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智慧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2020-07-17林晓芳胡玉冯艺敏杨静刘欣倩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4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小学问题

林晓芳 胡玉 冯艺敏 杨静 刘欣倩

[摘 要] 在信息时代中,智慧教育作为信息化教育的表现形态之一,实现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融合,带动着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智慧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新形态,倍受教育部门与教师群体的关注,不同城市都将智慧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小学智慧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对肇庆小学智慧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高效落实智慧教育献言献策。

[关键词] 智慧教育;小学;问题;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我国智慧教育建设,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度,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智慧型教育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也进入一个信息爆炸时代,智慧教育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候贵梅提出智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1]余士勇认为智慧教育是指通过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智慧,其核心在于智慧课堂的创建[2]毕建文从狭义上定义智慧教育是教育者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协助教学,指导受教育者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3]。具体而言,本文所指的智慧教育是指在教育者借助新技术,更加直观快捷地传递教学内容,培养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提高受教育者愉快的学习体验。

一、小学智慧教育的必要性

智慧教育驱动体系化、碎片化的资源在教学平台中共享流转。依据大数据分析技术,每一层机构,每一个角色都能从中获益。

(一)学已所需,打破时空限制

智慧教育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传统的教育方法以面对面学习知识的精加工型学习为主,强调统一规格、统一步调、统一检测,学习者的学习路径是同质的和线性的,学习方法单一且相对僵化,因此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智慧教育通过技术融合学习环境,通过人机协同培养学生智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学习需求与学习习惯。让学生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运用任意方式获取学习知识。

(二)有效反馈,实施因材施教

智慧教育塑造了学生的认知、态度、行为习惯。智慧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撑,在完成学习系统建设和应用基础上,再逐步向教、学、研、评、管等其他教育教学环节延伸拓展,在向学生提供适应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互动设施的同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测评学生学习成果。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行动和结果中获取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水平等数据,教师能迅速地定位学生薄弱的知识点。教师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按需开展教学。如根据学生及时反馈和智能批改作业结果进行备课,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分层布置作业,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让每个学生得到合适的发展,实施精准教学,达成因材施教的愿景。

(三)启发智力,促进学生成长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供大量的观察内容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事物的感官认识,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提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教师利用多媒体等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对事物已有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出新形象。通过智慧教育,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丰富已有的事物表象,再将各种不同的事物通过自身思维进行分类归纳,内化为自身知识。

(四)优化资源,提升教师素养

利用智慧教育技术搭建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传统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方式:观摩优秀教师案例、进行专门培训、开展微格试教活动等,教师围绕这些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交流,效率并不高。智慧教育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这种资源是海量的、永久的、不断更新的,这使得教师终身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可在自己关注的领域深入探索,深化巩固专业知识,成为一名学习型、专家型教师。

小学教师面对着教育对象、教育目标的特殊性,这要求教师不能仅局限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拓展自己的认知,即要求小学教师的全面发展。[5]知识的互通性与智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弥补着教师的短板,促使教师横向发展。

智慧教育为师生减负,可实现精准教学和精准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小学智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现阶段肇庆市小学智慧教育的发展,本文以肇庆市部分小学作为研究,分别从教学资源、教学观念和教学效果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以促进和解决肇庆小学智慧教育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硬件不足使用频率不高

随着智慧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一个新的热潮,肇庆市的教育领域也开始慢慢掀起学习研究的浪潮,2015年以来,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启动了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工作,通过举办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基地学校智慧教与学培训项目等,学校向社会公开征求教育设施采购等举措提高学校智慧教育资源的配置,取得了初步成效,城乡大部分学校已经基本覆盖了智慧教育所需基础的教学资源,如平板电脑、投影设备等。但是相对而言,高端的智慧教育设施,如智慧课堂、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不足。在设施建设方面达到普及程度仍需进一步努力。

在教学实践落实中,出现设备的使用频率并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第一,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损坏设备,因而减少小学生的使用次数。第二,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设施的教师数量有限,无法做到随时指导学生使用。导致出现设备闲置或放置时间过长现象,造成设备老化、损坏等无法使用的情况。第三,教师的课堂资源使用层级较低,由于技术有限,利用资源的程度仅局限在较低层级,难以触摸到较高层级的资源,从而导致了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第四,教师资源的终端分享不完善,教师更专注于自身教学资源的输出,忽视了教师之间资源的共享。

(二)教师观念更新困境重重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促进者,教育的变革首当其冲要从教师开始,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即如何进行自我改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面临三个困境:第一,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通过研读智慧教育论著增进自身对智慧教育知识的了解,但并未将其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中,对课堂教学的辅助效果不够明显。在调查与访谈中,发现教师对于智慧教育专著的阅读数量其实不在少数,但是却是仅仅停留在认识与了解阶段。第二,目前的小学教师往往身负重任,大多数教师不仅需要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还需要不時地外出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于新的教育理念的吸收与接纳能力常常没有充足的时间加以消化,通过顺应、同化,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对于新手老师而言,新手教师刚开始时,对于所有的工作正处于一个熟悉适应阶段,一天恨不得当三天用,常常没有额外的时间将其所接受的讯息进行消化。第三,甚至还存在部分老师对更新教育存在偏颇,出现职业倦怠情绪,凭借着自己相对丰富的教学经验,而选择故步自封,不做出新的改变。这在一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的身上表现得极为明显,老教师已经出现对工作的倦怠情绪,对于教学内容早已是了然于心,对于新鲜理念的接受能力比较有限,相比之下,更倾向于选择安稳地度过退休期。

