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部编版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2020-07-17唐畅

知识文库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教材文章语文

唐畅

前言: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小学阶段人文社科教学中极度重视学生素养综合培养的教学项目,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语文教学的模式得到了各个方向上的持续改进,小学语文教育正向着科学、系统化不断发展。本文将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体系,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情况作出分析判断,使当前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模块组成更加明确,促进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主题性、多元性发展。

1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1整体性教学目的与单课时的偏差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成熟的态势,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每一单元之间的文章类别都能有所区分,单元主题鲜明,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以供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小学语文教师在单个课时的教学中的目的与单元整体的教学目的上存在一定偏差的现象。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中,第一单元文章整体以呈现自然风光为主,其核心要义在于使学生形成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能力。但在具体教学中,《宿建德江》却是一首富含诗人离乡愁绪、仕途怅然的情感的古诗,语文教师更多要集中让学生形成对诗中蕴含的情感色彩的分析能力。这体现出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难以反映各课时特殊要求的现状。

1.2单元主题贯彻性不显著

让小学语文的单元教学得以实现的,并不是教材,而是教师。教师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节奏需要承担主要责任。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赶课时、跳课时的情况屡见不鲜,使得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认知局限于对单节课堂内容的理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是小学语文教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单元理解不够深刻所导致的连带结果,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部编版教材的内容理解停留于教材所规定的篇目顺序的层次,缺乏进一步整合,通过对单元主题的提炼使每节语文课堂在教学衔接方面实现逻辑的承接,从而最终造成了学生跟随教师片段式的单节课程教学形成对单元主题的片面认识,无法使大单元教学的初衷得到有效的实现。

1.3单元课程教学缺乏方式变化

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不应停留于将各节课程进行简单的加法拼接组成所谓的单元概念,在这一课程结构下,会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各节课时进行备课时以前后割裂的思路进行预设,从而导致每节课时之间不仅联系性降低,且课堂组织方式、教学手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例如,在单独思考每一节课的安排时,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往往会用“故事引入+作者介绍+语段具体分析+主旨提炼思想升华”的思路进行上课步骤的安排,在内容上较为充实,也能够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但长此以往,我发现班级里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我在抽取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是我多节课的教学缺乏变化,使得学生不自觉产生了厌倦的心理。毫无疑问,在大单元教学中,前后文章的主题较为接近,一旦忽视了教学方式的变通,就容易使学生在单元学习的中后段丧失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这一现象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大困难点。

2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具体改良方案

2.1细分单元教学目的,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2.1.1理解部编版教材单元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理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安排,要将了解教材中各单元主题作为备课的第一步,在此之后对各个主题中的课程所对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向进行细分,通过该过程,使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能够完成对小学语文各单元教学中各个课时的具体教学方向进行预设,避免在实际教学后期教师在执行单节课时的教学时缺乏课程计划的指导,使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被打乱,失去应有的教学效率。

2.1.2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各课时计划

在具体落实到单节课时的备课时,我会从课文涉及的文本、作者特征与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对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目的两大方向的细分。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我就在备课阶段对各个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了细分,比如《七律·长征》这一节课,我认为其在文体上属于七言绝句,要将建立学生对诗歌的常识认知作为首要目标,其次要重视作者毛泽东的革命地位与精神,通过这首诗使学生了解长征精神,完成其历史素养与社会素养的同步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跟从我的教学思路,十分顺利地完成了对课文的概念理解,同时也完成了对该单元的主题的第一印象认识,为他们后续的单元学习打下了基础。

2.2完善课时间的线性逻辑,强化单元概念

提炼各个单元主题并非难事,例如“爱国”、“艺术”、“保护环境”都是部编版教材所划定的单元主题,但在提炼单元主题后,如何完成各个课时的逻辑串联,就必须在课时的教学中合理穿插单元主题的思想表达。例如在部编版教材第二单元的教学中,通过单元内文章的逐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史,并弘扬爱国精神,便是单元的主题。而如何串联文章,就必须仔细观察教材安排的单元内的文章之间的深层逻辑关系。在《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主要课文之间,我就试图以时间作为推进逻辑进行课时的引导。《七律·长征》的写作基于1935年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则发生于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而《开国大典》的故事则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毫无疑问,这三篇文章在写作上存在着时空的递进,跟随着这三篇文章,学生就能够逐步了解祖国近代历经的坎坷,對爱国教育所涉及的理念教育也能够更为认同。在这种文章之间的时间、地位、国别等各类逻辑被教师寻找到后,就能够帮助小学语文课堂在教学逻辑上完成自洽,使单元的概念得到强化,使学生上课如同听一场有开端、发展、尾声的故事,自然能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上课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高。

2.3促进单元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变化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即为其教学方式的灵活变化,由于语文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文学体裁方式的区别、中外文体的思想差异以及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区别,所适合的教学方法也有极大的不同。因此,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还会使教学的效果被拉低。我在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关于鲁迅的大单元教学中,就通过转变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去试图模仿文中所描写的闰土刺猹的体态,我的班级中一位学生表现欲望十分强烈,活灵活现的表演宛若少年闰土从书中跑了出来,引得教室里充斥笑声的同时,同学都给予了由衷的赞叹;而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我则在学生通过他人视角了解鲁迅时,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画一画自己眼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并且邀请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绘画的思路,令我印象深刻,一名学生画出的鲁迅眉毛紧皱,和其他人画像中的平和神态截然不同,他给出的理由是:鲁迅先生毕生抨击中国社会之弊病,无时不刻不在沉思,这一想法不仅让在场的学生折服,也让我感到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并不只是像老师们心中认为的那样只能够乖乖跟从教师的步伐,恰恰相反,学生们在得到正确的引导后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思考实现对单元学习中的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同时能够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文章的特点、班级学生的特征,教师可以安排恰当的活动方式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单元教学更加多元化,同时也显得生动有趣。

3 结语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思路改良,必须以理解语文教材各单元主题安排的结构、内容布局为前提,并通过教师对课文适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学习的适应度等教学经验进行合理的教学策略调整,才能使大单元教学的概念不成为空谈,得到实际的落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材文章语文
教材精读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