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景观营造植物生态配置方法及应用实践

2020-07-18张杏锋朱司甲

四川建筑 2020年3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资源库种质

高 波,张杏锋,朱司甲

(1.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2.桂林理工大学植物与生态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3.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规划及景观营造的重要方法。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遵循合理的种植设计原则,植物种植设计从业人员提出较多的如生态性原则,包括适地适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季节性原则、地域性原则等;在景观规划时还应兼顾植物的功能性原则,突出植物造景的景观艺术效果和社会效益。植物配置的生态性原则是设计的前提、功能性原则是设计的目的,只有把握设计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形成实现景观、生态、社会等多方效益的植物景观[1]。

随着生态学原理作为热点引入景观规划,生态性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围绕生态理念,植物多样性原则、植物层次性原则、植物群落稳定性原则应运而生。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植物配置及景观塑造的最高目标,是实现生态性原则的基本条件,然而通过人工引种绿化苗木特别是较大规划的苗木,追求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往往形成的生态系统脆弱,也会对苗木原生地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破坏。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其配置应以植物的生态属性为基本出发点。植物景观规划要通过丰富的植物类别以及灵活多变的配置方法,满足景观功能的同时突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另外,目前尚未有关于土壤种子库与园林植物造景相关的探索实践。该研究通过对园林景观营造植物生态配置策略与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园林景观营造“土壤种质资源库-人工选择法”植物生态配置新思路,并结合植物生态配置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力求丰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和塑造方法。

1 植物配置突出群落稳定性的生态观

植物生态配置需要重视树种的多样性,通过不同植物品种和不同树型的配置形成结构合理、层次丰富、功能健全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是实现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增加树种多样性与植物群落丰富性,能够确保群落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展现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以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能力[2]。在景观塑造过程中通过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进行植物种植规划可以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突出、生态系统具有良好自我更新能力的结构稳定的自然植物群落。通过植物配置形成近似自然、生态功能完善的植物群落,使景观植物在园林绿化中体现美学功能特色的同时又能产生突出的生态效益。

2 园林景观中植物生态配置的合理对策

园林景观植物生态配置要体现绿化苗木适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配置方法以及合理的植物配置策略,除了要明确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应遵循的基本科学原则外,还要运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有效方法及策略,通过营造自然环境中植物组合形式来进行园林植物配置。确定园林植物的配置形式之前,要将城郊林地以及城区未受干扰或干扰程度较轻的生态公园等作为调查对象,按照调查区域自然的植被特征、气候类型、地形和土壤条件等,对当地自然生长的乡土树种进行植被调查,可采用样方框和样带的基本调查方法,确定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的本底资料,确定区域地带性的植被类型及优势树种。

地带性植物是当地气候条件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当地自然地理情况的充分反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应把区域地带性树种特别是优势树种作为绿化苗木选择的主要对象。较好的植物配置要使园林景观具有最大稳定性与最大生态适应性,并且有助于体现地域特色和建立地方人文品味[2]。在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时应首选具有生长优势的乡土树种,探索乡土树种以及自然生长的野花、野草在城市植物配置中的合理应用[3],实现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稳定性对策。

3 园林水景营造植物生态配置方法

园林植物作为水景造景的重要素材,其与水体景观和谐统一。植物造景能极大的丰富园林水体景观,有利于滨水区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保护,园林水域景观的生态保护与水景植物配置相辅相成,是现阶段植物配置生态观以及稳定性可持续型水景建设的要求。园林水景植物生态配置要重视空间围合的合理运用,使水岸景观更为生动;驳岸绿化植物配置要对水面的景观空间起主导作用,做到植物造景使水岸融为一体。在树种选择、空间布置等方面做到合理规划,优化配置园林水体水陆交汇处,营造完美和谐的视觉体验[4]。园林水景要注重植物配置的视觉效果,应以植物配置为核心,加强景观效果,突出生态功能,注重其环境效益。在满足人们游憩、观赏的需求外,还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提高景观的环境质量[5]。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在水景营造绿化建设中的综合效应,提高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属性,发展生态园林景观建设,通过植物配置营造整体景观效果,拓展绿色生活空间,提高生活环境质量。

4 园林景观营造植物生态配置新思路及可行性分析

植物配置能营造宜人的人造景观环境,但无法避免会打上人的烙印,较成功的植物配置在工程建成初期能取到一定的景观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造园景植物景观带来的生态问题会逐步体现,景观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引种植物对种植生境不适应,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为了实现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该研究提出“土壤种质资源库—人工选择法”辅助景观工程师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过程中做到人工移植树种和乡土植物的共存共生,突出园林景观的生态效应,是植物配置实现群落稳定性的新对策。

土壤种质资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表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活性种子和繁殖体的总和。土壤中有活性的种子和繁殖体是植物群落的一部分,是新植株的来源。土壤种质资源库在合适的干扰作用下对退化或人为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植被更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所在地原生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人工种植从生态角度来说只能是机械式的复绿,其生态功能相当脆弱。而土壤中的种质资源由于人为的干扰作用能破土而出,产生许多新植株,丰富了植物种类。通过对新生植株进行人为选择,主要包括植物种类的选择和生长位置的选择。植物种类的选择方面要选择保留对景观效果有利且不会影响外源移植植物生长的植株,剔除树形差、生长弱小的植株及杂草等;生长位置的选择方面要选择保留自然生长于种植密度低的区域和草地上的植株,剔除移植乔木种植穴较近范围内植株,避免移栽植物与新生植物之间的竞争。

