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乡音无改成为乡音无存

2020-07-17杜玮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营利性小调乡音

杜玮

接到方言传承与保护的选题时,我内心既惶恐又兴奋。兴奋源于,作为一个曲艺和文艺爱好者,我对文字和语言一直有着浓厚兴趣;惶恐大抵是因为我从小在普通话环境中长大,不会说任何一种方言。

像我这样的人恐怕不在少数,这种传承危机也在后续的采访中得到证实。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普通话大力推广的今天,有多少80后、90后甚至00后会选择主动学习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方言,而他们的下一代,“乡音”又何从谈起?

方言不仅是拉近彼此关系,找寻“共同语言”和界定身份认同的工具,除了交际功能,方言的意义和价值颇为丰富。相声、小品舞台上,方言对于塑造人物,将观众带入故事情境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赵丽蓉的唐山话,马三立的天津话,广受欢迎的东北话。方言还是一种使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得以熠熠生辉、流传至今的根源和基础。例如,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一段名为《秦淮景》的插曲,用吴方言演唱,这一插曲原作为南方民间小调《无锡景》,在北方还有同曲不同词的小调《照花台》,不同地方的方言让每一小调有了独特的味道及持久的生命力。

采访中,让我颇长见识的一点是,方言是普通话的源头活水,“打工”“炒鱿鱼”“酒吧”“自助餐”这些词来自粤语,“沙发”“洋房”最早在上海话中被创造出来。方言里还蕴藏着无数鲜活、形象、生动的表达,比如天津话中把“打拳击”说成是“捣皮拳”。

一些专家和我说,想要保护所有方言不大现实。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在普通话大力普及的当下,给方言多一点点生存空间和使用环境,不做让其加速消亡的事情。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传承方言并不矛盾。我们如果能多一点兴趣、多花一点心思,多一点留意,去多学一句方言,可能就会让方言在一代又一代人耳边、口中留存得更久。哪怕未来每一代人并非乡音无改,也不至于在目光可及的将来乡音无存。

封面反馈

24/2020 总第954期

@枫岫:方言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本身是有感情的,表达喜怒哀乐更生动。普通话在感情表达的自然程度上要达到方言的水平,估计要等10后、20后成长起来。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学前教育法草案>“痛点”待解》

营利性幼儿园减少是大势所趋,教育不应是营利性产业而是公益福利性事业。加紧公办园建设,认真扶持普惠性幼兒园才是正道。(@精灵鼠)

猜你喜欢

营利性小调乡音
和声小调音阶
有些水声,像乡音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Colorful you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民办学校将分类管理
乡音
乡音不改
营利性组织财政补贴监管制度研究
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