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老子思想谈干部修养作为

2020-07-18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功成实干老子

韩 潇/ 图

《道德经》中说,“无为而无不为”。有人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解读为什么都不做,极少数干部更是将其奉为不作为的理论信条和哲学依据,这其实都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读和曲解。老子的“无为”思想,源于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他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是消极的避世思想,而是一种顺应规律、用恰当的方法治理国家的智慧选择。“无为”只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其实干部能够从老子思想中汲取的养分是多方面的,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涵盖了干部政绩观念、履职尽责、为人处世、行为规范、态度修养等等。

汲取爱民思想,树立正确政绩观。“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爱国治民,能无为乎?”都是强调治国者(圣人)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不能任意骚扰百姓,让他们过上一种自作自息、恬静自怡的生活。干部要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汲取实干思想,脚踏实地重积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曾6次引用了老子的这句名言,要善于做小事、易事,以小成大,以易克难,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体现了实干兴邦的思想。越是改革进入深水区,越需要干部秉持这种求真务实、百折不挠的精神,改革中的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成就大业要做到敬终如始,只有经年累月地不懈努力,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汲取辩证思想,顺应规律善作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论“道”,始终是从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的,两个方面经常互相转化且物极必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党的干部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从规律层面把握和解决问题。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运用发展眼光、辩证逻辑、系统思维,善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才能从对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找到抓落实的正确方向和方法,使所做之事具有可行性、前瞻性,避免主观盲目性。

汲取虚静思想,放大格局守初心。“致虚极,守静笃”,老子认为只有返回到本根,持守虚静,才体合于自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心,善渊”,要学习“水”的精神,有包罗万象的宽阔胸怀和甘于服务的居下姿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专注于事业本身,不故意表现自己的能力和作为,功成名就不居功自傲。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广阔的胸怀和无我的境界,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不贪己功,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汲取俭朴思想,涵养修为守底线。“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若能清静而不纵欲,社会才能走向安定的路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如今社会物欲横流、充满各种诱惑,党员干部如果一心只想往上爬,谋一己之私利,就容易假公济私,自毁前程。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做敢于担当、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就是要增进人民福祉,补齐民生短板,“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有余以奉天下”。

猜你喜欢

功成实干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剑麻花二首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功成必定有我”显担当
“功成必定有我”显担当
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
奋斗成就使命实干托起梦想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