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涤纶短纤维产业现状及市场分析

2020-07-18

合成纤维工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短纤维涤纶纤维

张 优 良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7)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最主要的品种之一,其产量约占合成纤维总产量的68%[1-3],由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缩聚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纺丝得到,主要分为长丝和短纤维两大类[4-6],其中涤纶短纤维是由PET通过纺丝纺成丝束后切断得到的纤维[7],主要用于棉纺行业,可单独纺纱或与棉、粘胶纤维、麻、毛、维纶等混纺。涤纶短纤维分为直接纺短纤维和回料纺短纤维两大类,产品价格及市场受上游原料PTA和EG影响较大,同时与下游棉纺产业链直至终端纺织品需求密切相关。涤纶短纤维的下游消费行业主要由纺织品和无纺布行业构成,用于纺织品行业约占其总消费量的75%,用于无纺布行业约占其总消费量的25%。

自2017年“禁废”政策落地以来,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国内企业不断并购重组的背景下,我国涤纶短纤维保持了高速增长趋势,截止2019年底,直纺涤纶短纤产量已超过 6 000 kt,涤纶短纤维行业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时机。但至2020年初,受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和原油暴跌两个因素的影响,涤纶短纤维形势急转直下,涤纶短纤维行业不仅受到了较大地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因下游纺织行业外贸订单锐减影响,需求急剧下降,行业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因此,重新预判纺织业的走势,分析我国涤纶短纤维的市场走势显得尤为必要。

1 国内涤纶短纤维产业现状

涤纶短纤维作为聚酯产业的重要产品,是国内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是下游棉纺的基础原料,在国内纺织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8]。自2000年以来,我国涤纶短纤维在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能不断增加,产品差别化率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化、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1.1 产业集群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竞争加剧

纺织产业是支持我国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其发展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业态[9-11]。

一是产业转移和再布局显现。中国经济增长和出口重心改革开放后一直偏向东南沿海省域,国内纺织产业空间分布也长期偏向东南沿海省域,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其发展则显示出明显差异性[12]。据纺织行业协会统计,国内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呈现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逐步“北上”“西进”的趋势,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试点产业集群已经达到45个,有近12万台喷水织机的产能已在中西部地区扩大蔓延。

二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至2019年底,国内直纺涤纶短纤维生产能力达到7 585 kt/a,其中生产能力排名前10位的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合计达4 800 k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63%,初步形成了以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桐昆集团、浙江恒逸集团、盛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集团)为主导、若干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行业格局,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见表1。

表1 国内排名前10位直纺涤纶短纤维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Tab.1 Production capactiy of the top-10 direct spun polyester staple fiber producers in China

三是产业一体化进程加快。自国内炼化窗口打开后,为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占据竞争先机,民营化纤龙头企业向上游炼化领域延伸的步伐不断加快,正加快打通炼油到化纤纺织全产业链[13],如浙江恒逸集团整合江苏逸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逸锦化纤有限公司、收购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恒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之后,浙江恒逸集团的涤纶短纤维生产能力达到1 050 kt/a,成为国内最大的涤纶短纤维企业。借助炼油-对二甲苯(PX)-PTA-PET-涤纶-纺织品产业链一体化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以及在PTA期货市场话语权,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化纤龙头企业掀起一轮又一轮价格战,抢夺国内市场份额。可以预见,随着产能扩大、边际成本下降、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小规模的、缺乏原料配套的涤纶短纤维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将不断下降,未来国内很多小规模、配套单一的PX和PTA装置将面临淘汰,市场竞争将由过去的产品竞争不断向产业链一体化竞争转变。

1.2 上游原料产能大幅扩增

伴随国内民营炼化能力大幅扩增,我国涤纶短纤维产业从终端逐步向原料上游推移,PX、PTA行业进入新一轮投扩产高峰期。2019 年国内PX产能增长11 800 kt/a,增速达65%;PX进口依存度从2018年的 58%下降到2019年的49%,预计2020 年产能还将再增加3 400 kt/a,且新装置稳定开车的概率较大,PX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与国外PX市场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除了PX外,PTA新装置也持续投产,2019年国内PTA产能增长3 200 kt/a,预计2020年产能还将增长13 700 kt/a,2019—2020年PTA新增产能见表2。同时,随着石油、甲醇和煤制EG产品的发展,EG的供应也大大增加。原料产能大幅扩增是产业链行情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供应格局变化所引起的原料成本和价格下行对涤纶短纤维市场行情将产生巨大影响。

