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2020-07-18王丹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5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民办高校辅导员

王丹

[摘 要] 从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出发,研究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包括辅导员自身科研意识薄弱、科研队伍限制和科研机制不完善。提出从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入手,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从而实现其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 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

[作者简介] 王 丹(1991—),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045-02    [收稿日期] 2020-03-02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应当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等。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辅导员要系统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实现从实践型角色向实践研究型角色的转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从而全面推进辅导员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这对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管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所需的专业知识较广,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背景知识,并且对学生的指导、引导、辅导是长期、深层次且全方位的,因此,辅导员一定要是个有广度和有深度的人。

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指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深入解析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的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应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式,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工作之中从而形成的一种能力[1]。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時代背景下,辅导员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对新事物的认知,储备宽口径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将这些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应用到学生工作中。

民办高校的学生类型更加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民办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成长特性,采取更加有效、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明确的人生方向,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1.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科研意识薄弱。民办高校辅导员普遍认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就是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事务性工作,不会积极主动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认为只需要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积累便可以将学生工作做好。他们认为科学研究是专业教师的事情,并没有意识到科学研究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缺乏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学生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缺乏对问题的预见性和敏锐性,无法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造成工作的低效性。另外,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不清晰,导致他们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较差。

2.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科研队伍限制。公办高校的辅导员普遍是硕士研究生,甚至部分公办高校会招聘博士研究生来担任辅导员,因此公办高校辅导员拥有优良的学术团队,并且对学生工作的科学研究抱有良好的愿望。相对而言,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学历普遍偏低,缺乏科研骨干[2]。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不高,无法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感,造成了民办高校辅导员人才流失较多,从而无法进行科学研究的积累。此外,民办院校高校辅导员的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化,他们缺乏相应的经验积累,将班级成绩作为工作评价的衡量指标,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较差。

3.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环境和机制限制。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师生比例低,导致专职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数量较多,加之工作内容繁杂,导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忙碌,无法兼顾对学生工作的科学研究。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考核机制并未将科研能力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年度考核还是沿用之前的指标。民办高校没有设置辅导员科学研究专项经费,更没有科研管理制度,导致辅导员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大大降低。在日常工作中,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培训大多集中于如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未能将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作为培训内容。因此,民办高校的科研环境和机制限制了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

1.增强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科研意识。辅导员要实现从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的转变,必须具备强烈的科学研究意识。不同的学科背景不能作为辅导员科研能力不足的理由和障碍,他们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应用到现在的学生工作科学研究中,融会贯通,以新的视角和新的思维来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树立科研意识对于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至关重要。首先,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将学生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学生工作中去;其次,要学会在学生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将这些实践工作转化为理论研究;最后,需要将这些理论研究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周而复始,在获得职业成就感的同时可以增加自己对科学研究的激情,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2.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科研培训。民办高校可将辅导员分成不同的团队,根据不同团队的需求对辅导员进行定向培训。可以在一个团队中分配各个年龄段的辅导员,以“老”带“新”,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带新入职的辅导员,将之前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理论成果。民办高校可定期举办辅导员沙龙,让辅导员之间进行全面的交流,分享经验相互学习,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民办高校可组织辅导员定期参加校外相关的专题培训班、学术交流会和主题会议等,保证每个辅导员每两年针对学生工作进行系统的培训。另外,可邀请校外的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辅导员专题讲座。同时,可以将辅导员送到国内公办高校进行短期挂职锻炼,学习公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另外,学校的思政专业教师可以担任兼职辅导员,这样可以促进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专职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提高其科研能力。

3.完善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科研机制。民办高校可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辅导员学生工作的专项科学研究,成立辅导员研究团体,增进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开展。在研究团体中,可以引入专业教师,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从而激发专职辅导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民办高校可以将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而推动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考虑到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学历普遍较低,可以鼓励辅导员进行深造,并给予相应的补助和奖励。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需要辅导员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推动,最终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学生工作中,从而推动辅导员从实践性向实践研究型的转变,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參考文献

[1]张艳萍,杨雪.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108-111.

[2]韩芳丽.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3,(23):48-50.

Abstract: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including the weakness of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wareness,the limi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and the imperf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echanism.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start from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objective environment of counselors to improve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so as to realize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private college;counselor;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民办高校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