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读写结合策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020-07-18吕培琪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7期
关键词:游览课文文本

读写结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已经被教学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然而对于这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认识上却存在着分歧。其中有不少教师认为之所以在阅读教学开展读写结合,目的是解决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偏重于理解文本内容的痼疾,努力把阅读教学从内容分析式的泥淖中拯救出来,在华丽转身中关注语言形式的表达特点,走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正轨上来,不言而喻的是读写结合就是指向表达、指向写作。这样的理解看似符合当前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实际上对读写结合这一方法的理解有明显的偏颇。既然是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的结合,其结果不可能只为了一个方面的发展,必然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读写结合也能够切实提高课堂阅读效果,这样的提高在阅读课堂常常采取以写助读来落实。

一、好词佳句的品读与仿写

在一些经典课文中,所出现的语言表达看上去很普通,并不是那种有着独特语言表达的句子,但是仔细咀嚼,就会发现这些语言具有匠心独运的效果,无法进行增删或者调换。这样的语言表达才堪称好词佳句,是值得学生在阅读中认真品味、仔细咀嚼、慢慢揣摩的,以从中明白它究竟好在哪儿和为什么好。而且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仿写,在对好词佳句不断地品读、玩味中激发“我也能”的愿望进而促进仿写训练,逐渐形成见“好”就想试试手的“瘾”,以写促读对阅读理解的提升效果就由此显现出来了——文本中“好”的表达范式得以借助写的强化而存入学生自己的语言仓库并达到内化的效果。

如教学《鸟的天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课),对应课文所在单元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师喜欢在阅读教学中,将课文中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描写见大榕树茂盛的内容视为静态描写的范例,将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描写鸟的活动视为动态描写。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动态描写时,聚焦课文描写鸟的语段:“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有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这一语段中,体会这些描写虽然所以的词语都很普通,但是却十分生动地表达出鸟在大榕树上自由自在地生活情景,这就得益于其中动态描写方法的运用;在学生有了这一层面的认识后,让学生进行梳理、讨论,找出了语段中的中心词“热闹”和表达的对象“鸟”,再看语段中是如何围绕鸟的表达热闹的,主要是从鸟声和鸟影两方面来写的,写得最多的是鸟影,由此提炼出课文表达的基本句式:“……,____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___声,到处都有____影。____的,____的,____的,____的,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不仅仅用来填空课文内容以积累语言形式,而且教师还要求学生运用这一语言形式进行仿写:先是选择课文以外的内容进行填写,之后再把这一语言形式尝试运用到场面描写之中,也就是把场面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在一起进行仿写训练,主要是变换中心词和表达对象,学生写好后互相進行评价,并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如此一来,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形式不仅是学习仿写的范例,而是评价仿写结果的标准,这样的以读促写,学生在仿写中从不同层面深化了文本中那些作为范例的理解。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学生以仿写的形式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读中体味语言,在写中内化语言。并且学生在仿写中还要进行相应的改动,而不是完全的照葫芦画瓢,所以学生在仿写中有思考,在仿写中有体验,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自身的语言特色,也会在仿写中形成自己的语言思维,使语言具有逻辑性,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谋篇布局的领会与练习

学生习作中在解决言之有物后还存在突出的问题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些都涉及到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注意体会课文的结构特点。在统编教材中,学习、体会、揣摩、把握文章的结构其实是从简单的常见的段落结构开始,如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因果关系结构等,渐渐地研读、解析、领悟一些复合式的段落结构,之后再进入文章结构的关注就有了学习的良好基础。实际上再好的结构都是与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内容的结构就是一个空架子,也不具备实在的意义,更谈不上好。因此只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正在学习的课文内容,教师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段落、篇章的结构进行提炼解析,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并把握相应段落、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甚至妙处所在,然后再借鉴这些特点进行仿写训练,从中慢慢习得结构段落、文章的方法。

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7课),课文所对应的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要求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课文本身是一篇典型的游记,而且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景物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不要纠结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重点引导学生梳理游览顺序:“出金华城……渐渐入山,……一路……”“来到双龙洞口……”“这是外洞”“孔隙”“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就能够直接显示作者的游览足迹或者说游览路线,抓住这些词语就把握了游览的顺序。由此可见,所谓游览顺序通常是按照游览地点的转换变化的,其间可能与时间先后存在紧密联系。理出了课文中这样的游览顺序是达不到领悟结构特点,因为仅仅按照这个顺序写下来,可能就是个流水账而毫无特色可言,因此还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在表达这些游览顺序中的秘妙:其一,游览顺序所涉及的地点中,写具体内容的时候不是平均用力来写每一处的景物,而是有详有略,作者感受最深的“过孔隙”写得最详细;其二,所写的每一处景物都不同,也就是尽量写出景物自身的特点,如同样的洞,外洞重点写大和开敞的感觉,内洞重点写所见奇形怪状的石头与深不可测的感觉。领悟了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这两个特点,才算是对这篇课文结构上的特点有了理解和体会。这样的理解只有与课文具体内容相结合,学生才能够有实在的体会。随后,教师组织初试身手练写游记时,学生就可以避免写流水账的结构出现,而是做到写出每换一个位置的特色,突出写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的景色,以写助读的效果就真正体现出来了:通过写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表达特点有了深刻的领悟。教师要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为表达中心思想而进行材料的安排与写作的重点,从而更好地领会作者文章布局谋篇的精妙之处,在对文章内容及主题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对文章的框架进行梳理与体会,使学生不仅掌握语言运用的精当之处,还要把握写作布局谋篇的技法,以达到在读写结合中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拓展想象的感悟与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真正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情形是教师针对文本中的留白或表达上的简略,组织学生开展拓展想象,进行推测、思考,再以练笔的形式加以固化,形成文字。这样不仅能够通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够使文本的阅读增值,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如教学《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2课),课文所在单元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对接这一学习要求课后练习2是“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对于这样的学习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并不难,难的是从这些描写中理解老支书的形象时容易停留在一些“高大上”的标签上,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深入老支书这一人物形象。很显然这就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所在,该如何突破呢?原来课文受小小说模式的局限,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只出现了多种语言,但没有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不能直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理解人物形象上出现了困难。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文本中的这一缺失,适当进行补白,让学生在一些关键节点上想象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就可以使人物形象变得更鲜明。如课文中出现了两次描写老汉对小伙子的吼叫:“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教师抓住这些内心活动的空白处,让学生想象老汉两次对小伙子吼叫时内心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呢?把这些想象的内容用适当的形式写出来,比较两次内心活动在所想的内容上重点有什么不一样。写出来之后,学生还需要互相进行评价:看看谁写的想象内容最贴近老汉当时当地的内心,由此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训练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手段,教师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上,因为文本的深度阅读理解往往离不开写作的帮助,所以,从结合的观点看,应该是在读写结合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获得了发展。

吕培琪,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中心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游览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美术馆游览指南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