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博物馆普及建设的价值探析

2020-07-18欧阳懿泉陈鲁怡

决策探索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

欧阳懿泉 陈鲁怡

【摘要】目前,高校博物馆建设正处在热潮中。高校博物馆作为科研教育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承担的独特作用与价值逐渐凸显。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高校博物馆建设数据的比较以及我国高校博物馆建设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未来高校博物馆普及建设的价值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博物馆价值;文化强国

当下,随着国家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社会上“博物馆热”的蓬勃发展,高校博物馆建设逐渐迎来热潮。与此同时,高校博物馆在初期筹备规划以及之后在建设运作方面的相关优势与不足也凸显了出来。

一、高校博物馆建设源流

(一)国内外高校博物馆起源与发展

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城创办了古典世界最富盛名的亚历山大博学园,而作为其附属设施的缪斯神庙,因保存了丰富的实物收藏品,从而被视作博物馆的源头,也可认为它是古典意义上的高校博物馆。现代意义上所公认的世界第一家高校博物馆是于1683年创办的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对中国而言,最早的高校博物馆是由近代实业家张骞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由于张骞先生将当时正在建设中的通州师范学校公共植物园规划建设为博物苑,所以后来的南通博物苑最初其实为当时通州民立师范学校的附属博物苑。由此可见,高校博物馆历史源远流长。

2011年,国家文物局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这份文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内高等院校建设博物馆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明确了高校博物馆的定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此后,高校博物馆建设逐步规范化。在此基础上,高校博物馆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1992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四川大学成立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至今已有会员近200家。在此之后,省级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也相继成立。这些不同级别的专业委员会,共同致力于增强公众对高校博物馆的认识和理解,加强高校博物馆的专业水平,提升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促进高校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对于我国高校博物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高校博物馆数据分析

根据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宋向光教授的原始统计数据分析,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共建有各级各类高校博物馆约247座,独立拥有高校博物馆的普通高等院校共计约195所(不含港澳台)。2011年,国家文物局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之后在国家的鼓励支持与帮助下,在2011年至2019年这9年间,共计新增加约80所高校参与建设的博物馆,在此期间,筹建、在建或已建成的高校博物馆项目近百项。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字,截至2019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688所(含本科、专科以及独立院校)。由此数据分析,2019年拥有高校博物馆的普通高等学校在全国高校总数中占比低于12%。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更偏重于学术科研,所以更适合建设科研教育性质的高校博物馆,但是以本科院校作为统计样本,2019年中国大陆本科院校为1267所,其占比依旧低于23%。总而言之,就此数据分析来看,当下全国高校博物馆虽正处于建设热潮中,但仍然远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

国际博物馆协会下属的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ICOM-UMAC)曾对全球各大洲各个国家的高校博物馆会员进行统计,并建立了线上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的统计数据,以英国为例,在博物馆分类中,英国共有78家高校博物馆会员,分布于29座城市,涉及39所公立高校,拥有博物馆的高校在英国公立高校總数中占比约为25%,如果将分类限制放开,英国本土具有博物馆性质的组织共计有188个。虽然上述数据比例看起来比较低,但是在该委员会数据库中,中国本土符合博物馆性质的会员组织仅有41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当下中国建设高校博物馆进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欧洲国家的高校博物馆事业相较中国而言早起步了两个多世纪,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国去学习。

二、高校博物馆建设价值

(一)高校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博物馆主要面向的群体是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其主要功能集中于学术科研以及科普教育两大层面。高校博物馆并非狭义的收藏历史文物的历史类博物馆,更重要的是结合院校专业特色而设立的不同种类的博物馆,例如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现有各类野生动植物标本及模型标本近万件。不同类型的高校博物馆满足了高校不同种类的科教需要。

如今高校教育方式不再局限于特定某一专业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各个学科之间互联互通的通识教育。高校博物馆的设立,不仅可以满足其藏品相关专业的科研教育需求,也能拓展全校其他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视野。例如,美国耶鲁大学的英国艺术中心与本校医学院合作开办了一门通识教育课程“Enhancing Observation Skills”,这是医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教学是在博物馆环境中使用原创艺术品来帮助学生增强观察和沟通技能。《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相关报道中指出:“因其教学效果显著,美国已有20多所大学的医学院相继开设了类似课程。”

(二)高校博物馆建设机遇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对科教领域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近几年高校“双一流”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发展机遇,高校博物馆受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教育部指出:“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博物馆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出现了一批极具特色的代表性高校博物馆,例如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博物馆等。但是当下高校博物馆即使是在42所“双一流”高校建设中也并非“标配”。从目前政策来看,高校博物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具有重要性而非必要性,所以是否建设高校博物馆取决于每所高校的决策。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视域下国家话语能力的建构
论实现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梦的三大基石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文化强国建设下《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意义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有哪些主要特征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
“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