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F-FDG PET/CT显像对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的诊断价值

2020-07-18冼伟均冯彦林黄克敏王颖鲁胜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胆管癌胆管

冼伟均,冯彦林,黄克敏,王颖,鲁胜男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广东佛山 528000;*通讯作者 冯彦林 fylin@fsyyy.com

肝外胆管癌是起源于肝外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其中以腺癌最常见,偶可见黏液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未分化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肝外胆管癌根据大体形态特点可以分为结节型、管壁浸润型以及腔内息肉型[1]。18F-FDG PET/CT 对结节型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2-3],但对其他类型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效能尚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18FDG PET 对浸润型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敏感度低[4-5];而Moon 等[6]的研究则持不同观点。上述研究均未考虑肝外胆管癌的病理分型以及肿瘤分化程度[4-6];但在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发现,病灶的病理分型以及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均可对18F-FDG的摄取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绝大部分肝外胆管癌为腺癌,本研究拟分析18F-FDG PET/CT 在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以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对病灶摄取18F-FDG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怀疑肝外胆管癌,并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恶性病变组纳入标准:①PET/CT检查前未行肝外胆管有创性检查或治疗,包括手术、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等;②PET/CT检查后2 周内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确诊为腺癌;③影像学检查未见结节样(直径>1 cm)病灶,术后病理大体分型排除结节型。依据病理结果将纳入患者分成高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及低分化腺癌组。良性病变组纳入标准:PET/CT检查前未行肝外胆管有创性检查或治疗,影像学检查未见结节样(直径>1 cm)病灶,但病理结果证实为良性病变。

最终纳入122例患者,年龄22~85岁,中位年龄61岁。恶性病变组77例中,男41例,女36例;良性病变组45例中,男28例,女17例。

1.2 型别分类 恶性病变组患者按照腺癌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组20例,中分化组39例,低分化组18例;按照发生部位分为肝门部胆管腺癌31例,远端胆管腺癌42例,4例为弥漫型。良性病变组中,胆管炎34例,胆管结石11例。在阳性显像患者中,58例行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分别为恶性病变组中高分化13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10例,良性病变组12例。

1.3 仪器与方法患者检查前空腹6 h 以上,空腹血糖≤150 mg/dl。静脉注射18F-FDG 4.44~5.55 MBq/kg,18F-FDG 放化纯度>95%。注射后静卧60 min。应用Philips GEMINI-DUAL PET/CT扫描仪进行扫描;在注射后180 min 再次行延迟扫描。扫描范围完整包含肝脏及胆道走行部。PET 采用3D 采集模式,3 min/床位;CT 采集条件:电压120 kV,电流200 mA,螺距1.0,层厚6 mm,重建厚度5 mm。利用CT扫描数据进行衰减校正,迭代法重建,图像融合处理后获得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面显像。

1.4 图像分析 由2名核医学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共同阅片。分别采用视觉分析和SUV 半定量分析方法对病灶进行诊断。视觉分析:病变部位呈局限性放射性增高,放射性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定义为阳性,无放射性增高定义为阴性。半定量分析:通过融合图像判断肝外胆管浓聚影部位及范围,并在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ROI)进行分析,获取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根据公式(1)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的滞留指数(RIsuv)。

1.5 血清CA19-9 检测 所有患者血清CA19-9 结果均取自手术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检查前1 周内。采用Roche E 601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CA19-9 试剂(CLIA),对不同分组血清CA19-9表达水平进行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软件,病灶SUVmax 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法;年龄、RIsuv等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法。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采用Delong 法。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觉分析 恶性病变组中,66例病灶显像阳性(图1);11例阴性,其中6例高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病变部位:7例位于肝门部胆管,4例位于远端胆管。良性病变组中,21例病灶显像阳性(图2);24例阴性。视觉分析PET/CT显像的敏感度为85.71%(66/77),特异度为53.33%(24/45),阳性预测值为75.86%(66/87),阴性预测值为68.57%(24/35),准确率为73.77%(90/122)。

图1 男,46岁,非结节型中分化肝外胆管腺癌。CT 示左、右肝管汇合处及肝总管、胆总管管壁弥漫性轻度增厚(箭,A~C);PET 示增厚肝管及胆管FDG代谢明显异常增高(箭),SUVmax为5.7(D~F);PET/CT 融合图像示病灶部位(箭,G~I)

图2 男,74岁,胆总管炎。CT示胆总管中上段管壁轻度增厚(箭,A~C);PET示胆总管中上段管壁FDG代谢轻度增高(箭),SUVmax为1.7(D~F);PET/CT 融合图像示病灶部位(箭,G~I)

2.2 不同组患者SUVmax 比较 显像阳性患者中,高分化腺癌组14例、中分化腺癌组36例、低分化腺癌组16例、良性病变组21例的SUVmax分别为3.33±1.44、4.86±2.10、5.51±1.41、3.20±1.3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75,P=0.000);组间两两比较显示,中分化腺癌组、低分化腺癌组SUVmax 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高分化腺癌组与良性病变组SUVmax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的SUVmax 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54,P=0.000)。

