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三个维度
——以“湖州研究”栏目为例

2020-02-24沈晓艳

关键词:湖州学报栏目

沈晓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浙江 湖州 313000)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简称《湖职学报》)自2003年创刊以来,坚持依托学校学科特色,突出湖州地方经济特点和时代特征、传承弘扬湖州地方历史文化,努力办好“湖州研究”固定特色栏目。作为目前唯一将“湖州研究”地域特色栏目持续十多年且刊发同类研究文献最多的地方高校学报,该栏目已呈现鲜明的研究特色。

一、时代特征:坚持突出湖州经济特点

追踪时代潮流,立足时代发展是高校学术期刊的时代担当和历史责任。地方高校学报是记载、传播和传承某一区域内高校和社会各界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为地方高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和职责。《湖职学报》是目前浙江省49所高职高专学校仅有的9家有正式刊号的学报之一,也是目前湖州市仅有的2家具有国际和国内正式出版刊号的学术期刊之一。该刊创办之初,学报就集思广益、反复论证,依据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优势和师资队伍结构,结合湖州地方经济文化特色,明确了“学术性、应用性、地方性”的办刊定位和“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湖州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在创刊号(2013年第1期)上即时开设了“湖州地方经济文化研究”这一固定特色栏目。2016年春天,考虑到进一步扩大学报影响及今后的持续稳定发展,便将该栏目名称定为“湖州研究”。

开设“湖州研究”特色栏目,旨在关注湖州经济研究,既有湖州历来自然人文环境、近现代资本运作的考量,也有当代湖州作为全国生态文明样板的切合。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1]。湖州有着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气候宜人,风光秀丽。自古以来经济繁荣,文化深厚,素以“天蓝、地绿、水清、人和”著称于世。人们说起湖州,总以“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来赞誉。湖州是太湖流域开发较早的区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孕育出闻名中外的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后,历经多次的开发和发展。两宋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湖州成为全球经济文化最为先进的地区之一。据记载,自宋明以后,湖州经济发达,出现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繁荣集镇,有南浔、菱湖、织里、双林、练市、新市……它们先后进入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状态,其经济活力辐射大江南北。自明至清,湖州经济发展到其历史以来的高峰,成为江南望郡,孕育出“四象八牛”经济财团,盛极一时,立足上海,活跃于国际市场。当时,尤其以湖州地区为主要产地的湖丝,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撑起了区域经济的一片天地。近年来,湖州荣获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种荣誉称号。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确立,习近平“两山”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湖州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十九大以后,湖州又成为全国的美丽乡村样板地、模范生。《湖职学报》得益于湖州山水清远、历史厚重的地域条件和近代以来的经济繁盛优势,历年来陆续刊发了湖州古镇、浔商、湖笔、湖州民俗、湖州旅游、湖州中小企业、电商经济、生态经济、德清洋家乐、安吉长兴农家乐等,以及湖州茶文化、饮食文化、藏书文化、丝绸文化等大量地方研究类文章。

二、历史文化:坚持体现湖州文化特色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地方高校学报独有的珍馐,也是最能展示地方高校学报个性风采的专业优势。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建制始于战国,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如莫干山、南浔古镇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区域文化也精彩纷呈,历代名人辈出,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各方面都多有创设[2]。湖州的历史文化从古代直至近代,其作用、地位确有它的特殊性和代表性。湖州文化以其特有的内容、审美理想、地域特色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稻作与蚕桑相间的产业结构,小桥流水的人文景观,以及与区域历史文化和地方经济密切相连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其居民水灵安逸的性格特征,都使它长期保持了卓尔不群的个性面貌。十七年来,《湖职学报》坚持突出湖州历史文化特色,关注湖州文化沿革,从近五千年前的丝绸残片到丝绸之路,从蒙恬造笔到湖笔文化;从湖州古代杰出名士,如首创声律的沈约、开一代帝业的陈霸先,以及谢安、陆羽、皎然、孟郊、赵孟頫,到近代的沈家本、钱玄同、俞平伯、吴昌硕、陈英士这样的社会各界名流,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湖州女作家群,等等,都成了《湖职学报》的关注对象。

《湖职学报》创刊以后,在“湖州地方经济文化研究”固定特色栏目的基础上连续推出了“湖州古镇研究”“湖州新农村建设研究”“湖州老字号研究”“湖州楹联文化研究”“陆羽茶文化研究”“湖州书画研究”“菰城研究”等十几个与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系列滚动子栏目,湖州文学、湖笔文化、湖州民俗文化、湖州旅游文化、湖州茶文化、饮食文化、藏书文化、丝绸文化等多个湖州文化系列专题[3]。经过十七年的发展,“湖州研究”特色栏目共发表湖州地方经济文化研究类文章234篇,其中有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几十篇被索引。《湖职学报》创刊的第二年(2004年)即荣获高职高专优秀学报的荣誉,以后也几次获得同类或其他奖项。2019年11月,在广东肇庆学院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上, “湖州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浙江省仅有两所高职高专院校学报获此殊荣)。另外,凭借此特色栏目的影响,《湖职学报》的影响因子也明显高于同类高职高专学报。十七年来,《湖职学报》的地方研究文献为湖州地方政府的治理决策部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际参考,为湖州文脉、民俗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湖州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为湖州地区融入长三角走向全中国发挥了积极的媒介助推作用。其中的“湖州新农村建设研究”,对湖州市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学科基础:坚持依托学校学科优势

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既是地方高校学报的本然使命,又可以直接发挥高校学报的学科建设功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校初期(2002年),就把办学定位确定为“文厚、技湛、商慧”的综合性高职院校。从学校的办学历史来看,在文经管方面有明显的学科与专业传承。2003年,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湖州经济文化研究所”,尔后又有“包畹蓉京剧服饰艺术馆”“陶艺坊”“吴朴艺术馆”“休闲阅读空间:书·Coffee·茶”等文化场馆或工作室陆续设立,一步步浓厚了校园文化的氛围,同时也拓宽了专业教师的研究视野,丰富了学校学术研究的资源。基于此,《湖职学报》的“湖州研究”特色栏目就有了稳定的校内稿源,学校人文学术研究的氛围也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湖职学报》编辑部也主动联络湖州市社科联、市文联、市方志办、市地名办、湖州书画研究院、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湖州市民国史研究院等院所,湖州市博物馆、湖州市图书馆、中国湖笔博物馆等展馆,以及其他一些本地地方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和湖州籍外埠文化名人。这些年来,“湖州研究”特色栏目吸引了为数不少的校内外及周边地区人士的研究兴趣,推动了不同学术现点的讨论、争鸣,从而促进了社会学术研究,为提高《湖职学报》的学术品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报的特色也因此凸显[4]。

诚然,创设栏目不易,坚守栏目更难,要将栏目办出特色、办出声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难上加难。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托一批既热爱学报事业又坚定执着的办刊人和作者队伍。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湖职学报》既不能与名牌大学学报比,也不能跟一般本科院校学报比,但《湖职学报》从不甘于落后,学报人是必须要有一点精神、有一点志气、有一点追求的[5]。既然把学报的“湖州研究”专栏办起来了,就要把它办好、办出水平,并通过此特色栏目让 《湖职学报》办出自己的湖州特色来。通过特色求质量,咬住特色不放松,弘扬湖州文化传统精神,以专题为引领,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同时要顺应时代发展,突出湖州的“两山”理论和“一带一路”丝绸文化发源地的优势,充分展示湖州特色的内涵和外延,唯有如此,才能使《湖职学报》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湖州学报栏目
关于栏目的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栏目主持人语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湖州练市小学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