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电治疗仪辅助康复护理在脑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实践

2020-07-17叶慧琴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脑电治疗仪开颅

叶慧琴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干预手段主要有内科治疗、手术、护理干预及仪器应用等,虽然治疗方式多样,但治疗效果不一。近年,伴随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渐提升,许多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在临床仪器研发中广泛应用,诞生了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脑电治疗仪便为其一[1]。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功能障碍患者,在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脑电治疗仪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功能障碍患者76例,均经MRI、CT检查确诊,并与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相符[2];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排除免疫、血液系统异常者,排除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严重障碍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4~75岁,平均(67.4±3.6)岁;出血部位:小脑5例,皮层下7例,基底节区18例;手术方式:快速钻颅血肿碎吸术6例,骨窗成形开颅血肿清除术14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0例。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3~74岁,平均(67.2±3.5)岁;出血部位:小脑6例,皮层下8例,基底节区16例;手术方式:快速钻颅血肿碎吸术7例,骨窗成形开颅血肿清除术14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9例。两组年龄、手术方式等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备案。

1.2 方法 两组均开展常规药物治疗,如降颅内压,维持血压稳定,预防并发症,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1.2.1 对照组单纯行康复护理:①语言训练:依据患者失语类型,围绕说、看等方面开展综合训练,且将面部按摩操方法教会患者,如吹气、搅舌、叩齿、鼓腮等,每次1小时,1次/天。针对命名性失语患者,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引导患者反复说出物品或人的名称,造句,见物说词,强化患者的想象记忆。对于运动型失语首先以简单发音为着眼点,起初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语言,比如不、要、吃、喝等。还可借助手势、卡片等,开展反复性训练。②体位与按摩:完成手术2~7小时后,便可行卧位训练。对处于软瘫期的患者,可鼓励、引导患者运动健侧,使之对偏瘫肢体形成有益激发,最终产生联合反应;另外,卧位状态下用健侧变换体位,并将一个枕头放在胸前,前伸患肩,伸直肘,并伸直腕、指关节至枕头上,腕不垂。如果是患侧卧位,则展开肘、腕关节,枕头置胸前,将患肩垫起,自然屈曲膝关节,骨盆取标准的内旋位。对处于硬瘫期的患者,开展坐位平衡训练,双足膝屈呈90°,置于小板凳上,向站立平衡训练逐渐过渡。到了术后恢复期,可引导患者主动运动,可采取上下肢有选择性地运动,使患者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开始床栏翻身、坐起、下床等,或借助轮椅、拐杖等站立或行走练习,每次30分钟,每天3~5次。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脑治疗仪治疗干预:即选用脑病生理治疗机(清华德人SK系列),方法为:选取顶区、双颞区、额区及双枕区进行扫描治疗,25分钟/次,每日2次,持续10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E)分级法[3]进行评定,若患者日常生活完全恢复,为1级;有显著恢复,且能够独立生活,为2级;需在扶拐、他人帮助下方能行走,为3级;卧床,但意识清醒,为4级;处于植物生存状态,为5级。疗效判定为1~2级为显效,疗效判定为3级为有效,疗效判定为4~5级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0.0对文中资料进行处理,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63.33%;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时会出现血肿快速膨胀情况,对周围神经、脑组织强烈挤压,形成脑疝,造成严重的脑功能障碍,有着非常差的愈后[4,5];尽早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有助于降低死亡率,但仍有比较高的致残率,因此做好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工作意义重大[6,7]。当前,主要康复治疗方法有常规药物、脑治疗仪及功能锻炼等。脑病生理治疗仪基于脑病治疗学、磁生物学和生理学原理,借助生物组织具有均匀磁导率的特点,用负极性交变电场,穿透皮层与颅骨,直至脑内深层组织,对脑血管、脑细胞起作用,解除细小动脉痉挛,对脑组织供氧、供血以及神经细胞相应代谢环境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加速中枢神经细胞轴突的再生,构建侧支循环,恢复损伤细胞[8~10]。康复锻炼能对患者障碍表现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即分别从语言、体位等方面着手,开展全面且有目的性的康复护理干预[11,12]。本文针对收治的患者,采用上述方法联合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脑电治疗仪辅助康复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功能障碍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治疗干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猜你喜欢

脑电治疗仪开颅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基于脑电情绪识别的研究现状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