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中心24年1 915例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分析

2020-07-17陈树伟杨安奎张诠陈文宽李浩李秋梨陈艳峰陈伟超杨中元张星宋明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8期
关键词:鳞癌生存率部位

陈树伟, 杨安奎, 张诠, 陈文宽, 李浩, 李秋梨, 陈艳峰, 陈伟超, 杨中元, 张星, 宋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广州(510060)

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口腔鳞癌)是起源于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女发病性别比约2∶1,是男性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在女性中则仅次于甲状腺癌[1⁃2]。在全球范围内,口腔鳞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在发展中国家,口腔鳞癌的疾病负担尤为沉重,是男性发 病 率 第3 位 和 死 亡 率 第7 位 的 恶 性 肿 瘤[4⁃5]。2015 年中国口腔鳞癌新发和死亡病例数分别为4.8 万、2.2 万[6]。口腔鳞癌被列为亚洲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7],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中国南方口腔鳞癌的主要治疗中心,该中心较完善登记了过去24 年(1990~2013 年)收治的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期、治疗模式及患者的生存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体现我国口腔鳞癌的治疗水平。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过去24 年(1990~2013 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初次治疗和随访的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5 年 疾 病 特 异 生 存 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1 资料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通过检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疗记录数据库1990~2013 年期间在该院诊断并接受初次治疗和随访的口腔鳞癌患者。在这24 年期间,共有2 233 例口腔鳞癌患者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疗。排除318 例(包括外院治疗后残留或复发、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失访),最终纳入分析的口腔鳞癌患者(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初次治疗和随访且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共1 915 例。

研究纳入信息包括:患者的性别、诊断年龄、组织病理学、原发灶部位、TNM 分期、治疗模式、随访结局、死亡原因、生存时间等。随访时间为初次治疗日期至最后一次随访或死亡日期之间。末次随访时间为2018 年8 月。治疗后随访的中位时间为60 个月(范围为1~306 个月),90.9%的患者随访时间超过5 年,随访结局为972 人死亡,943 人生存。

1.2 解剖部位的分类

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 次修订(ICD⁃10),口腔解剖部位包括唇(ICD⁃10 代码:C00)、舌(C02)及口腔其他部位(牙龈:C03;口底:C04;硬腭:C05;颊黏膜:C06)。当口腔内病变重叠两个部位时,原发灶解剖部位被定义为大部分病变所在的部位。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为鳞癌。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6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解剖部位、吸烟、饮酒、分期和治疗模式分组间差异。Kaplan Meier 方法用于计算5 年DSS。Log⁃rank 检验用于比较生存率曲线。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总结了1990~2013 年及按照年代分组的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从总体上看,口腔鳞癌患者发病年龄为(54.8 ± 12.6)岁;其中男性1 299 名(67.8%),女性616 名(32.2%),男女比例约为2∶1;舌是口腔鳞癌最好发的部位,占全部病例的63.6%,唇占2.6%,口腔其他部位(牙龈、口底、硬腭、颊粘膜)占33.8%;有吸烟、饮酒史者分别占43.7%、22.5%;TNM 分期方面,T1~T2 期、T3~T4期者分别占65.7%、33.6%,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1.3%、0.6%,AJCC 分期Ⅰ~Ⅱ期、Ⅲ~Ⅳ期分别占48.4%、45.3%。从变化趋势看,1990~1999 年、2000~2009 年 及2010~2013 年3个时期患者发病年龄及男女比例基本稳定,平均发病年龄均为55 岁左右,男女比例约为2∶1;有吸烟、饮酒史者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表2 总结了接受不同治疗模式的口腔鳞癌患者的变化趋势和5 年疾病特异生存率。1990~2013 年全部病例的5 年DSS 达57%(图1a);1990~1999 年、2000~2009 年及2010~2013 年3 个时期收治的口腔鳞癌患者的5 年DSS 分别为53.0%、56%、64%(图1b),生存率在24 年间提高了11%(具体表格可通过本文OSID 码获取)。患者的5 年DSS 与其发病年龄有关,生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降(≤44 岁组为68.6%、45~64 岁组为55.5%、≥65 岁组为49.0%)(图1c);在24 年中,女性口腔鳞癌患者的5 年DSS(64%)高于男性(53%)(图1d);男性患者的5 年DSS 变化较小,在50%左右小范围波动,而女性患者的5 年DSS 则从55%(1990~1999 年)大幅度上升到78%(2010~2013年);此外,吸烟、饮酒及AJCC 分期均是影响5 年DSS 的因素(图1e~图1g)。

图1h 总结了1990~1999 年、2000~2009 年及2010~2013 年3 个时期收治的口腔鳞癌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模式的比例、变化趋势和5 年DSS。从总体上看,本组口腔鳞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比例达80.4%,5 年DSS 为66%;3 个时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5 年DSS 远高于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从变化趋势看,3 个时期患者接受单纯手术治疗的比例逐渐上升(分别为37.9%、55.2%和63.9%),其对应的5 年DSS 也逐渐上升(分别为66%、73%、77%);1990~2009 年20 年间患者接受含手术的治疗模式比例基本稳定,保持在77%左右,2010~2013 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达91.3%;3 个时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5 年DSS 逐渐上升(分别为62%、67%和69%),而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的5 年DSS 则逐渐下降(分别为20%、19%和15%)。