表2 2019—2020年国内PTA新增生产能力Tab.2 New PTA production capacity in China over 2019-2020

1.3 涤纶短纤维扩产竞争激烈

2010年前国内涤纶短纤维产能产量处于快速发展期,而后因存在需求下降与产能增长的反差,涤纶短纤维供应过剩,价格下行,行业进入缓慢增长期。近年来,涤纶短纤维逐渐替代棉花,其应用领域得到拓宽,其表观消费量也保持一定增长,国内涤纶短纤维行业又出现新一轮扩产,2020年主要新增产能见表3。

表3 2020年国内涤纶短纤维新增产能预测Tab.3 New production capacity forecast of polyester staple fiber in China in 2020

国内直纺涤纶短纤维2017年生产能力为6 340 kt/a,2018年增至7 055 kt/a,增幅11.3%,2019年继续增长至7 555 kt/a,预计2020年国内直纺涤纶短纤维产能将进一步增加,新增产能约700 kt/a。

1.4 下游需求放缓

涤纶短纤维的下游应用主要用于纺织行业,主要是与棉花等其他纤维混纺,制成纱线用于家用纺织品、服装等领域。近年来,因纺织品内销不足,外销不景气,纱产量明显缩减,对原料涤纶短纤维的需求也相应放缓,加剧了涤纶短纤维供过于求的局面。首先,从下游终端的纺织服装行业看,我国服装零售额虽然逐年增加,但增长率不大,出口也持续受阻,特别是中美贸易战发生后,美国对一系列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依赖大,影响到纺织行业对涤纶短纤维的需求相应放缓;其次,从直接需求看,涤纶短纤维下游用于纺纱、无纺布、填充絮材三个领域,其中用于纺纱占比约80%,受经济增速减缓的影响,国内整体棉纺订单呈减少趋势,中小型纱厂限产关停增多,导致下游纱厂对涤纶短纤维的需求减少。

2 国内涤纶短纤维市场分析

2.1 价格走势

近5年来,国内直纺涤纶短纤维市场价格跌宕起伏,总体表现为“低-高-低”的走势。2015年开始,涤纶短纤维因供应过剩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跌, 2016年达到低谷6 100元/t;2017年上半年因EG价格大幅下跌,涤纶短纤维价格再度下跌,但随着禁废政策的逐步落实,2017年下半年涤纶短纤维价格掀起一波上涨行情,一直延续至2018年,在2018年9月价格达11 500元/t,创2016年低谷以来最高价格,2019年涤纶短纤维行业由盛转衰,价格波动较大,整体呈现过山车走势,重心逐步向下,年初直纺涤纶短纤维价格8 690元/t,年底下跌至7 005元/t,全年跌幅1 685元/t,全年波动幅度为2 315元/t。近5年涤纶短纤维的市场价格变化体现了行业供需情况。

2.2 供需状况

2015—2016年,直纺涤纶短纤维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企业一直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产能利用率持续偏低。自2017年禁废政策落地以来,直纺涤纶短纤维替代了部分再生短纤维,致使行业需求量有了扩大趋势,但也吸引了许多新产能的投放。

2019年我国直纺涤纶短纤维、切片纺涤纶短纤维表观消费量较2018年增加近1 000 kt。整体来看,2019年度涤纶短纤维市场好于预期,供应较为宽松。2017—2019年直纺涤纶短纤维供需变化见表4。

表4 2017—2019年国内直纺涤纶短纤维供需状况 Tab.4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direct spun polyester staple fiber in China over 2017-2019

2.3 进出口量

近几年我国涤纶短纤维进口量并不多,仅有3%左右的进口依存度,主要以差别化涤纶短纤维为主,比如高收缩纤维、中空纤维、低熔点纤维、超细纤维、超短纤维等。2013—2016年,我国涤纶短纤维进口量一直在120~130 kt波动,2017年开始市场需求强劲,进口量逐步增加,2019年我国涤纶短纤维进口量增长至218 kt,较2018年增长15.6%。从进口来源看,我国涤纶短纤维进口主要来源于韩国,品种主要为低熔点涤纶短纤维,但在国内产能快速扩张的挤压下,进口量大幅降低,同时,由于对再生涤纶短纤维的进口快速扩张,来源于泰国、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进口量大幅增长。

