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地理教师TPACK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
2020-07-18罗明云牟娟
罗明云 牟娟
摘 要:文章通过对邛崃市农村高中地理教师TPACK的调查发现,农村中学教师普遍存在对技术的学习应用意识不够、TPACK各要素“整合”意识不强等问题,并在分析影响教师TPACK水平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高中;地理教师;TPACK
一、引 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师应当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和处理能力[1]。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处理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2-3]。TPACK(即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是一种“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的框架”[4],目的是解决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TPACK并非“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这三种知识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5]。它要求教师在具备足够丰富的地理学科知识、地理学科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灵活”地将技术知识深度融入(即“整合”)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实际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向目标,其具体框架及要素关系如图1所示。
二、邛崃市农村高中地理教师TPACK水平现状调查
1.调查数据获取
本文研究选取的对象为农村高中地理教师,调查主要在邛崃市农村中学展开,并选取城区学校作为对比。调查样本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调查结果
由图2可知,邛崃市农村教师TPACK各要素得分在3.66~3.98分之间,平均值为3.80,极差为0.32,均低于城镇地区。从三个核心要素来看,农村教师TK、CK、PK的得分分别为3.66、3.98和3.97,其中TK要素得分最低,与城镇地区差距最大;而CK、PK则处于中偏上的水平。农村教师PCK、TCK、TPK、TPACK值分别为3.97、3.73、3.77和3.67。其中PCK得分虽最高,但仍低于城镇水平,由此可见涉及“技术”有关的复合要素得分普遍偏低。从“境脉”要素来看,农村教师Context得分为3.72,也低于城镇水平。
三、农村高中地理教师TPACK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教师对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意识不高
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使用比较简易的传统技术;第二,教师对技术的学科专业化应用能力较欠缺,61.54%的教师无法运用甚至并不了解地理学科相关的技术,对于一些专业软件无法进行操作;第三,农村中学的教师受学校软硬环境的制约,易产生安于现状惯性思维。
2.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守旧,缺乏创新
调查发现:超过20%的人忽略了教学技术对教学带来的影响,在教学中更重视自己的“教”,而轻视了学生的“学”;有42.31%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情的关注度不够,教学与实际相脱离。这与教师的创新意识不高密切相关,新课标的实施并未改变他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依然傳统守旧。
3.教师TPACK技能缺乏系统训练
调查发现, “整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如果教师不经过系统训练、专业指导及长期实践,根本不可能实现对各知识技能的有效整合。而农村中学由于资金匮乏,学校在该方面的投入极其有限,严重制约了教师TPACK技能的提高。
4.教师TPACK要素整合的环境不理想
学校提供的教师培训项目针对性不强,且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对教师进行知识整合造成阻碍。同时,46.16%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事间学习热情不高。加上学校生源不够好,学生技术素养较低,形成潜在障碍,导致教师进行TPACK知识整合的动力不够。
四、提高农村高中地理教师TPACK水平的对策
1.重视自身专业发展,增强需求意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地理教师需不断完善学科知识,要重视地理学科课程与教学知识的及时更新[6]。教师必须加强技术知识的学习,时刻关注教育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丰富自身的技术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形成自身真正的TK知识,从而去实现TCK、TPK的转化,最终形成自己的TPACK 知识。
2.重视技术与日常教学的融合
教师的TPACK能力是在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实践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的。因此,教师应注重技术与日常教学的融合,并贯穿于包括教学预设阶段、生成阶段、反思与评价阶段在内的整个教学过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自身TPACK能力的提升。
3.关注教师发展需求,定期开展相关培训
教师是教育理念创新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7]。学校应关注教师发展需求,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第一,在培训内容上,应增加技术知识和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培训,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3S技术、Google earth等;第二,培训方式上,可以分地区、分学科、分年龄开展培训,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教师发展的需求。
4.健全学校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的激励机制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学校可以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对教师进行激励。首先,改善学校软、硬件条件,学校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或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资金支持,来改善学校的相关设备;其次,优化教师学习资源,学校可与教育部门或企业合力打造校内或公共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如建立微信公众号、数据资源库等,推动优质资源的免费共享;再者,合理制定课程,适当增加课时费用,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最后,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机制,适当增加对教师TPACK能力水平的考核,鼓励他们进行教学创新。
5.构建学科教师组内学习机制,制定评估标准
针对教师学习中“各自为阵”的现象,学校应鼓励建立学科教师的组内学习机制,共同研习TPACK相关理论知识,根据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评估标准,并细化到每一位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再结合教师自我评价和教研组集体评价,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优质课例并进行推广,具体操作如图3所示。
6.加强校际协作,实现教师合理流动、资源共享
在信息技术发展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群体专业能力的提高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地区各学校和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新西兰最早提出的ICTPD(即信息技术专业发展“教师群”)是值得借鉴和利用的[8]。该模式可以加强城乡学校间校际协作,以城镇带动农村、强校扶持弱校,推动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弥补农村学校存在的教师流动性大、年龄结构不合理、设施落后等不足,实现区域教师TPACK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陈韵竹.上海地理等级考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的几点思考[J].地理教育,2019(02):26-28.
[3] 韩梅芳.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手繪创意地图”活动探究[J].地理教育,2019(05):50-51.
[4] Koehler, M.J. & Mishra, P.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 [J].The 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6,108(06), 1017-1054.
[5] [美]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M]. 任友群,詹艺,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7]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J]. 杨洁,丁尧清,译.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8):22-24.
[8] 汤轶辉,周跃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野:“学校群”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9(0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