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

2020-07-18黄爱群孙凯陈惠红邓柳灵魏淑贞叶思城

实用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肿瘤科悬液

黄爱群 孙凯 陈惠红 邓柳灵 魏淑贞 叶思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输血科(广州510700)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对挽救外伤、手术等急性失血患者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对内科慢性病也具有重要的治疗缓解作用[1]。但是由于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及且血型系统的多样性,输血风险不容忽视,输血在起到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影响输血治疗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2]。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3]。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可将其分为急性/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和慢性/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按有无免疫因素参与可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和非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临床以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较为多见[4]。本研究为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特点,对我院近5年来12 672 输血例次发生的59 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找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保证输血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我院输血患者共3 505 例,其中男1 927例,女1 678 例,年龄从出生10 h 到99 岁之间,共接受输血12 672 次,其中输注红细胞悬液6 198例次,洗涤红细胞88 例次,血浆5 014 例次,血小板1 239 例次(其中机采血小板1 100 例次,手工分浓缩血小板139 例次),冷沉淀133 例次。患者来自妇产科、肿瘤科、外科系统及内科系统。

1.2 方法根据原卫生部卫医发〔2000〕184 号《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5],输血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医生及时完整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输血科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和血液制品种类进行相关检查和试验,分析统计后将结果及时反馈临床并上报医院医务科。

1.3 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6-7]参考2018年9月26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输血反应分类行业标准及2018年美国CDC 发布的输血安全预警系统报告制度,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过敏反应和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ACO)为主。

1.3.1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诊断及排除标准诊断标准: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4 h 内,患者基础体温升高1 ℃以上或伴有寒战,无原发病、过敏、溶血与细菌污染等所致发热证据;排除标准:排除包括自身所患发热性疾病如感染、药物如两性霉素B、溶血性输血反应、血液制品细菌污染、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等引起的发热。

1.3.2 过敏反应诊断及排除标准诊断标准: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4 h 内患者出现面部潮红、皮肤瘙痒、斑丘疹、荨麻疹、口唇眶周水肿、低血压、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等;排除标准: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ACO)、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及受血者某些基础疾病应与类过敏反应、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相鉴别并排除。

1.3.3 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诊断及排除标准诊断标准:输血结束后6 h 内出现紫绀、气急、心悸、急性呼吸窘迫,听诊闻及湿罗音或水泡音等表现,脑钠肽(BNP)、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可升高;排除标准:应排除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表1和表3采用多个样本率的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校正检验水平;表2采用Fisher 精确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检验水平。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2 672 例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7%,比较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3 种血液制品12 451 例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完全相同(χ2=21.597,P<0.05)。组间两两比较提示输注红细胞悬液与血浆、红细胞悬液与血小板、血浆与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同,见表1。

表1 3 种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s among different blood products

2.2 不同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在59 例输血不良反应中,不同血液制品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不完全相同(Fisher′s 精确检验值为20.589,P<0.05)。两两比较提示红细胞悬液与血浆、血浆与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细胞悬液与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不同,见表2。

2.3 不同用血科室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妇产科和肿瘤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5%和0.72%,高于其他科室,不同用血科室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完全相同(χ2=31.743,P<0.05)。两两比较提示妇产科与外科、妇产科与内科、肿瘤科与内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妇产科与肿瘤科、肿瘤科与外科、外科与内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不同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Tab.2 Types of adverse transfusion reactions in different blood products 例(%)

表3 不同用血科室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Tab.3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different blood departments

3 讨论

我院5年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7%,低于有关文献报导0.5%~3.0%[8],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9]:(1)成分输血率达到100%;(2)交叉配血标准化操作;(3)针对既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有选择性的使用血液品种;(4)开展血栓弹力图(TEG)检测严控血小板输注使用;(5)规范了临床输血管理,制定了《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及处理措施》等制度,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并考核,临床医护人员输血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增强。

本研究中输注不同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21%,其次是红细胞悬液为0.53%,血浆为0.22%。我院59 例输血不良反应中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分别占38.98%和59.32%,输注不同血液制品种类产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不完全相同,红细胞悬液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为主(60.61%),血浆以过敏反应为主(72.73%),血小板全部为过敏反应,与曾晓新等[10]报导的一致。洗涤红细胞和冷沉淀的输注在本次研究中暂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作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60%[11],结合有关文献分析主要因素是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抗体与献血者的白细胞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相关,输血、妊娠均可产生白细胞抗体导致发热,或者与血液内的致热原及保存过程产生的细胞因子相关[12],我院使用红细胞悬液占比较高且均无滤白处理,是造成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较高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并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因此输血前相关抗体的检测,使用滤白或洗涤红细胞,必要时给予配型红细胞的输注,并做好血液制品从输血科到临床的标准冷链保存是降低FNHTR 的有效方法[4,13-14]。

我院的输血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输注血浆和血小板患者,献血者的血浆蛋白可与患者体内的IgE、IgG 抗体及IgA 缺乏的患者的特异性IgA 抗体发生反应,或者患者本身是过敏体质等相关因素引起[15],本研究中血小板全部为过敏反应,除与血小板中同种异源血浆蛋白的输入有关外[16],血小板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速度输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由于血小板的受血者大多数为血液病患者,有反复输血史,已有研究[17]证明反复大量输注血小板约50%以上的患者产生血小板同种免疫抗体,这相当于红细胞同种抗体产生频率的几十倍,导致输注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风险较高,这也与林静霞等[17]和王从刚等[18]报导的一致。手工分浓缩血小板来自几个不同的献血者,多抗原性也使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机率大大增加。过敏反应的预防应全面了解患者的输血史、过敏史、基础病,可采取自体输血、输注洗涤红细胞、使用IgA 缺乏献血者的血小板和血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诱导免疫耐受等方法,可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19]。此外本研究报道的过敏反应多发生于输血开始后30 min 内,发生迅速,所以在输血开始的15 min 应慢速输注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本研究中妇产科和肿瘤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科室,我院为本地区分娩量最大的医院,孕产妇多有妊娠生育史,产生同种异型抗体的几率大,更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肿瘤科患者免疫力差,患者有多次输血史甚至输血不良反应史,体内产生的抗体类型复杂少见,增加了输血不良反应的机会;本研究中肿瘤科还有1 例TACO,为老年体弱贫血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所以临床申请输血时应详细填写患者输血史、妊娠生育史、移植史、输血不良反应史并及时与输血科沟通,输血科应严格做好输血前的血型、抗体、交叉配血等相关试验,如遇稀有特殊抗体无法找到相配血液时,及时送血站做检测和配型,将配型相合的血液制品给患者输注,保证输血安全和患者治疗效果[20]。再者输血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耐受能力,采取少量成分输血方式以避免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的病情[19-21]。

本研究存在样本量不足、地区差异、患者体质及病种分布等局限性因素,应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统计分析,以得到更加客观的结果。结合现有研究结果,为有效地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开展血液滤除白细胞技术和血小板抗体检测以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的发生;(2)临床医生应严把输血指征和适应证,关注高危特殊患者,选择合适的输血治疗方案,大力推动自体输血,减少异体输血,掌握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标准及处理措施;(3)加强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建设,完善整个输血过程的闭环管理,尤其是要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预警和监督系统建设[22];从而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输血预期治疗效果,保证输血安全。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肿瘤科悬液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标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勘误
执业药师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输注不同量红细胞悬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