表1 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TNM 分期Table 1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NM stages of 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 n(%)

表2 接受不同治疗模式的口腔鳞癌患者的变化趋势和5 年疾病特异生存率Table 2 Trend and five⁃year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o underwent diffe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

图1i 和表3 显示,对于位于舌、口底、口颊、牙龈、磨牙后三角、硬腭、唇的口腔鳞癌,5 年DSS 分别为63%、40%、43%、44%、39%、42%和81%;舌鳞癌的5 年DSS 从59%(1990~1999 年)提高到71%(2010~2013 年);口颊鳞癌的5 年DSS 从35 %(1990~1999 年)提高到64%(2010~2013 年);牙龈鳞癌的5 年DSS 从29%(1990~1999 年)提高到57%(2010~2013 年)。

Figure 1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curves of patients with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图1 口腔鳞癌患者的疾病特异生存曲线

表3 各解剖部位的口腔鳞癌患者的5 年疾病特异生存率Table 3 Five⁃year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different subsites in the oral cavity

3 讨 论

该研究纳入了华南地区最大的癌症中心24 年收治的1 915 例口腔鳞癌患者的详细数据,并显示5 年生存率在过去24 年稳步提高,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多方面的。在中国过去24 年中,口腔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有了明显改进。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开始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此外,医生能够接触口腔鳞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并充分意识到多学科和跨学科口腔鳞癌护理的重要性。口腔鳞癌患者受益于现代治疗概念和医疗设施,尤其是女性患者,其5 年DSS 在24 年间提高超过20%。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早期诊断,原发灶不明患者比例下降,这一切也归功于高水平影像技术的普及和更为专业的临床医生文献记录。越来越多的口腔鳞癌患者可以早期确诊,因此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单纯手术切除就可以根治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率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无论是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析还是根据性别分层分析,这与其他同类的学术报道的数据一致[8]。如果根据肿瘤部位分层,则除唇部外,对于所有部位的口腔鳞癌,也一样观察到生存率随年龄降低的相同发展趋势。

在口腔鳞癌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是舌[9]。本组资料结果分析表明,舌鳞癌占所有口腔鳞癌病例的一半以上,舌癌的5 年DSS 从1990~1999 年的59%提高到2010~2013 年的71%。相比之下,发达国家舌癌的5 年总生存率如下:美国63.4%,德国44.9%(男性)/56.0%(女性),丹麦35%(男性)/45%(女性),芬兰50%(男性)/68%(女性),挪威48%(男性)/58%(女性)和瑞典46%(男性)/56%(女性)[10⁃11]。总的来说,上述数据表明本中心舌癌患者生存率与美国接近,且略高于欧洲国家,这说明我国口腔鳞癌的治疗效果已接近或部分达到国际水平。然而,唇癌和口腔其他部位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则低于美国和欧洲国家患者的生存率。对于唇癌,这可能归因于中国唇癌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缺乏治疗经验。对于口腔其他部位的癌症,特别是牙龈癌和硬腭癌,由于过去缺乏相应的修复手段和过多地强调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手术切除范围相对保守,导致其生存率一直较低。然而,近10 年,影像技术进步,分期更为准确,以及术后缺损后修复技术的提升,外科治疗的效率大为改善,其5 年生存率也逐年提高。

在口腔鳞癌的诊治发展史中,外科治疗始终被认为是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关键手段[11⁃12]。且多项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均已证实接受手术治疗的口腔鳞癌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治疗手段,从本组资料亦可发现:纳入研究病例时间跨度达24 年之长,外科治疗始终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接受手术的患者的生存率远远高于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使用顺铂和氟尿嘧啶等药物诱导化疗可能有助于降低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和器官保存[13]。此外,已证明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在局部晚期头颈鳞癌中,可以提升局部区域控制和增加额外的生存益处。这些药物在远处转移性和/或复发性头颈癌中的作用,能为手术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14⁃15]。然而,诱导化疗及靶向药物对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仍缺乏多中心、大数据支持[16⁃17]。目前,扩大切除及利用带蒂或游离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术已被广泛使用,非手术治疗仅仅局限于不能切除、不能手术或复发的病人。

4 结 论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首次分析了近24 年间(1990~2013 年)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癌症中心收治的1 915 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趋势。结果显示,唇鳞癌、舌鳞癌以及其他部位口腔鳞癌患者的5 年DSS 分别为81%、63%和42%;在2010~2013 年,生存率则分别达到83%、71%和50%。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率呈稳步提高。研究发现,口腔鳞癌的生存率提高主要归因于女性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与国际其他国家地区报道对比,本中心口腔舌鳞癌患者的生存率与美国报道数据接近,且略高于大部分欧洲国家,然而唇癌和其他部位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率仍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今后仍需加大对中国口腔鳞癌诊治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男性患者。

猜你喜欢

鳞癌生存率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