(三)互动形式单一质量不高

智慧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成为智慧教学的关键。智慧教育让信息化更深入地走进课堂,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教学,慕课、微课等新兴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多感官地参与课堂中,呈现出积极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但是不应为了实施智慧教育而是对课程乱“戴帽子”,为了“教”而“教”,过分地使用智慧教育设施,呈现过多的内容却抓不住教学的重点,使课堂看似全班热情参与实则学生“空兴奋”。主要集中表现为两种极端:一是学生以积极地“凑热闹”式的盲目参与,过于重视形式上的参与,而忽略了课堂参与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二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置简单的认知类问题,让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被动地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闹,但课堂互动的形式过于单一,实则忽略了人与技术、资源、环境等多种互动形式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化学反应”,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6]

三、小学智慧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在资源管理与整合中“软硬兼施”

1.加大硬件投入,奠定教学基础。提高智慧教育硬件设施质量是开展智慧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利用政策的引导、需求的驱动,引领教育信息化服务商投入到智慧教育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工作中,尤其是中高端智慧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丰富智慧教育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评价反馈效果。[7]

2.重视教师作用,定位教师角色。教师是资源建设的主力,也是资源应用的主人翁,教师在使用各类教育资源中,发现优质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拓展资源的有效利用。上级管理部门要重视教师在资源管理与整合中的作用,理解教师在资源管理与整合中的角色定位,发挥教师的作用。

3.注重学校管理,发挥资源作用。一个高效的运行系统,需要有一套高效的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的高效管理依靠各部门的层层落实。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程序明确,过程透明,权责清晰。学校资源的管理依赖于教师队伍,综观教师队伍水平,分层、分科、分岗对教职工进行资源使用培养,并且发挥骨干带动作用,促进资源的有效管理与整合。

(二)在“自助”和“他助”中更新观念

1.在“自助”中更新。“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提升教师对自身原有知识结果的丰富和冲击。在与原有知识的“冲突”中,将了解到的有关智慧教育的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引起理念上的认可与赞同,进而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

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不再只是教育理念的接受者,而是由“知者”逐步转变为一个“行者”的过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依据新的教育观念,从思想上的“知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变原有作法,做一个“行者”。

2.在“他助”下更新。教师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交流,如听取讲座,参加校际交流培训等,在交流中进行教育观念的碰撞,接收别人的先进教育理念。通过不同教育观念之间的交流碰撞,将自己认可的他人的先进教育理念内化为心中的教育理念,实现在耳濡目染中更新自身教育观念的目标。

(三)在化“认识”为“行动”中路径各异

1.由单纯进行培训转为培养为主,培训为辅。按照提高教师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为目的,开展连续性培训,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创新思维,使其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连续性的培训,促使教师能力保持提高,从而使教师从短期学习转变为长期自觉。

2.由一味依赖帮助转为自主为主,互助为辅。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始终依靠教师自主完成,自主发展。在教师自学的基础上,学校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同时发挥同事效应,做到同事互助,共同进步。

3.由无差异性指导转为个性为主,指导为辅。根据每位教师的个性特征设计培养方案,为其匹配指导教师,选择相应课程,开展实操演练。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培训时间、地点、目标,减少重复培训、无效培训。针对培训内容,学校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帮助教师根据标准自我追求学习质量,提升学习成效,提高培训绩效。

(四)在“热读”与“效度”中协调统一

1.养成有效参与习惯。智慧课堂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参与度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参与的实际成效,在观察、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参与的习惯,在参与课堂教学中真正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2.设计开放性问题。通过创设开放性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促进智慧教学中学生“热闹”表达,课堂“效果”收获。

3.创新教学形式。智慧教学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形式,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落实“减少听和讲”原则和“减少无效劳动”原则以及“删去无效环节”原则,注重人与技术、资源与环境的多元结合,课堂中适当增加“催化剂”,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

参考文献

[1]候贵梅.智慧教育形态下,微课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学研究,2019(12):113-114.

[2]余士勇.试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J].成长之路,2019(7):29.

[3]毕建文.浅析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J].青海教育,2018(Z1):79-80.

[4]黃荣怀,陈庚,张进宝,等.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6):68-73.

[5]朱嫣洁.智慧教育需要“智慧校长”[J].才智,2018(30):198-199.

[6]郑燕芬.基于智慧教室的小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基[D]广州:广州大学,2019.

[7]阮高峰.智慧课堂实践现状及其建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9):5-8.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小学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