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以及对策探讨
2020-07-17谢东红
谢东红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近年来,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存在不少的心理问题。鉴于此,笔者拟从现阶段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着手,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几条对策,以提高广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体人生观、教育观、家庭观等观念的转变,使小学生面临着更多更重的心理负荷,若不能及时的疏导与调节,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对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家庭带来不良的后果。
1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因此,小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
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国内有关机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问题。有心理学家预言:21世纪,心理疾患将成为人类一大祸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鉴于此,笔者拟从现阶段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着手,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广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与集体总是格格不入,人际关系紧张等,部分高年级同学存在着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几个问题:
2.1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第一、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第二、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第三、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加上现在社会上电脑游戏等对小学生诱惑比较大,许多自制力差的同学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导致了学习成绩直线下滑,部分严重的同学甚至发生了犯罪现象。
2.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小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小学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缺乏人际交往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第二、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第三、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小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小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2.3青春期心理问题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小学高年级同学也提早进入了青春期,而青春期必将面临一系列的复杂问题。
第一、青春期闭锁心理。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小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第二、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小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2.4挫折适应问题
小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小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3 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目标。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3.1营造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受到三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结构、气氛、文化、经济背景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反映学生的情况,动员家长多关心子女的成长,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應创造出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氛围。例如,校园的安静、整洁、美观、大方,教室的文化建设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极为有利的。(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传媒、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气、社区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影响。
3.2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小学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否也是影响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本人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不以自己的情感因素横加干涉教育行为。
3.3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所以小学阶段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来抓,心理健康教育应系列化、制度化,有条不紊、持之以恒。
3.3.1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现阶段小学可开设一个学年的心理辅导课,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若干标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让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学生有了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才能克服考试焦虑紧张情绪;有了心理健康知识,对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心里有底,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泰然处之。
3.3.2开展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结合形势,心理辅导应系列化,制度化。讲座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既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心理卫生方面的专题教育,又对个别学生进行自我解脱教育,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压抑、苦闷、烦躁的心理。
3.3.3设立心理辅导室
心理辅导室主要是对一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针对他们的认识、情绪、行为、人格、性心理障碍进行疏导、调整和矫正,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进行必要的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
3.3.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历史或现状记录下来,存入档案中,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将特殊的案例整理出来,以便对全体学生进行个案教育。
3.3.5设立悄悄话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小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小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3.4优化课程结构
小学要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一是根据一定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的基本素质的需求,充实并丰富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内容。二是删减目前小学教材的某些内容,降低某些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种学习是在精神比较放松时吸纳知识与技艺,不会有过重的负担。
3.5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家庭住房单元化,独生子女增多,从客观上束缚了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结果造成了同学之间情感淡漠,师生之间缺乏信任。这样的班集体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随而也就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为此,学校应通过课程、讲座、咨询、讨论、学习小组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日常交往群体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進步,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新区清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