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思维障碍,提升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020-07-18郑红琴

地理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热带雨林障碍分析

郑红琴

摘  要: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通过逻辑思维可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课前教师诊断学生思维障碍,针对性地设置探究问题;课中引领学生开展“分析综合”“分类比较”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训练活动;课后运用“判断推理法”来提升学生知能的迁移运用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障碍;思维显性化;地理逻辑思维

地理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地”的感知,更需要有“理”的领悟,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建构和思维锤炼的过程。高效的课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达到对地理事象本质的认识和规律的把握,如果教师能运用自己的慧眼去洞悉学生的思维障碍点,然后针对思维障碍点设置有效的探究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比较分析、迁移运用、构建体系”等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必然能提升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一、课前:诊断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障碍

地理逻辑思维障碍是指在地理学习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身没有形成科学和完整的认知体系,也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导致在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地理逻辑思维混乱,使得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分类比较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展开受到干扰,无法获得思维成果[1]。

诊断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点,可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作业分析等方法。下面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2课时为例,通过课前探究教材P107“活动”相关问题,诊断学生的地理思维障碍点。

[情境创设]

就苏门答腊岛的地理位置来看,当地应属于热带雨林景观。而由于海拔等因素的影响,该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较少。该岛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图1为苏门答腊岛地形分布。

[问题探究]

(1)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导致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有限的原因。

(2)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苏门答腊岛缺少天然良港的原因。

教材P107的“活動”,以苏门答腊岛为区域背景,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分析,感悟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受一个或多个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掌握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学生作业,不仅是告知学生答题是否正确,更应该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答案进行摘录,以便在课堂讲评、课后辅导中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升教学效率。例如,本次作业中摘录了以下答案,用以诊断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障碍点。

第(1)题学生答案1:坡度较大,土壤较贫瘠,不适合热带雨林作物的生长;纬度低,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有机质少;降水丰富,水土流失,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点分析:第(1)题的错误答案中,把“土壤贫瘠”作为热带雨林景观分布有限的主导因素,反映出学生存在地理概念或规律适用范围的混淆,以及知识建构碎片化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在学习地理概念时只是简单记忆,从而导致对地理概念的内涵、适用条件及适用范围等模糊不清,最后在运用该概念时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加上脑海中缺乏“热带雨林景观”知识体系的建构,面对“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胡乱作答或答而不全。

第(1)题学生答案2: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带来丰富降水;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影响,导致植被破坏,雨林减少。

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点分析:“受低压带控制”“受拍岸浪影响”等答案,貌似结合了材料与地理特征进行分析,事实却与设问中的“整体性原理”“热带雨林景观分布有限”相矛盾或者无关。由此可见,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经常会发生混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进行梳理与提升。

第(2)题学生答案1: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安全性较低。

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点分析:“多火山地震导致缺少天然良港”是第(2)题最集中的错误答案。很明显,学生普遍存在思维定势的负迁移表现,且在阅读所给图文资料时,存在挖掘隐含有效条件的困难。究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对“天然良港”这一地理事象归纳过程时的“模糊化”,若在地理学习中长期缺失对地理事象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过程,将导致学生面对新情境时的迷惘和分析的错误。

第(2)题学生答案2:位于热带地区,受热带气旋影响大,气候不稳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地区,过于湿热;东海岸岛屿多,航线曲折。

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点分析:首先,“气候不稳定”“过于湿热”“航线曲折”等,与要求作答的“天然良港”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暴露出学生思维的浅表化、平面化,只会使用区域特征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地理特征作答,无法结合所给图文材料整合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导致不能进行有深度、多角度的探究与分析。其次,赤道地区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应较小,可见对热带气旋的形成原理仍存在错误解读。

二、课中:培育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前学生作业中所诊断的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点,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逐个“扫除”,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然,逻辑思维障碍的出现是日积月累所致,教师需在日常教学中不停关注、不断纠正。

1.运用“分析综合法”提升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为了有效解决“知识建构中的碎片化”“地理思维浅表化、平面化”等思维障碍,首先应使学生的思维显性化,展露思维漏洞,以便对漏洞进行弥补。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建立在对教材和学生均有深入了解、思考的基础上,利用基本概念,归纳基本原理,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中,教师可通过PPT展示摘录好的答案,请全班学生观察、并尝试进行评价。在各抒己见的评价分析中,学生将自己的解答过程与同学的进行比较,不但展现了思维方式,也促进其形成较完善的思维过程。

猜你喜欢

热带雨林障碍分析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热带雨林
分析:是谁要过节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跟踪导练(四)2
回头潮
心灵休憩
热带雨林之虎
选择障碍症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