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传记在备考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0-07-18薛桂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7期
关键词:传记文言文言文

文言传记主要是事件的叙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阅读难度相对较低,但是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因为涉及的数量较多,学生接受的速度较慢,收到的效果较差,令教师感到头疼。现阶段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一学年需要训练文言传记68篇,可见数量足够庞大,但是效果堪忧。以学生翻译语句类型的考试题目为例子,高三学生的平均分随着试题难度一般在4~6分之间波动。那么,文言传记在高考复习中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突破文言传记复习的瓶颈?

问题之一:学习和考试之间的游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古詩文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贯彻这一理念的落实,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选择上更加注重经典名篇,先秦和唐宋两个时期的文章最受教材编写者青睐,选文也是作为名著来运用,教材编写者的独具匠心确实对学生的学习、鉴赏、品味传统文化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每年的高考命题来看,教材对文言传记的选择和高考对文言传记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一是文本的特定样式有区别。正如西服应该有西服的样子,中山装应该有中山装的模样,一种文本就应该有一种文本的样子。学生熟悉了文本样式,才能够把握文本用语和文本内容,但是高考文本和平日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的以及相对熟悉的文本文体样式有着明显的区别。从1991年高考语文试题开始,就一直坚持考查文言传记,并且叙述简洁、故事简短、多角度表现人物正面形象的串联式文本;旧版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选文17篇中,涉及到思辨类、抒情类共11篇,叙述类文本仅有6篇,只有《张衡传》文本体式接近高考的文言传记。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新的统编版教材仍然以经典名篇为主,两种文本体式差异很大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是文本文化不同。新版统编高中教材17篇选文呈现给学生或者师生学习的关注点在内容呈现、情感导向、思想引领、逻辑推进和思维导向上,但是阻碍学生对高考文言传记理解的却不是这些因素。统编教材一般不会把姓名称谓方法、官职变动用语、风俗礼仪制度、天文地理概念作为教学的重点,但这些内容确是学生理解和疏通文言传记文的最大障碍。我在教学实践中曾经对文言文翻译做过一次统计,学生错误大多涉及到传统文化常用知识和用语习惯上。

策略探究:统编教材和校本教材相得益彰,互相补充

首先,要学会利用教材。多年来,一线教师对教材的选文要多强调言、文二分学习法,教材中的很多的营养价值就在这样观点的影响下消失了。学生对文言传记学习中不能得高分的原因之一是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例如《赤壁赋》中开篇的八个字“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疏略,但是这八个字中却饱含着两类古代文化常识:天干古代纪年法和“朔望晦弦”月相变化图。这两个常用的文化常识被忽略,是多么可惜!这样的知识在教材中同样是“珠宝”,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去挖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教材选文的分析和诵读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人的语言习惯,引导学生真正建立起古人为文的思维习惯和用语习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文言传记文的语感。古代人的写作习惯主要是:古人造字形声字偏多,辨识偏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文言文趋向精准简单,单音字节表义者居多,但是也要注意偏义复词和同义复用;句式要求整齐划一,相邻的句子在声音和意义上对称比较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这类的规律需要学生在诵读中不断的体会,更需要教师及时总结点拨。

其次,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在教学中面对统编教材中传记类文本较少的问题,高中学校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我在文言文传记教学中就加大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一是在专题学习中注重渗透文言传记的学习。例如在组织“思辨类文章初认识”专题学习的时候,涉及到的思辨类古文《劝说》《师说》《六国论》三篇文言文,在学习这几篇文言文的时候,我就把和这几篇文本部分文字节选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熟悉作者,这样传记类文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二是直接组织文言传记的复习。《宋史》用词典雅、语句从顺等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我在组织学生专题复习的时候因势利导,组织了“宋史名臣专题”,选取《王安石传》《范仲淹传》等十多篇传记供学生们学习。我选取传记的标准是:一要里面有学生熟悉的名臣,也要有陌生的大臣,坚持从熟悉到陌生的认识规律;二是既要有改革派,也要有保守派,引导学生熟悉新旧党派之间的斗争;三是既要有文臣,也要有武将,引导学生明白朝廷内外的政治格局;四是既要有模拟试题又要有高考真题,引导学生把两种试题做恰当的比对。

