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锐评

2020-07-18

中国商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防控电商疫情

生鲜电商成为抗疫主力军 疫情使新零售出现新机遇

今年春节期间,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很多消费者不再外出购买蔬菜水果,而是选择线上下单送货到家服务,由此引发网上订单激增。同时,疫情极大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很多之前愿意去线下门店采购生鲜商品的消费者转而成为生鲜电商平台的新用户。达达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春节防疫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70%;除夕至大年初六,蔬菜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了510%,水果同比增长超300%,鸡蛋增长770%,乳制品增长370%,水饺、馄饨等速冻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90%。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急剧增长,成为对抗疫情的主力军,也让各大企业承受了较大压力,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平台纷纷表示正在积极协调增加运力,逐步缓解紧张状况。生鲜电商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中影响最直接也最为显著的领域之一,虽然在订单量暴增之下会在短期内出现紧张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点 评

疫情面前,各行各业的生存与发展均受到较大威胁,但对包括生鲜电商在内的电商新零售行业而言却并非完全是“危”,也还有“机”。2003年非典瘦情期间,城市封锁,街道和公共交通系统人流稀疏,学校、工厂放假,店铺关门。在相对封闭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尝试网上购物,网购习惯开始形成,刺激了当时尚处于萌芽中的电商行业,为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的崛起创造了机遇。从非典对电商行业的影响来看,疫情对“外出”的限制,助推了消费者对电商等“非接触”类业态的认知和使用。

在疫情影响下,新零售行业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望迎来发展新契机。一是生活必需品、医药品爆发式增长,甚至需要阶段性限购,二是网络直播带货有望获得流量增长,三是人工智能、自助支付、非接触购物等新技术、新概念入局新零售将加速推进。在疫情影响下,商业银行一是需要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对急需生产的零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定的信贷、专项债券、支付服务等多元支持;二是对行业内龙头企业在新零售端的技术研发、运营融资需求提供支持;三是在支付端、开放银行等领域,注重研发,有效配合电商创造更为便捷的线上支付、财务管理、代发等流程,以无缝对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消费诉求、技术诉求。

房地产市场成交进入冰点 疫情过后有望逐步恢复

據报道,受疫情影响,各地的售楼处、施工现场被迫关停,楼市成交进入冰点,春节返乡置业成为泡影。在项目去化放缓预期下,中小房企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新房方面,为应对疫情,雅乐居、碧桂园等多家房企开启线上售楼模式,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二手房方面,疫情对买卖业务影响较大,相比之下,租房市场有望率先恢复。疫情暴发后,无论是在杭州、苏州等楼市热点城市,还是在返乡置业主力军的三四线城市,售楼处都处于关停状态。绝大多数地区房地产施工被迫延期,有的地区恢复开工时间仍待定。在此背景下,春节期间新房成交量出现断崖式下跌,购房需求进入冰点。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开发商的成交量相比往年春节期间暴跌了95%。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对楼市的影响仅是暂时性的,房地产需求只会延后,不会消失,疫情过后多地楼市活力会逐步恢复。

点 评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后,房地产销售在三四月份的增速短暂大幅下滑,5月份开始反弹;房地产开发投资在经历了三四月份的回落后,也于5月份开始回暖,表明购房需求具有一定刚性,因疫情暴发暂时延后而并未消失。当前的宏观经济周期与2003年有所不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且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降温、调整状态,企业资金状况并不乐观,疫情的短期冲击可能较2003年更大。从房地产销售看,春节返乡置业潮不再,节后楼市“小阳春”难现。一方面,房地产销售以线下售楼处展示、签约为主,受冲击较大;另一方面,疫情所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市场信心不足、企业利润与居民收入下降等因素将对房地产市场需求形成一定抑制。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看,疫情期间,受土地招拍挂放缓、延期复工等影响,土地购置、建安投资与施工均将显著下降。2019年以来,房企融资形势偏紧,房企重点依靠加快销售回款节奏缓解资金压力。

