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考

2020-07-18唐上洁莫文敬邱新妃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5期
关键词:建设思路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认证

唐上洁 莫文敬 邱新妃

[摘 要]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总纲领,是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随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推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始对标对表找差距,发现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不能真正满足专业认证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契合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修订。

[关键词] 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思路

[作者简介] 唐上洁(1982—),女,广西防城港人,北部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

莫文敬(1998—),男,广西南宁人,北部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邱新妃(1997—),女,广西钦州人,北部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039-02    [收稿日期] 2020-05-08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规定了师范类专业各级各类监测指标和相关标准,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对标对表找差距,理顺专业发展的思路,把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方向,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

(一)培养目标模糊,专业特色不鲜明

培养目标同质单一,专业特色不鲜明。例如某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幼教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客观上看,培养目标完整而又全面,但目标规格单一、层次偏高、指向模糊,没有一个精准而又贴切的定位,目标过于宽泛,更没有凸显办学定位和区域特色。

(二)课程设置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

课程设置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难以支撑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现。第一,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规格不相适应,难以支撑培养规格的实现。第二,保育实践技能相关课程缺失。学前教育教师肩负着保教并重的责任,尽管师范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专业理论,但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保教实践时往往手忙脚乱,理论知识与实践情境之间产生了鸿沟。因此,课程设置应体现保教结合的特点,为师范生储备充足的岗前技能。第三,实践途径单一、实践体验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实践单位与高校在组织上不能衔接互补,计划、实施和考评缺乏联动机制,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计划。

(三)培养评价方式单一

人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程中的积极反馈比结果控制更有效。[1]目前,对学生的培养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缺少课程学习过程的动态展示与评价交流,学生变成知识的“机械记忆储存器”,没有做到真正价值上的理解、吸收和内化。同时,在课程结果的评价上,偏向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评价缺失,导致毕业后基础理论知识不能转变为教育智慧,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师范生发展质量监测欠缺

首先,师范生指导与服务体系尚未构建,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无法凸显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的优势。其次,人才发展质量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主体仍然以在校师生和用人单位为主,同行专家、往届毕业生、教育行政部门等参与较少,尚未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再次,对学生毕业目标以及毕业五年后的发展状况虽有所预期,但尚未建立数据收集机制,对毕业生不能进行跟踪服务及持续支持。总之,师范生发展质量评价监测的理性、弹性指标不明确。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思路

(一)根据专业特点深化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要立足于内外部需求和对客观条件的科学分析,[2]指向应明确清晰,培养目标的构思要从“扎根”和“产出”的角度进行思考。除了结合教育方针、满足社会需求、反映学校定位,也要考虑现有办学条件、学生需求和职业竞争力,厘清专业核心课程的定位,所培养的人才应当达到“当行出色”。第一,培养目标应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并能反映学生在畢业五年后的发展预期;第二,定期收集各方评价,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以便及时修订;第三,紧跟学校发展方向,根据区域实际打造人才特色优势。

(二)根据专业需求打造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施路径与关键所在。[3]第一,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相适应,有相匹配的课程支撑培养目标,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第二,课程结构比例合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恰当;第三,课程内容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性,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符合职业需求,充分体现时代性,吸收学前教育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第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涵盖“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和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管理),稳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探索和创新能力。

(三)根据专业发展建立多元化培养评价方式

构建以在校考试、考查为主,“互联网+”评价、社会评价机制协同的培养评价方式。第一,突出教育信息化的时代特征,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实践平台。“互联网+”评价,就是让学生在平台上提交作品,教师、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员通过开放性的网络观看评价作品,这一模式类似社交软件上的浏览、点赞、评论和转发功能,能够激发学生以欢愉的心态分享和记录学习动态。第二,实行“双导师”制,对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进行监测、指导和评价,助力学生收获最大的成长因子。第三,建立学校与各利益方的联结反馈机制,完善毕业生长效跟踪反馈机制,特别是对毕业五年后的发展是否达到预期进行跟踪反馈,依据学生发展现状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来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四)关注学生需求,构建师范生发展监测体系

“学生中心”是专业认证的总纲性要求,旨在强调专业建设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坚持把学生发展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构建师范生发展监测体系是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有力举措。师范生发展监测体系应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利用学生成长档案、大数据质量监测等平台呈现学生成长的实时状态,提供适时适宜的指导。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构建以培养目标评价、管理制度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培养结果评价为核心的立体、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4]总之,学生个体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效益性和适宜性有着深刻的体会,应密切关注学生需求,从而更好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边春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习评价模式改革——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6(8):11-14.

[2]裴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15-17.

[3]李创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養的转型——对S大学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6(12):55-59.

[4]牟映雪,丁梦雪.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检测及提升的体系建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92-96.

Abstract: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s the general program for achieving the goals and specifications of talent training,and is the basis for talent training.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norm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gun to find the gap between the present training situation and the certification standards.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has problems in training objectives,curriculum setting and training evaluation methods,and has not yet truly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new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for talent training,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and revis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Key words: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talent training program;construction ideas

猜你喜欢

建设思路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认证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