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调查分析
2020-07-17丁三青魏范青
张 元,丁三青,魏范青
1.江苏海洋大学 MPA教育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005;2.中国矿业大学 发展规划处,江苏 徐州 221116
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工作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性、保障性和战略性工作,要“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完善照顾同盟者利益政策,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1]习近平指出:“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做出更大贡献。”[2]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力量,促进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在内的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要“重视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引导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3]。江苏省是具有代表性的全国先行先试探索区,研究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工作,可为全国探索经验。
一、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的重要意义
1.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截至2015年底,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有1.7亿,其中党外知识分子超过1.3亿人,约占75%;江苏省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680万,其中75%是党外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人数较多,分布十分广泛,涉及统一战线的全部12个范围和对象。而且他们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和行为方式多种多样。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将党外知识分子广泛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引导他们坚定信念,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可以不断增强党外知识分子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源源不断地为统一战线储备人才和输送人才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在照顾好各方面利益基础上,尽可能找到最大公约数。
2.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必然带来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需求更加多元,各阶层、各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如何更好地关注和回应党外知识分子的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团结引导,使他们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助推器,是统一战线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网络舆论斗争形势复杂。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自由择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网络政治引领工作,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意见领袖和网络大V,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意义重大。同时,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发展信心,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
3.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的紧迫课题
历史经验表明,在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一个政党能否巩固其阶级基础、扩大其群众基础,将直接关系到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作用和力量将会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共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7200万人左右,江苏省共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300万人左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体是青年人,是党外知识分子。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思想到行为都有很强的可塑性,迫切需要及时加强思想引导。这些人具有体制外、领域广、独立性、流动性、复杂性等特点,迫切需要尽快摸清底数、建立联系、开展工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网络政治引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引导他们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为“两聚一高”发展目标凝心聚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状况调查
1.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状况定量统计描述
(1)样本基本情况
为尽快摸清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底数、建立联系、开展工作,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部分个案访谈等多种方式展开调研。调研方式主要有:一是纸质问卷调查。在高校系统发放纸质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1份,有效回收率83%。二是电子化问卷调查。利用网络技术,发放电子化调查问卷1943份。三是座谈会。召开3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座谈会,访谈40人,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
(2)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结构、规模等情况
通过大范围的统计调查、数据分析与访谈,对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的结构、规模、政治引领情况做出较为详细的推断和论证。从性别来看,男性占55.2%,女性占44.8%。从年龄结构看,区间分布从23岁至60岁,平均年龄为40.89岁。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和新媒体职业者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民营企业的党外知识分子的流动非常频繁,这与青年初次就业方向有关。
表1 男女性别分布情况表
2.文化程度
本次调查,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0岁以后,多为高学历群体,本科学历占比62%,硕士占比16.7%,博士占比8%,大专学历占比较低,仅为13.3%。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党外知识分子文化层次较高,1943人中博士人数155人,大部分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高校32.5%的群体为博士、博士后(包括国外),硕士比例为39%;科研院所博士比达46%,硕士比31%,很多人有海外学习经历。
