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沉浸式”中职语文课堂

2020-07-17刘金养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8期
关键词:沉浸式中职语文信息技术

刘金养

【摘要】教育信息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如果能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深度的融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沉浸式”的语文课堂,定能让传统的语文课堂注入新的动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两看两不厌”。本文通过对“沉浸式”中职语文课堂的分析,提出了可供同行参考的课堂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语文;沉浸式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中职语文也能分享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红利”,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所作为。其实,东莞早年提出要打造“东莞慧教育”名片,各个学校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以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指出:“教师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我们要把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的优势,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让语文教学更加立体化,更加充分体现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他们展现自我,树立自信的机会。

一、“沉浸式”语文课堂的概念

“沉浸”,从词源学来看就是人们专注于当前的目标情境之下,并在这样的情境下能够感到满足,甚至是愉悦,进而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现时众多的科技产品都注入“沉浸式”的理念,甚至以此为卖点,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语文课堂是否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也达到如此效果呢?

首先,我们要确定“沉浸式”语文教学的内涵。它是指师生们在课堂内外都完全投入地共同沉浸在语文环境中的一种教学模式,讲究高投入的状态,以此来获得学习上的最佳体验和收获。从内涵中不难看出,“沉浸式”的语文课堂关注学生的感悟能力、思维发展、审美发现、文化参与,这也恰恰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沉浸式”语文课堂的创设,实现语文课堂趣味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二、“沉浸式”语文课堂的价值

第一,契合学生的兴趣点。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就是技术发展的一个衍生品,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短视频。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热衷于从短视频中汲取知识,分享感受体验,也喜欢用图片或照片表达自己的情绪。为此,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的“沉浸式”语文课堂正好契合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创造力,图片、视频、文案之所以能够产生流量,大部分都是因为具有创新性。在“沉浸式”语文课堂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而不是像传统语文课堂中那样被动的接受。其实,也正好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能力特点组织教学。

第三,更好地让技术服务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是以语言传递信息,受诸多因素制约,教师难以发挥自身的特长,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通过创设与文本相适应的既逼真又生动的学习情境,摆脱时空的局限,摆脱对教材的过度依赖,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

三、“沉浸式”语文课堂创设的策略

第一,在课前为“沉浸”做准备。信息技术在声音、画面上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引入VR技术,让学生更能沉浸于课堂之中。如《语文》(拓展模块)下册中的《胡同文化》,这篇文章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胡同的陌生感、好奇心,将课前导入环节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在课前搜集胡同的照片以及视频,在学生观看图片、视频的过程中,再对胡同的历史进行补充,让学生对胡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给予他们感官上的学习体验,引导他们主动走入文本,强化他们的“代入感”。

第二,在课中为“沉浸”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专注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跟随图像或声音向前走,从而得到一种审美或感官的体验。在进行《废墟的召唤》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新颖的教学情境,即模拟导游与游客观光旅程。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为导游,学生为游客,沿着作家宗璞的足迹走入圆明园,介绍课文中出现景点、景物。当然,也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在课前布置学习的项目主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图片视频,然后扮演导游的角色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解。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学生“沉浸”于课堂之中,更为直观地了解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

第三,在课后为“沉浸”创造体验的机会。随着当下短视频对生活的影响,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文本,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加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充分地运用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我们在讲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再别康桥》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学,通过设置项目主题,分小组实施完成,最后进行全班展示。可以“我的校园”为主题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手机拍摄照片或者视频,配以文案、图片展示自己学校的风景或文化底蕴。比如校园的一角、运动场上的矫健的身影、老师下班的背影等,配上一定的文字,然后小组成员经过制作、讨论、打磨,完成一段视频或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成果,由学生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台自行评价。如果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开展诗歌唱诵会,以小组为单位排练歌舞版的《再别康桥》,最后錄制并进行展示。这是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语文课堂进行的延展,让学生沉浸其中。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更加应该深入思考应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动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沉浸式”语文课堂的创设较好地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也逐渐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自我感受,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中职语文教学会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生更多的动能与成绩。

参考文献:

[1]沈坚.“沉浸式”语文教学的追求[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7):6-9.

[2]吴喜喜.“沉浸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2019.

猜你喜欢

沉浸式中职语文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