在涤纶短纤维产能增长的同时,我国不断积极开拓外销市场,涤纶短纤维出口量基本维持高位振荡走势,从2016年开始基本进入稳定期,2019年我国涤纶短纤维出口量达到978 kt,越南取代美国成为国内涤纶短纤维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对印度的出口量也大幅提升,其他地区的出口量波动幅度较小。

3 国内涤纶短纤维市场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还在持续。尽管中国已走出疫情的阴霾,但部分国家仍深陷疫情的泥潭,未来全球疫情会怎样发展还难以预料,而其对涤纶短纤维行业的影响却已在多方面显现,如出口下滑、订单减少、价格走低等。在此背景下,涤纶短纤维行业市场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企业该如何在危机中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更好地适应疫情过后的新业态和新经济?这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企业的适应能力也是整个行业的适应能力、快速响应能力。

根据宏观经济运行趋势、行业生产形势、价格走势、结构调整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2020年后疫情期国内涤纶短纤维行业有望从疫情影响中逐步得到恢复,但面临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形势会更加严峻。

(1)供需压力增大

在供给端,2020年国内直纺涤纶短纤维新增产能约760 kt/a,其中含部分2019年延期投产及2020年新增产能,预计实际有效新增产能在600 kt/a左右,供应持续增加。而在需求端,棉型涤纶短纤维会进一步挤占棉花市场,受疫情的影响,医用帘布、手术服、手术罩布、医用包扎材料、伤口敷料、医用纱布及湿巾纸等医用卫材用非织造涤纶短纤维的需求预计也会大幅增加,这对整个涤纶短纤维行业的市场行情有一定支撑。但服装用涤纶短纤维需求则会因纺织品服装出口下滑而明显减弱。从市场结构来看,近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新兴市场的出口表现好于美国、欧盟、日本三大传统市场,但是刚需有限,短时间内新兴市场难以取代三大传统出口市场在中国服装出口领域的地位。三大传统市场占据中国总出口额40%以上,这将意味着我国纺织品服装领域因中美贸易风险叠加新冠肺炎公共卫生事件,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而化学纤维产品中出口量占比较高的涤纶短纤维受影响将会比较明显。所以,综合来看,预计2020年后疫情期国内涤纶短纤维供需压力较大,市场较为低迷,市场恢复除依赖大环境支撑外,更要靠行业内自身的调整。

(2)价格处于低位

从上游原料端来看,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低迷,再加上国内聚酯产能仍处于高增长期,预计2020年后疫情期涤纶短纤维价格处于低位,上涨风险相对较小。虽然受疫情引发口罩需求急增的影响,国内非织造纤维料原料爆炒爆涨局面仍会持续一定时间,水刺型涤纶短纤维和可替代低熔点短纤维的1.56 mm×51 mm等中长型涤纶短纤维价格仍有上行可能,但此类短纤维份额较少,不会撼动涤纶短纤维市场格局,长期市场价格势必将回归理性。

(3)产品差别化率提升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生产能力已占总产能的60%,而我国仅占40%左右,还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受疫情进出口贸易受阻影响,2020年后疫情期国内差别化涤纶短纤维进口量较多的缝纫线用纤维、高收缩纤维、中空纤维、低熔点纤维、超细纤维、再生料纤维等产品的国产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涤纶短纤维差别化率会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再生料纤维,目前欧盟等纺织品高端市场,正大力推进再生料纤维,宜家家居、耐克、阿迪达斯、迪卡侬等知名品牌要求所有的涤纶产品使用100%取得GRS认证的再生涤纶,这必将推动国内再生涤纶短纤维的发展。因2020年新投产装置以生产直纺中空涤纶短纤维为主,预计国内中空涤纶短纤维市场将进入激烈竞争格局。

涤纶短纤维行业平稳发展依然是大趋势,虽然目前受疫情蔓延影响,短期内纺织服装市场还难以对涤纶短纤维需求增长提供支撑,但有关健康护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相关终端产品则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建议涤纶短纤企业一方面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绿色发展,着力化解风险,避免不良竞争,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国内市场做好,把外部压力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把握好产业链全球化开始向区域化转变之机遇,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布局好企业在国内外的产能和接单机制,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短纤维涤纶纤维
更正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涤纶十字异型色丝生产工艺实验分析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舒适首选,青岛新维纺织迭代涤纶受追捧
膳食纤维通肠道
关于短纤维改善橡胶V带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