由图表分析可见,伴随市场经济改革步入深水区,及其带来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持续快速的发展变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新兴组织中的党外知识分子队伍越来越壮大,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然而,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在社会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评价标准及其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中,主体的价值客体意识的利益化较以往更为凸显,表征为从过去的‘言不及利’、‘正其义而不谋其利’到现在‘对现实利益追求’的价值认可,注重交换价值的实现,肯定主体功利性价值追求的合理性。”[4]计划经济时代“单位人”意识的淡化,使党外知识分子对其自身身份、职业选择及其社会角色定位越来越清晰,这种“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过渡、变化也引发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和个体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使得新阶层群体意识在新时代逐步形成、发展。
表2 高校、科研院所党外知识分子文化程度表
表3 文化程度综合表
3.收入状况
党外知识分子不同职业群体的收入差异较为明显。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党外知识分子收入相对稳定,其中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收入分布区间稳定在5万元~20万元,大多集中于10万~15万元之间,国家机关党外知识分子收入区间在5万元~15万元,大多集中于5万元~10万元,略低于高校;中介组织平均收入最高,收入区间稳定在10万元~50万元,大多集中在20万~30万元之间,高收入者达100万以上,这与中介组织的行业律师、会计师等行业属性有关。“两新”组织中不同行业的收入呈现明显的不平衡,如新媒体从业人员平均收入区间集中于5万~10万元,这与从事这些行业主体多为中青年人群有关系,但收入突破40万~50万元的人群也存在,说明这些行业前景非常广阔。总体来讲,这些领域收入分化趋向已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马太效应”。
表4 博士在各工作领域中分布表
表5 文化程度*年均收入交叉制表
4.社会层次结构
社会层次结构主要通过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待遇、职业声望和社会权力等指标体系来体现。调查显示,党外知识分子在社会层次的自我认知上普遍不高,在供职方面,其对职业的社会誉望认知度较高。不同群体对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以及福利待遇与社会权力等要素的认知差异性明显,其中,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对于社会层次结构的认知普遍较低。虽然党外知识分子在各自工作领域和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中已成为或将成为骨干力量,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处于事业与生活发展的双重瓶颈期,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与错位,使得整个群体对自身待遇、地位、社会权力和社会声望不太满意,从侧面反映其政治参与的意愿和动机逐步增强。
综合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宗教信仰、以及通过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待遇、职业声望和社会权力等指标体系体现的社会层次结构的调查和分析,可对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状况及其个性特征作一蠡测,表征为:一是学历层次较高,较为关注自我,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呈现出鲜明的实用性;二是统战对象组织复杂化;三是政治思想意识呈现出较大不平衡性;四是教育背景不同,使得政治理念的多元化和差异性明显。
三、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现状及问题分析
1.政治引领工作与新时代的要求存在差距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在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中,各种新旧思想激烈碰撞,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彼此交织并存,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任务也更加艰巨。
现实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统战政策理论还比较生疏,对统战工作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构成要素、工作内容及地位作用等基本理论认知模糊,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此项工作摆在首要或应有的位置,作为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对待。有的单位存在工作浮在上面、注重表面、只抓头面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所在区域内的党外知识分子底数不清,状况不明,缺乏统战工作基础和工作平台及抓手,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被轻视、忽视的现象严重,存在只抓头面、注重表面、浮在上面的倾向。在现阶段,政治引领工作在面对“新三种人”(新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归国留学人员)时,业务反应和工作开展滞后,不能及时高效地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
2.政治引领的组织依托不完善,覆盖面窄
(1)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作用较弱。从基层党组织的覆盖和作用发挥来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以及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相对健全,但在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尚处于初建阶段,导致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和统战工作的效果不佳。以商会为例,据2016年8月南京市的统计结果,南京市各级工商联所属各类商会总数为430家,成立党组织的18家,党建覆盖率4.2%,且基本属于市级层面。据2016年6月扬州市的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100家商会中,建立党组织的只有20家,多数没有党组织。在2017年8月开展的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17.7%的被调查者选择“党的基层组织没有覆盖到他所在的单位”;即使是党组织覆盖了,也有17.9%的被调查者认为基层党组织对党外知识分子不太关心或完全不关心。在调查中问及:“基层党组织是否通过理论研讨、座谈交流、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过思想引导”时,回答“经常有”占到40.6%,“偶尔有”占到3.7%,“极少有”占到11.3%,“从来没有”占到5.2%。
表6 基层党组织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关注度
(2)国有企事业单位统战部门的政治引领工作乏力。据统计,江苏省高校中仅有9所独立设置统战部门,占6.7%,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以2~3人为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等)统战部门受到人员与编制等因素制约,缺乏独立的统战部门,致诸多统战工作难以开展。
