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020-07-18王民钢

决策探索 2020年14期
关键词:必要性高职院校

王民钢

【摘要】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要基本完成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是整个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核心。本文从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诊改工作等四个方面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必要性

在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为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

一、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为推进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教育部于2015年8月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将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作为管理水平提升行动的三大目标之一,并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机制和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安排。2015年,教育部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提出了“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质量保证机制更加完善”的建设目标。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完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体系”的工作目标。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十大战略任务,提出“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的要求。高职院校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创新,是质量管理由被动的外部监管走向主动自我保证的深刻制度变革。

二、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重要内容

2019年4月1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将“已制定学校章程并经省级备案,设有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成立校级学术委员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作为申报的基本条件,并确定了坚持质量为先的遴选原则。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不仅是高职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的攻坚之战,也是改革迈向升级版的开拓之举。“双高计划”建设的目的是支持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先行先试,形成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目的是形成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实现内部质量支撑外部需求,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从而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

三、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职院校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自2003年开始,我国高职院校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是以政府评估为主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院校,只有建立以内部质量为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履行其质量主体责任。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动学校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引导和支持学校切实发挥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认真开展自评,形成和强化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从内部进行的自我评估,可以真正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且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从内部加强质量诊断,才能有效把控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目的

2015年6月,为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要求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并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同年12月,教育部又印发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指出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教学诊断与改进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高职院校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是通过分析内部质量生成过程,寻找高职教学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就是要建立一种推动高职院校持续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机制,其主要目的是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完善治理机制,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設,有利于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目标和标准链建设为核心,通过多元主体多维评价进行改进和循环。追求卓越、持续改进将成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建设的永恒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洪志.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事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2]王作成.浅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

[3]张应强,苏永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反思、批判与变革[J].教育研究,2014(3).

[4]陈向平.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20).

[5]陈叶,胡小桃.“双高计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路径[J].大视野,2019-12-15.

[6]张慧丽,李晓洁,张姝.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诊断与改进创新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3-15.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研究——以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为例”(2017GGJS25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必要性高职院校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