从政策层面看,当前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之下,因城施策具有一定的边际调整空间。为了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在保持基本调控基调不变的情况下,调控力度有望更加缓和,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如果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那么随着需求释放、供给提速、政策缓和,市场有望加速回暖。

疫情防控期间云服务迎来跨越式发展机遇

当前,信息通信业全力发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综合优势,高效助力全国疫情防控。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尤其是云服务这种趋势性的手段来解决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成为信息化产业关注的焦点。

在疫情防控期间,云服务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云服务大大加速了信息化服务的扩散速度,一个简单的服务链接分享就能使很多客户享受到相关的信息产品服务,完全不需要再耗费大量的沟通和建设成本;二是云服务对传统服务提供形式的替代作用已经呈现出一个很高的水平,带动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朝着云化的方向转变;三是疫情防控期间,民众对云服务的受培训和接受周期变短,在线办公、在线会议等服务几乎变成了各企业组织的工作手段。

点 评

云服务是互联网服务发展的新阶段,它提供了从基础设施到计算能力、应用程序到业务流程的系统性服务,从根本上重塑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及商业模式。云服务走向刚性需求,需要用户从认知、使用习惯到工作方式全方位的改变。疫情期间,无论是火神山医院核心业务系统全面上云,还是云视频会议的及时沟通,都让云服务成为疫情防控和疫情指挥的高效工具。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尤其是云服务这种带有趋势性的手段来解决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成为信息化产业关注的焦点。外部环境的巨变为云服务的爆炸性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在行业洗牌初期,能够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更多地考虑客户的使用目标、使用习惯及客户核心流程问题解决的服务商,有望占据主流地位。受到此次公共事件影响,预计云服务会有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从远期看,建议商业银行在接触云服务领域的融资业务时,可侧重关注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布局与应用,以及云技术在搭建电子信息共享平台、价值生态系统方面的落地,同时关注云安全在企业系统开发运营过程中的应用,防范因网络安全原因所产生的融资风险。同时,在商业银行自身网络金融、科技金融板块构建中,应当积极融入“云化”技术,与时俱进,开拓互联网金融新板块。

金融科技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在疫情防控中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尽可能减少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已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又一重要任务。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线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为此金融机构行业及金融科技企业纷纷联合多方金融和科技能量,采用AI、实名认证、小程序、云计算、智能物流等技术为疫情战斗赋能。例如,中、农、工、建、交等多家银行提供网银、掌银等线上渠道、自助渠道7×24小时运行,及时处理客户的日常金融需求。陆金所设立湖北地区客户专属服务绿色通道,取现、赎回等服务加急处理,资金兑付实现24小时响应。蔷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相关中小微企业受疫情的影响程度展开远程调研摸排,下一步,将协同各类持牌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在特殊时期的生产经营做好服务。

点 评

近期,各类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通过科技赋能,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总体来看,金融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线上金融服务,从而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二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精准识别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人和企业客户,并基于工商、税务、海关等多维数据分析,对此类主体进行风险识别和分级,按照监管层要求对其合理安排信贷政策,缓冲疫情对此类主体的经济冲击;三是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交易银行等服务模式支持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的国内生产、海外采购,保障国内医疗物资的供应能力。

此次疫情事件进一步凸显了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务中的重要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数字化的客户识别、营销、服务能力及依托金融科技开发金融产品和风险防控的能力,已成为衡量银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并成为银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抓手。预计未来商业银行对线上获客、智能推荐、数字风控、机器人交互等智能运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速、深入、延展。同时,此次疫情期间的数字化金融服务有助于银行充分检验本行已有的金融科技系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识别操作痛点、技术限制、服务空白,从而有针对性地快速优化、改良。

