、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要素之间的独立状态,消除各要素交流、协调的阻碍,形成一个有机的社会整体。第三,主体间性。主体性哲学影响下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过于强调主体本身,忽视了主体之间的交往秩序,难免形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关系,这就使得高校学生往往被动消极地接受主体施加的影响。[2]

二、共同体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要性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足,因此,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念,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合力。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复杂的转型时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多元文化加速碰撞背景下,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消极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挑战。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念,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能够充分调动全社会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合力,推动实现协同育人,倡导高校学生与祖国、社会共存、共担、共享、共赢,将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个人发展有机统一,共同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程、课堂、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学生学知、思信、用行的完整过程。高校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完善教育环节、优化教育过程,形成社会、校园、家庭教育合力,能够确保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认识结构相对稳定并保持连贯性。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和学生充分运用社会各方资源和新媒体等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讲授和学习突破传统“填鸭式”的老套路,深化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认知了解,进一步产生情感共鸣,指导行为实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共同体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施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理念。不同的理念就有不同的改革策略和路径,正所谓知行合一。因此,在共同体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改革策略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全面发挥。一方面要从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维度探索建立校内协同育人制度,创新育人方式,把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党政干部和其他专业教师等育人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和信息,加强与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机构等多层次宽领域深度合作,推动社会资源支持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推进思政课程优化升级。一是要优化课程设置,按照教学体系转化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群之间的协同,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二是要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高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提高高校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实现课堂由灌输到启发的转向;三是要改进教学方法,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强化创新,积极探索问题链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四是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和培训,探索在高校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课名师工作室等特色项目,选树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五是要充实实践教学,加快建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体验感,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遗址、传统文化遗迹、博物馆等地方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六是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教育能力,积极应对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加强与各种网络技术平台的合作和共享。

高校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动态,加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横向合作和与社会资源的纵向交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潜移默化地在专业课程和通识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让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化学反应”,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框架内统筹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所有课程的思政功能,重点培育一批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优质示范通识课和专业课,悉心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所有课程、全体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2019.

[2]戴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可能、现实与前景——以场域为基本视角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40-45.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ack of systematicity,integrity and syner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ty,and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are proposed from three aspects:perfecting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and promoting the coope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ith peers.

Key words:community concep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reform and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初探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