(3)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中的统战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有些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中没有直接设立统战部,尚处于依托社区、街道等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初步阶段。调查显示,统战部门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非常紧密占21.1%,比较紧密占31.5%,一般占25.9%,不太联系占8.3%,几乎不联系占13.1%。这些数据直接说明我国当前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中的统战工作处于起步和初建阶段。
3.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政治引领工作的方法途径弱效
从调查中了解到,江苏省各级统战部门虽然重视网络技术在统战工作的应用,但在实际的统战工作中,以新媒体、融媒体为依托,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引领工作的思维方法,仍严重滞后于技术发展和统战工作需要。党外知识分子了解国家大事,通过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这一途径的占到50.5%,通过新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途径的占到44.0%,通过单位政治学习占到3.9%,跟朋友聚会聊天占1.4%,其他途径占0.2%。从中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党外知识分子了解国家大事方面各占一半。目前,江苏省市县级统战部门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逐步建立了门户网站,省委统战部为构建“指尖宣传阵地”,推出“江苏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但从江苏省统战系统对新型媒体利用情况来看,传统统战工作的载体和手段方法还有待强化、优化,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在新时代统战工作中应用不足,多数处于空白状态。
4.政治引领工作推进不平衡
从江苏省市区(县)统战部当前的推进工作情况来看,其以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为依托,对党外代表人士、无党派青年骨干、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开展的学习培训、参观考察、专题调研、研讨交流等活动是有成效的。各级主要党员领导干部还通过联谊交友和建立联系点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实际思想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各级党委统战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同行”主题活动、“观故里,增共识”活动,深入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理论宣传教育,促进其自觉增强“四个自信”。但也有一部分统战部门对“两新组织”的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和政治引领工作相对滞后,处于一种挂“空挡”状态。同时,对转制和改制后的企事业单位的党外知识分子,由于在统战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上难以有效适应新时代、新情况、新特点的需要,致对其政治引领工作弱效。还有少数统战部门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工作仅处于表层、浮于表面,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完整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
传统统战工作领域(改革开放前,我国党外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以教科文卫等单位为主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因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引领工作相对较系统、规范,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特别是在党政机关和高等院校,有组织有特色地开展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已成为常态。然而,就现状而言,新时代新兴领域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既缺少平台和载体,又缺少应对手段、措施。据部分市委统战部介绍,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工作相对薄弱,工作阵地在不断萎缩,有的单位部门的统战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四、完善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的治理对策
1.健全完善党委(党组)统战工作履职的主体责任制
党委(党组)履行统战工作主体责任,是统战工作开展的制度性保障,也是当前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制度性关键。新时代提升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力和工作效能,取决于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是否履行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真正从巩固和发展政治协商制度的角度出发,创新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的工作理念、模式,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等各方面。落实党委(党组)履行统战工作主体责任制,推动工作全覆盖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将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列为党委(党组)中心组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提高党委(党组)主体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第二,统筹谋划,推动政治引领工作全覆盖。党委(党组)要贯彻落实履职主体责任制,将引领工作作为一项全社会协同合作治理的系统性工程来抓。这需要党委(党组)统筹规划、高位推动、完善领导机制,构建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内党外协同合作、齐抓共管,统战部与组织部、基层党组织协同治理的大统战格局。
2.优化上下联动和压力传导机制
当前,有些党的干部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工作在认识上不够重视,导致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在于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见效慢,投入、产出不好度量,完全是一种虚化的工作,再加上党外知识分子几乎都是高学历、专业性强、有思想的人,做此类人群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些底气不足,不好触及深层次问题。针对当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必须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拓展工作平台,建立健全治理主体的责任体系,优化上下联动和压力传导机制。第一,建立新时代统战工作的目标考核体系和考核机制。统筹规划,强化政治引领工作的顶层设计,将统战指标列入二级党委党建考核评价体系,逐步推动基层党委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第二,将政治引领工作作为考核目标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内容。将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抓实抓好,健全优化纵向压力传导机制,强化基层统战意识,落实统战责任,特别是在党外知识分子汇集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推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置,建立校院两级政治引领工作上下联动机制。同时,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力度,形成学校层面书记抓、二级层面抓书记的责任落实体系。第三,促进政治引领工作和单位建设工作的互融。设立既能促进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又能实现本单位事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在实现单位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引领的软实力。
