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MB技巧模型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17黄雪仪王幼芳黄婉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效能障碍

黄雪仪 王幼芳 黄婉妍 王 欢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1],约有30%~78%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2],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营养干预能够促进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通过信息干预、动机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行为技能,已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中,并取得显著效果[3,4]。本研究在IMB技巧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干预,探讨该模式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8月在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具有吞咽功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3级;意识清楚并配合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并发症或营养不良者;合并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备案,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护理内容包括鼻饲护理、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的指导训练、吞咽电刺激等,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指导。观察组采用基于IMB模型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IMB健康教育小组。首先由广州护理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负责对5家医院的各1名老年专科护士进行IMB模型的统一培训,这5名护士作为负责人,对各医院的IMB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及考核。每家医院的IMB小组成员包括1名老年康复专科护士、4名具有本科学历的主管护师、1名主治医生。(2)信息干预。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其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利用床边移动电脑、手持式健康教育播放器,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并答疑。随后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的指导训练、吞咽电刺激的注意事项、日常营养支持的方式等。每周进行2~3次的健康教育,每次30分钟。(3)动机干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第1次访谈,之后3天访谈1次,每次10分钟。遵照动机性访谈的5个阶段进行。①无意图期: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对脑卒中吞咽康复训练的顾虑和需求,适时给予心理支持,沟通中保持专注倾听的态度,初步建立信任关系。②意图期:向患者强调早期吞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通过成功案例激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③准备期:帮助患者设定个体化吞咽功能训练的目标和计划。④改变期:协助患者对已执行的吞咽功能训练方案进行系统回顾,评估并反馈效果,赞扬患者吞咽功能的进步,强化其锻炼的积极性。⑤维持期:保持与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加强家属对患者的行为监督,创造有益于患者吞咽康复的支持系统。(4)行为干预。由IMB小组制定个体化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记录表,对患者的具体行为目标、健康行为进行记录,记录表悬挂于患者床头。小组成员每日检查记录表,跟进执行情况,并解答疑问,鼓励家属在出院后督促患者继续执行健康行为并记录。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2 观察指标

1.2.2.1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5]。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1~4分表示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和完全正确,总评分为各条目平均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1。

1.2.2.2 吞咽功能评级。参照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6]进行吞咽功能评级,显效为吞咽障碍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有效为洼田饮水试验评定2级或较治疗前提高2~3级;无效为吞咽障碍无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3级及以上。

1.2.2.3 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人血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观察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干预前两组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结果比较 见表3、表4。

表3 干预后两组结果比较

表4 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3.讨论

3.1 基于IMB模型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实施某种特定行为的自信心[6]。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往往伴有其他不同程度的失能症状,严重打击了患者的生活信心和克服疾病的意志,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自我效能水平较低[7]。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呈正相关[8,9],对于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而言,提高其自我效能,可以提高其康复的自信心,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10]。表3结果显示,基于IMB模型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相关研究相似[11]。IMB强调个体完成行为改变,首先通过个体化的营养评估使干预措施更有方向性和个体化,为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信息基础;其次,给予患者心理和情感支持,并运用同伴支持教学方法,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到吞咽障碍的康复活动中,激发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动机支持;最后通过系统、科学的吞咽康复训练指导和行为监督,使其形成良好的康复行为。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可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加强IMB模型干预措施的实施。

3.2 基于IMB模型的干预措施可显著促进吞咽功能康复 表4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的显效及有效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IMB模型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这与相似的研究结果一致[12]。IMB措施的应用提高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自我效能,患者有信心提高自身的吞咽功能,对吞咽功能的康复锻炼措施有了更强的依从性和执行力。另外IMB更加注重个体化护理干预,通过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使得康复训练更具针对性,并通过定期评估和行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纠正吞咽障碍训练中的不足,使得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锻炼更规范,达到高效纠正吞咽障碍的目的。

3.3 基于IMB模型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延缓营养不良的发生 从表3可见,观察组患者的BMI、ALB、Hb、PALB、T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住院期间因疾病进程的影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从表3可见,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可能的原因为,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为常规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方式,此方式具有规范性的特点,但缺乏个体性和针对性,使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接受程度不高。观察组是基于IMB基础的干预,此干预强调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三者缺一不可[13],这种方式的干预措施让患者更具体、深刻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结合动机干预和行为干预,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更高,从而达到预防和延缓营养指标下降的目标。

4.结论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营养干预的目的是改善吞咽功能,预防和延缓营养不良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最终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和家庭。本研究将IMB技巧模型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进行信息、动机、行为三方面的整体综合干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促进了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达到了预防和延缓营养不良发生的目的,为患者整体康复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效能障碍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