2.3 SUVmax 诊断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的效能 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患者,SUVmax 诊断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0.667~0.852),Youden指数为0.439,SUVmax 诊断最佳临界值为3.8,对应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57.58%、86.36%,见图3。

2.4 不同部位及性别患者SUVmax 比较 肝门部非结节型胆管腺癌SUVmax为4.69±2.16,远端胆管SUVmax为4.63±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8,P=0.898);男性患者SUVmax为4.98±2.19,女性患者SUVmax为4.35±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6,P=0.196)。

图3 SUVmax 诊断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与良性病变的ROC曲线

2.5 不同组患者PET/CT 双时相显像RIsuv 与血清CA19-9表达水平比较 中分化腺癌组、低分化腺癌组RIsuv 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2,P=0.020;Z=-2.310,P=0.021);血清CA19-9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1,P=0.040;Z=-2.809,P=0.005);而高分化腺癌组RIsuv、血清CA19-9 与良性病变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63,P=0.288;Z=-1.850,P=0.064),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双时相显像RIsuv 与血清CA19-9表达水平比较[M(P25,P75)]

3 讨论

肝外胆管癌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无痛性黄疸,部分患者也可出现皮肤瘙痒、腹痛、消瘦、盗汗等[7]。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重要方法。但超声、CT、MRI 等传统影像学检查对非结节型肝外胆管癌早期诊断存在困难,与硬化性胆管炎等所致胆管狭窄的良性病变难以鉴别[8]。

本研究结果显示,18F-FDG PET/CT显像对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的诊断敏感度达85.71%,高于Kim 等[3]报道的80.8%及杨晖等[9]报道的61.7%,这一差异可能与本研究病例单一的病理构成有关。既往研究发现[10],所有胆管癌及转移性腺癌均呈高代谢;由于大部分胆管癌的病理类型亦为腺癌,故18F-FDG PET/CT显像对胆管腺癌的敏感度较高,其原因可能是胆管癌细胞内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较低,18F-FDG 进入细胞内后形成18F-FDG-6-磷酸,但不能去磷酸化重新生成18F-FDG 离开细胞,使其容易滞留在腺癌细胞内[5]。然而,不同病理类型的胆管癌对18F-FDG的摄取存在差异,如黏液癌中的黏液成分短时间内无法摄取葡萄糖,导致黏液癌易出现假阴性结果[11]。此外,胆管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也会影响18F-FDG PET/CT诊断的敏感度。本研究11例假阴性患者中,高分化腺癌的比例最高,且相关性分析显示 PET/CT显像的SUVmax 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低分化程度患者SUVmax 较高,与Cho 等[12]的研究结论相符。这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分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其肿瘤增殖越快,18F-FDG的摄取程度越高[13];另一方面,低分化癌通常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14];而根据肺癌、肾癌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微血管密度与18F-FDG 摄取呈正相关[15-16]。既往研究发现胆管癌病灶的SUVmax 还与TNM分期具有相关性[17]。TNM分期越高,其SUVmax 越高,越容易呈阳性显像;不同发生部位[9]、不同性别[18]SUVmax 之间也存在差异。本研究未收集患者TNM分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但结果显示,远端胆管腺癌的诊断敏感度高于肝门部胆管腺癌,这可能与肝门部周围肝组织的高代谢相关。由于肝脏摄取18F-FDG 较高,肝门部胆管小病灶难以发现,在视觉分析上呈“阴性”结果;而不同性别患者之间SUVmax 并未发现差异。

视觉分析的特异性较低,由于炎症细胞和肿瘤细胞在许多代谢通道中存在相似的机制,炎性病变同样会导致胆管壁的18F-FDG 高摄取[19]。本研究中,中、低分化胆管腺癌的SUVmax 明显高于良性胆管病变,尤其是SUVmax>3.8时,诊断特异度较高,提示SUV半定量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高分化胆管腺癌SUVmax 与良性胆管病变无显著差异。相关研究发现,双时相显像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20]。Nishiyama 等[2]研究显示延迟显像可进一步提高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准确性,但本研究结果发现高分化腺癌组与良性病变组RIsuv 间并无明显差异,提示双时相显像并不能有效地对两者进行鉴别。

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诊断高分化胆管腺癌具有一定的价值,最常用的指标为血清CA19-9。但本研究显示,高分化胆管腺癌的血清CA19-9水平与良性胆管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需结合CA125、CEA 等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8F-FDG PET/CT 在诊断肝外胆管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期方面均较传统影像学检查有明显的优势[9];而本研究并未进行分析。

总之,18F-FDG PET/CT显像是诊断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可鉴别诊断中、低分化肝外胆管腺癌,但对高分化肝外胆管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双时相显像并不能提高高分化肝外胆管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胆管癌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0例胃癌患者腹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
局部晚期鼻咽低分化腺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观察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