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07-18曲晓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6期
关键词:龈沟吸收量牙槽骨

曲晓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0 引言

在我国,慢性牙周炎发病几率较高,临床显示,患病率约在80%-90%,是造成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牙科在应对慢性牙周炎治疗方面,逐渐提升了对于义齿种植的重视度,这是由义齿种植舒适、美观以及存留率高等优势而决定的[2]。在本文中,收集我院82 例慢性牙周炎的患者病历资料,并选取等例患者资料选作对照组,借此重点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疗效,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7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间确诊为慢性牙周炎的82 例患者病历资料用于本次临床研究,患者中男40 例、女42 例,年龄26-54 岁,平均(42.0±4.5)岁,将所有患者选作实验组,患者植入义齿90 颗,其中前牙34 颗、后牙56 颗。选取同期健康牙齿样本82 例,男38 例、女44 例,年龄27-53 岁,平均(43.0±4.0)岁,将所有患者选作对照组,植入义齿83 颗,其中前牙33 颗、后牙50 颗。所选个体样本中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以及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个体样本,且所有个体均自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实验组患者术前均确诊患有慢性牙周炎,对照组均为牙齿健康者。为两组患者行常规的义齿种植修复。

1.3 疗效判定方面。记录种植体存活率,并拍摄患者牙根尖部位,对于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的MDA、IL-1β 以及IL-6 的含量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其中,①改良菌斑指数按照指数之和与牙面数的比例进行计算[3];②龈沟出血指数的的主要记录方法如下:通过探诊深入种植体远中、近中、颊侧以及舌侧龈下1 mm 处,并进行平行滑动,若无出血则记录为0,点状出血记录为1,龈内部有出血现象记录为2,有重度或自发性出血则记录为3,故龈沟出血指数为所有指数之和除以4[4];③龈沟液测量是采用平行光照法对于牙根尖端进行拍摄,采用DFW 软件测量,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④MAD、IL-1β 以及IL-6,即丙二醛、白介素-1β、白介素-6,采用滤纸条采集龈沟液,离心并在-70℃保存待测[5]。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于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检验,若P<0.05 则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种植义齿存活率。临床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义齿存活例数分别为81 例、82 例,存活率分别为98.8%、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相关情况。预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及12 个月,伴随术后修复时间延长,两组个体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伴随修复后时间显著增加,且实验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个龈体沟种出植血体指边数缘牙槽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个龈体沟种出植血体指边数缘牙槽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

指标 时间 实验组 对照组1 个月 0.45±0.04 0.46±0.02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3 个月 0.76±0.09 0.65±0.07收量(mm)6 个月 1.41±0.10 1.30±0.05 12 个月 1.52±0.14 1.37±0.09 1 个月 0.83±0.10 0.81±0.08改良菌斑指数3 6 个 个月 月 11..01 20± ±00..11 02 11..00 09±±00..11 01 12 个月 1.23±0.13 1.15±0.11 1 个月 0.59±0.06 0.58±0.07龈沟出血指数3 6 个 个月 月 01..61 60± ±00..01 70 00..67 50± ±00..00 66 12 个月 1.22±0.13 0.72±0.08

2.3 龈沟液MDA、IL-1β 以及IL-6 的含量情况。预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及12 个月,实验组龈沟液MDA、IL-1β以及IL-6 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2 所示。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难以根治,极大降低了患者的口腔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选择种植修复。临床研究表明,在拥有自然牙齿、种植义齿的情况下,致病菌会倾向于先向种植牙转移,进而引发周围组织感染,故种植修复也并非一劳永逸,预后很重要。

在本文中,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2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样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同期在我院接受种植修复的等例样本用作研究对象,所有研究个体均接受常规的种植修复术。术后,在不同时间节点(1、3、6、12 个月)回到医院接受复查,通过记录并对比两组研究个体的存活率、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相关数据开展记录,以及龈沟液的MAD、IL-1β、IL-6 含量,借此重点围绕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表2 对照组与实验组个体龈沟液MDA、IL-1β 以及IL-6 的含量情况

表2 对照组与实验组个体龈沟液MDA、IL-1β 以及IL-6 的含量情况

指标 时间 实验组 对照组1 个月 7.00±0.85 6.56±0.73 MDA3 6 个 个月 月 1 92.7.9 89± ±11.0.4 4 5 1 80..3279± ±11.0.3 20 12 个月 15.90±1.70 13.25±1.45 1 个月 0.64±0.06 0.45±0.04 IL-1β3 6 个 个月 月 12..50 35± ±00..12 22 00..55 05± ±00..00 67 12 个月 2.27±0.32 0.79±0.10 1 个月 2.40±0.20 1.60±0.10 IL-63 6 个个月 月 35..72 05± ±00..46 00 12..62 10±±00..12 32 12 个月 7.67±0.92 2.78±0.30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研究个体种植义齿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个体均表现出伴随术后修复时间延长,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伴随修复后时间显著增加(P<0.05),实验组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此外,每一阶段实验组龈沟液MDA、IL-1β 以及IL-6 含量均比对照组高;故两组种植修复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为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疗效好、可靠性高,但要注意预后炎症反应的预防,此外术后科学护理及常规清洁非常必要。

猜你喜欢

龈沟吸收量牙槽骨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春玉米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不同垂直面型骨性Ⅲ类患者切牙牙槽骨骨量的研究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