“土壤种质资源库-人工选择法”在植物种植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分析:①土壤种子库为新生树种定植创造必要条件。②在工程建设初期采用疏林种植,适当控制引种苗木的种植密度,给乡土树种自然演替生长提供生存空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③“十年树木”,植物景观的营造是一个长期自然的过程、是一个实现外源引种植物与乡土植物互利共生的过程。整个过程要经历人工植物配置阶段、自然生长演替阶段(建成一段时间后适时进行人工选择)、互利共生阶段。植物自然演替在园林绿化植物生态配置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使园林景观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植物对环境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5 园林景观营造植物生态配置应用实例

高校校园环境中植物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园林植物的存在使得校园景观系统完整。园林植物生态配置应避免对校园硬质景观划分的空余空间进行简单填充,还应根据园林植物固有的生理生态特性和美学艺术特征,充分体现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合理地配置各种园林植物[6]。以桂林某高校雁山校区东大门北侧人工湖水景改造植物配置为例,阐述驳岸生态系统周边绿地植物配置,力求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地适景,形成叠山理水、四季皆景与季相变化的园林景观。人工植物配置阶段,首先将现有乡土树种进行保护利用;其次通过植物种植设计、苗木栽植及置石引入外源景观植物;再应用“土壤种质资源库-人工选择法”植物造景,在工程建设完成四年后,经过自然生长演替阶段后增加乡土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十余种,丰富了植物景观(图1)。各种植物自然生长逐渐达到互利共生阶段,实现了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保证景观的持续存在和质量提升,柔化环湖岸线,丰富了植被种类与配置方法。

图1 自然生长演替新生的植物芒草景观

5.1 乡土植物群落调查与保护利用

在构建校园水体驳岸乡土植物景观前,要对现有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确认现有乡土植物的种类、数量及位置,为乡土植物群落景观塑造提供本底材料。本例改造前乡土植物主要有:香樟、枫香、罗汉松、任豆树、桂花、天竺桂、乌桕、苦楝木、盐肤木。将现在乡土树种进行保护,利用原有乡土植物造景。

5.2 引种栽植外源景观植物造景

通过植物种植设计及苗木栽植,引种栽植外源景观植物。根据植物群落调查结果,充分考虑植物的观赏效果,如叶季相变化、开花时段等景观要素。移栽树种有桂花、广玉兰、紫玉兰、杨梅、垂柳、枫香、腊梅、碧桃、茶花、紫薇、紫竹、海桐、棕竹、苏铁、红花檵木、杜鹃、花叶良姜、龟背竹、彩色叶地被及草本植物。人工引种形成四季皆景与季相变化的改造初期园林景观。

5.3 置石引入外源乡土植物景观

通过置石引进外源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在当地石山采挖景石、运输及安放过程中保留景石上坑洞区域处携带的泥土及树根等,景石安放完成后,通过施用农林保水剂保持携带的泥土湿润,将保水剂与过2 mm筛细干黏土按1∶10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后撒到景石携带的泥土表面,然后搅混到0~5 cm深的土层里,后覆盖2~5 cm细干黏土压实并浇透水,泥土上覆盖遮阳网。将景石携带树根如龙须藤等根装入PVC管,根据根长及形态等确定管长和弯度,可增加调节伸缩管,确保长度适宜。将PVC管嵌入置石周边泥土,PVC管中装入营养土,营养土为黏土、粉煤灰和粉碎的食用菌废料按体积比7∶1∶1混合而成。将农林保水剂分两层施入PVC管,第一层施入嵌入泥土表面,第二层施入营养土顶层,再覆盖细干黏土压实,浇透水。根据植物根系粗细及形态制作有孔PVC盖板嵌入管顶,减少水分蒸发。要加强水分管理,直到景石携带种质资源长成植株体或树根萌发新枝叶并正常生长形成新植株。本例通过置石引进种源形成植物景观,工程实施四年后形成了以枸树、任豆树、白花檵木、算盘子、红背山麻杆、龙须藤(图2)、美丽崖豆藤等为主要植物种类的植物群落景观。通过置石实现了引入乡土植物新植株造景,既能营造植物景观的地域特色,又使园林植物景观具有最大稳定性与最大生态适应性,产生突出的生态效益。

图2 通过置石引进外源乡土植物龙须藤和红背山麻杆植物群落景观

5.4 “土壤种质资源库-人工选择法”营造乡土植物景观

对水体硬质景观建设完成后,利用绿化场地中原有土壤种质资源库,通过日常的水分管理措施,促进新植株体的萌生,并由人工选择法去除景观效果较差的植物种类,保留具有较高观赏价格的乡土植物而形成地带性乡土植物景观。本例通过种子萌发自然生长演替新生及人工选留植物种类有任豆树、苦楝木、香樟(图3)、乌桕、盐肤木、芒草、桃金娘、野牡丹,去除白茅、荩草等。应用土壤种质资源库-人工选择法形成乡土植物群落景观实现植物景观营造生态配置。

图3 种子萌发长成的香樟和水体景观融为一体

5.5 加强水肥管理营造植物群落景观

外源景观植物定植期及乡土植物幼苗期应加强水分管理。2 a后进行施肥管理,4 a后经过植物自然生长融合、互利共生形成了集生态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稳定的水体叠石驳岸乡土植物群落景观。实现了植物种类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保证景观的持续存在和质量提升。

6 结束语

园林景观规划植物配置应打破常规,以植物生态配置为目标、以乡土植物的保护性利用为前提,配合适当的植物景观营造方法,实现景观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并有机的融入整个园林景观环境中,形成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游憩空间,营造一个集生态性、功能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景观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土壤种质资源库-人工选择法” 进行园林植物生态配置,能在园林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发挥突出作用,为丰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做了有益的探讨,也丰富了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塑造方法。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资源库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浅析颐和园园林植物景观的变迁与发展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