我们如果把文言传记专题的学习“堕落”为简单的古代文言文的学习,这样就不会实现真正的教学价值了。文言传记学习应该坚持以诵读为基础,文字、文化并重。在诵读中体味文言传记的用语习惯,在掌握文言传记的知识中品味其独特的味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问题之二:教与学之间的脱离

新课程实施以来,进行了很多轮的改革,但是在文言传记学习的课堂上,课程改革的春风并没有吹绿大地、也没有吹开春天的花朵。仍然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昏昏欲睡的学生。我归纳总结了一下,文言传记类课堂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译文供给类,就是语文教师把文言传记学习转化为现代文阅读;二是群文串讲类,这一课堂类型“成功”地给学生唱起了“催眠曲”,把学生送进了甜蜜的梦乡;三是关键词勾画类,这一课堂类型相对于前两者较好,但是那些浅薄的古文字词句学习一样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传记的兴趣。总体来看,文言传记的学习重视工具性、轻视了人文性,教学内容看似是指向了高考命题,但是大多数老师忽略学生是一个有思维能力的生命体,大量的支离破碎的知识占据学生的大脑,学生不能衡量这些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自然就会消极应付。没有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学就没有了灵魂。

策略探究:三阶晋级法

整体化策略是学习文言传记可以选择的可行性道路。在整体化策略的架构下,文言传记不再是一个学习文言词句的工具,而是一篇篇相对独立有思想的文章,需要学生进行完整的有意义的学习。整体化策略学习能有效帮助教师脱离那些简单的文言知识和死气沉沉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文言传记的学习有温度、有厚度。经过我在教学中的探索,三阶晋级法能够解决文言传记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阶:基于小组合作的文本疏通

学习过程:①教师提前给学生划分好文本层次,给个小组分好任务;②学习小组长按照通段的大意、研究文化任务,探究文字的渊源给每位组员分配任务;③每位组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借助工具书和网络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④组长给与整合之后上交;⑤教师或者课代表汇总每个小组的资料,形成完整的学习资源。

反思:整体化策略理论认为,破碎的知识没有活力,甚至不能存活。而现存的学习文言传记的学习大多是知识碎片化严重,一个杂乱的仓库是找不到合适的工具的。一个被凌乱的知识充斥的大脑是不会有灵光显现的。把文化现象和文言詞汇放在一定的时间数轴上进行纵向梳理,理清文本的意义和发展脉络,学生不仅学到了文言传记的知识,还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学会了简单的治学方法。

二阶:基于文本导向的文本细读

学习过程:①学生自主学习“一阶”中搜集的学习资源,完成文本的浅层次理解;②带着问题进行二次阅读,找出答案;③小组内交流汇总问题答案,进行完善;④班内展示,分享成果。

反思:目前,文言传记的学习大多存在表面化的现象和碎片化的特征。《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文言文,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止于读懂的字面,而并非真“懂”。文言传记同样孕育着丰富的含义,需要同学们深入挖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以问题导向细读文本的策略,对涉及的问题做了深度的探究。一是任务分析层面:传主有哪些品质?哪些事情展现了他的品质?二是激发探究方面:作者运用了哪些技巧刻画了人物、选材上的特点是什么?三是人文价值层面:传主身上的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哪些是应该评判的?当时有什么历史背景和价值取向?

三阶:基于全文阅读的总结归纳

学习过程:①提炼学生梳理总结的传记角度;②重读“宋史名臣专题”;③从文本汇总总结文言传记的有关内容;④通过网络补充完善有关知识。

反思:从实际学习状况看,学生的演绎能力较强,总结归纳能力较弱,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当前学生训练的重点。从学习资源来看,为学生提供关联度较高的群文,引导学生从中学会对比、类比和整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群文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思考支架,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有目的地进行思考,才能学会从群文中归纳出资料中更为宏观的知识,传记学习的思维训练和体系架构才能共同实现。

文言传记的备考策略,改变了以往教师大量讲解分析教材的模式,学生们开始主动梳理和整合知识,大大积累了文言传记的阅读经验,有效克服了在文言传记备考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这样的学习也是充满了思维活力的学习,是指向未来高考的学习。

薛桂香,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传记文言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