新冠肺炎疫情背后的数字经济变局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来势洶汹,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数字经济企业纷纷投入到“抗疫”斗争中,通过提供替代消费场景、在线工作支持等手段,为缓冲疫情影响、减少疫情损失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方面体现出了这些企业的巨大担当,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们看到了疫情背后蕴含的商机。17年前,正是SARS疫情让线下购物变得困难,才反过来促进了人们对于电商的尝试,由此引发了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在本次疫情中,数字经济企业大约在两个领域进行竞争:第一个领域是传统的消费互联网领域。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原有的线下消费场景不得不转到线上,或者干脆被已有的线上消费场景所替代。第二个领域是新兴的产业互联网领域。事实上,疫情引发的G端需求也很大。在疫情开始后,各地政府关于数据分析、政务公开、信息处理等服务的需求就迅速增加,这个领域也成为几大数字经济企业争夺的焦点。在这场疫情带来的数字经济争夺战中,如果一家企业仅仅是把疫情当成一次“机会”,想从中赚钱,那么它恐怕不会成功。相反,那些把抗疫救灾当成自己的责任,甘于为社会、为群众奉献的企业,则会被人们所牢记。

点 评

根据历史规律来看,每次危机的发生几乎都意味着对传统模式的替代。2003年非典期间,部分巨头抓住机会崛起,开启了近20年的中国电子商务黄金时代。本次疫情的紧迫性、严峻性让各行各业从思想上开始重视创新,有望推动“线下”商业模式变革。首先,“宅经济”催生在线经济新形式,新零售有望迎来发展契机,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渗透率将显著提升,移动办公应用将迎来高速增长期。其次,传统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一是制造业加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当C端购物趋近成熟与饱和,处于B端的生产制造以及种养殖业的数字化进程受到疫情影响将会提速,倒逼产业运转效率的提升。二是汽车行业商业模式加速变革。

建议商业银行要顺应趋势,主动作为,一是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提升线上服务能力。疫情期间,银保监会两次发文,鼓励积极运用技术手段,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二是动态调整信贷结构。面对传统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商业银行需要同步调整信贷策略和市场定位,充分发挥信贷导向作用,加快推动信贷资源从“三高一剩”行业向新兴、智能化行业转型。三是完善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支持优势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强化商业银行内部各板块之间的合作联动。

工信部发放5G室内频率许可

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分别向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颁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同意三家企业共同使用3300-3400MHz频段频率用于全国5G室内覆盖。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同时许可多家企业共同使用公众移动通信频率资源在我国尚属首次,将进一步推动我国5G系统部署和商用进程。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明确,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作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其中,3300-3400MHz频段原则上限室内使用。在获颁5G商用牌照后,今年1月3日,中国广电获得4.9GHz频段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成为我国第四家开始实质部署5G网络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此前,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宣布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开了全球大规模共建共享5G的先河。此次共建共享5G室内接入网,将有利于三家电信企业与中国移动在5G市场上展开有序竞争合作。

点 评

5G系统是我国实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频率资源则是研发、部署5G系统最关键的基础资源。为了满足覆盖、容量、连接数密度等关键性能指标要求,5G系统需要高、中、低不同频段的工作频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国内的5G基站建设数量己达13万个,5G签约用户数量达到300万,国内50个大城市实现了5G基本覆盖。对于5G的商用化进程而言,室内是极为重要的场景。中国铁塔曾预测,5G时代85%的应用将发生在室内场景,而5G信号穿透损耗大,对室内网建设的要求更高。

建议商业银行持续关注5G领域投资机会:一是关注国家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建设。按照规划,未来几年,光网和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宽带接入能力大幅提升,容量大、网速高、管理灵活的新一代骨干传输网有望形成。二是关注生产包括天馈线、基站等设备的厂商。在天馈线方面,建议商业银行关注通信设备企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在基站主设备方面,建议关注生产宏基站及微基站领域的龙头企业发展。三是关注生产5G终端设备的厂商。网络建设完毕之后5G终端设备开始受益,但是相关企业已经在开始准备,数据终端、终端天线、基带芯片、射频器件、显示、电池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和产能储备已经在进行中。

猜你喜欢

防控电商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