3.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WEB 3.0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生存成为新时代生活新常态。我国正迎来“大众麦克风”的网络微政新时代,社情民意通过网络舆论场快速地聚合、传播、裂变,不断拓展拓宽统战工作的对象和领域。智能信息化时代,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以教育引导为主线,以培养使用为重点,以组织起来为依托,以健全机制为支撑,把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新力量。”[5]而统战部门具有厘清各省内党外知识分子基本状况的职责,应牵头建立覆盖各省的党外知识分子基础数据库和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数据库,形成各省范围内以省委统战部数据库为母系统、各个地市为子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其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挖掘、共享等流程机理,各地各行业既要即时向母系统报送数据,也要建立网上信息联查互动。同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探索多元主体协同整合与多元共治机制,优化在治理过程中的战略、制度、市场、技术、组织、文化等各关键要素的协同机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配置、协商民主、整体协同等耦合而成的治理原则,形成多元治理主体治权分享及权力(党委、政府、市场、社会、公民)互动之良性格局,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6],通过研发党外知识分子信息管理绩效评估技术,发挥其信息爬取采集、传输报送、统计存储、数据挖掘、分析比对和共享应用等优势功能,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状况的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系统研究,最大限度将国家统战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形成以国家层面党外知识分子信息数据库为母系统、各地方信息数据库为子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省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状况“评价指标”的量化,增强其可操作性,促进党外知识分子思想信息管理的科学化、便捷化和动态化。
4.拓展载体,引导和规范党外知识分子团体组织平台建设
党外知识分子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习近平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2]因此,要使统战工作有更大的覆盖面,就必须创新平台建设。第一,充分发挥已有官方社会团体的平台功能,加强协会工作指导,规范和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建设,以点带面,将党外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将知识分子联谊会、工商联等组织团体真正打造成交流思想、自我教育的平台和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平台。第二,赋权授能,构建新型社会团体组织。新社会组织以社会各界群众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各类群众团体等,具有多元、宽松、包容等特征,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同盟军”。因此,要以统战工作组织化、规范化、社会化为导向,明确工商联作为新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能,推动社会团体与组织由政府管理转为市场引导,倡导党外知识分子以各种合适的身份参与各类新社会组织,为新时代统战工作开辟新路向、新渠道。第三,发挥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的统战功能。要充分发挥一些带有统战性质的经济团体和民间组织的功能作用,通过多样形式,提高组织辨识度,为政治引导提供抓手。
5.建立健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分类指导施策
加强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关键是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干部联席工作制。建议在各省级层面实施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统战工作协同合力,统筹协调解决各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然而,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复杂,其政治引领工作需要厘清对象、尊重差异、分类指导、分类施策。第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外知识分子。大数据时代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使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意识形态对抗的前沿阵地。国有企事业单位(国企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知识分子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是政治引领工作的重镇。做好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工作,业已成为守好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重要工作,要始终坚持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健全优化联席会议制度。第二,归国留学人员。这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当前工作重点是加强教育引导,助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认知新时代的国情社情。第三,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此类群体具有学历高、低龄化、思维活跃、流动性大、聚合度高、动员力强、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对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情的发展风向有很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因此,在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工作重点是要树立大统战思维理念,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共识,“把凝聚共识融入调查研究、协商履职活动中。完善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制度机制”[7],与党外知识分子建立经常性和常态化的联系渠道,以及交流沟通机制,强化线上线下协同交往,挖掘具有统战潜力的代表性党外人士,整合汇聚社会资源,培育一支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以“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齐心合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