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秘境”行
2020-07-18黄钰榕
黄钰榕
南京是一座自然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来到南京,人们总会去那些耳熟能详的旅行胜地“打卡”,如总统府、中山陵、夫子庙等。其实,在老城南的秦淮区一带,一些鲜为人知的景点同样值得去观光、考察。
1.考察双眼井
双眼井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建康路边,石质围栏中的两口水井被繁华的街道包围,车水马龙中,只有它们散发着独特的气质,与周边闹市形成鲜明对比。走近观察,双眼井的井台不算大,可能是年代久远的原因,斑驳的井壁出现了深深浅浅的裂痕与几块青苔,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辉煌过往。两口水井如同好闺蜜一般,陪伴彼此上百年,仔细看去,它们又如同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似乎还在俏皮地眨动!或许,“双眼井”正是因此得名。
看围栏上的解说牌了解到:双眼井,开挖于清代,1983年被原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由新建的水游城商贸中心作为企业文化予以恢复。看到这两口形制奇特的水井,大家都十分兴奋,但心中又难免产生一些疑问:如今的井底是否还有地下水存在?它们在历史上又起过什么作用?
有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强烈的好奇心,悄悄地翻过围栏接近井口,去探察井底究竟有没有水。一双渴望真知的眼睛对上另一双历史悠远的眼睛,倒也十分可爱。这位同学伸头看了几眼,发现井内有水,惊喜地喊了出来。
从网上查阅资料进一步得知,旧时这一带商贾云集,为南京老城南居民聚集地,清凉甘甜的井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水源。炎夏的晚间,这里还曾是附近居民纳凉的好地方,常有人将西瓜放置于井内“冰镇”。可惜的是,现在水井仅做展示,已不再发挥其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尽管如此,老住户们对古井的喜爱丝毫不减。
2.探究承恩寺
双眼井的北侧就是水游城商贸中心,建在明清时期承恩寺的旧址上。古老的佛寺,多少人和它有过交集?多少事曾经在此发生?我在一些文献上查到不少有关承恩寺的记载。当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寺中住了一年之久,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赞叹道:“南京确是满城遍布宫殿寺观、小桥楼阁,欧洲的类似建筑,绝少能超过它们。”有趣的是,吴敬梓著《儒林外史》、冯梦龙著《警世通言》中的很多人物也都曾住在承恩寺,这很可能是因为那时的人们住在寺院里,不仅房价低廉,而且食宿条件也相当不错的缘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录了承恩寺擅长制作大头菜“愈陈愈佳”,醋渍萝卜也“以陈为妙”,陈作霖在《金陵物产风土志》中称“酱有甜、咸二种,以豆、麦为别,各种小菜皆渍于其中。承恩寺僧有业此者,號阿蓝斋,芦姜、豆豉所制最精。”
3.漫步慧园里
离开承恩寺旧址所在的水游城,步行数分钟,我们又来到了慧园里。慧园里是一处居民小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太平南路西侧,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民国时期的“豪宅”。这里与双眼井一样,充满了老城南的气息与风情,给人以典雅、温婉的感觉。
进入慧园里的大门,红瓦红墙二十多幢建筑映入眼帘,怀旧气氛颇为浓郁。房屋之间悬挂着一根根银色的线,线上系着红色的灯笼和五彩缤纷的油纸伞,好不美丽。葱绿的大树与房屋的屋顶几乎持平,阳光透过树叶,向大地投下斑驳的光影,与婆娑的树影相映成趣。微风阵阵,伴有一些花香,民国的沧桑感就此展现。
这里每一幢老房子的屋顶都是倾斜的,并且上边往往有着带窗户的阁楼。屋顶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阁楼的窗户又起到什么作用?有位同学不假思索地说:“窗户是用来看星星的!”一句话把大伙儿都逗乐了。结合家乡的情况,最终我们分析出:因南京降雨量较大,倾斜屋顶的设计,是为了让雨水可以顺着屋檐滑下,起到一定的防雨作用。至于小阁楼上的窗户,则是为了能够方便空气流通和采光。
慧园里是一个极具特点的居民区,但它却隐藏在繁华的街市中并不被人留意,现在里面居住的大部分是老人,安宁而不易被人打扰。
南京的旅行胜地数不胜数,秦淮区尤为密集,但像双眼井、承恩寺旧址和慧园里这样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小众景观又有多少?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将这些“秘境”美景全部揽入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