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位吸痰并吸胃液法预防新生儿窒息及咽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7-18黄小芬
黄小芬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 518118
正确建立通常呼吸道是新生儿由宫腔向宫外环境过渡期间助产中基础技术,医护人员采用积极措施清除口腔、咽部、食管等部位黏液以及羊水对于提高新生儿身体质量、预防窒息以及咽下综合征等不良现象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可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1]。以往临床常使用仰卧位吸痰法对其进行清除,但有学者提出仰卧位吸痰以及吸取胃液极易对机体迷走神经造成刺激,引发反射性咳嗽、呕吐等症状,加大新生儿窒息危险性[2]。侧卧位吸痰法并吸胃液法在重力作用下可减少新生儿误吸黏液以及羊水入呼吸道的概率,进而实现降低窒息以及咽下综合征发生的预防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侧卧位吸痰并吸胃液法预防新生儿窒息及咽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自然分娩的116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8)与对照组(n=58)。对照组58例,男30例,女28例,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9.02±5.71)周。观察组58例,男26例,女32例,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9.27±5.73)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纳入标准:产妇年龄在22~40岁范围内,均为经阴道正常分娩的单胎产妇;新生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胎儿宫内窘迫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产妇患者心血管、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新生儿出现头盆严重不称、先天畸形、出生时体质量较低、巨大儿等不良现象。本观察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吸痰处理[3],具体为:在胎头娩出时,助产护士使用左手拇指、食指沿鼻根向下颏骨方向挤压。放置胎儿于保暖台,擦干全身。托起颈部适度伸拉;使用新生儿吸痰管对口腔、咽部、气管内黏液、羊水进行清除,控制合理压力。观察组实施侧卧位吸痰并吸胃液法处理[4],具体为:胎头娩出阶段与对照组相同,胎体娩出后,立即擦干全身,协助其呈现侧卧位。一手轻轻托起下颌,暂时阻止呼吸,使用提前准备好的低压吸引器与吸痰管相连接,其中低压吸引器参数为负压100~150cmH2O(1cmH2O=0.098kPa),将新生儿口腔、咽部内黏液以及羊水吸除干净。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将一次性吸痰管插入胃底,深度在16~20cm,有助于将胃底内胃液充分吸出。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新生儿评分。采用新生儿评分量表(Apgar)对本文新生儿状态进行评价,该量表依据新生儿皮肤颜色(4个项目)、心搏速率(3个项目)、肌张力(5个项目)、呼吸(4个项目)、运动状态(5个项目)、反射(3个项目)5项进行评分,当得分≥7分时为正常;<7分时为新生儿窒息。(2)两组新生儿窒息以及咽下综合征发生情况。(3)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分值0~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评分 观察组Apgar评分为(8.12±1.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7±1.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61,P=0.000)。
2.2 两组新生儿窒息以及咽下综合征发生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咽下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窒息以及咽下综合征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45,P=0.039<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维持呼吸道畅通属于分娩过程中避免新生儿窒息第一步操作,通过娩出即刻协助新生儿摆放正确体位,及时清除其口腔以及咽下部位羊水以及黏液保持新生儿呼吸安全性[5]。与以往仰卧位清除口腔、咽部黏液方法相比,侧卧位清除法具有诸多优点:(1)通过侧卧体位保障机体重力作用得以体现,导致口腔内黏液集中到一侧脸颊部,避免阻塞气道,进而维持呼吸通畅。而在仰卧位时新生儿头部后仰,导致黏液流入气管,对气道造成阻塞,引发吸入性窒息;(2)侧卧位操作整个过程仅需1人即可完成,无须助手帮忙,可完全避免人员配合不当引发黏液清除时机延误,最终新生儿窒息。胎儿在宫内仅存在微弱呼吸,并未发生自主呼吸,只有在分娩后的10s内才可建立起规则呼吸。侧卧位吸痰并吸胃液法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手部向上托住下颌,阻止新生儿第一次呼吸的发生。而以往常规处理并没有及时阻止新生儿呼吸,多数新生儿在吸痰管清除黏液前已经开始呼吸,出现误吸入黏液现象,对气管形成阻塞[6]。因此,暂停呼吸在防止新生儿窒息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咽下综合征属于新生儿常见疾病,在新生儿出生后开奶前表现出呕吐等症状,在吃奶后加重。经分析主要是由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误吞入羊水或被粪便污染的羊水,羊水中存在肉眼可见小片状物悬浮于其中,呈现黏稠浑浊性状,在贴近幽门处阻碍胃液下流受阻,持续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导致患儿频繁呕吐。在以上杂物吸入气道时,极易并发吸入性肺炎。洗胃措施不仅可与过量分泌的胃酸发生中和作用,还能够及时清洗胃壁,降低胃壁对于毒性物质的吸收,起到预防感染作用[7]。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咽下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侧卧位吸痰并吸胃液法可明显改善新生儿身体状态,降低其窒息以及咽下综合征的发生。期间需密切关注新生儿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进行处理。做好与家属沟通工作,及时向其反映新生儿身体质量,消除其不必要的担心与顾虑,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向其普及新生儿窒息以及咽下综合征的形成机制、预防原理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增加其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充分调动起家属主观能动性,配合护理人员完成侧卧位吸痰以及胃液工作,保障各项措施的顺利完成。在完成侧卧位吸痰法并吸胃液法后,定时测量其呼吸频率、肺功能情况,确定其呼吸功能正常运行;在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指导家属轻拍其背部,进一步保障其呼吸通畅,巩固预防效果。良好处理效果也更容易达到新生儿家属满意效果。故本文中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侧卧位吸痰以及胃液可明显提高家属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侧卧位吸痰并吸胃液法在预防新生儿窒息及咽下综合征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可提高医院新生儿干预安全性以及综合竞争实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