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评价研究

2020-07-17马小焕

绿色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院校职业

马小焕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1 引言

2018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项目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重点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 主要集中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队伍优化、育人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在于高水平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实现,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

2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评价模型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的高低,对能否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量化教师信息化能力测评指标,是提升和衡量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PDCA循环式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系统科学地构建测评体系至关重要。

2012年,我院董新春教授等运用美国运筹学家 T.L.Saaty教授提出的AHP法(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含有20个指标体系的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模型,首次将课程教学能力测评纳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中,为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提供载体和模板。基于此,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是以教学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信息化评价体系包括师德能力、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综合运用能力三个内容。其中,教学能力是该评价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教学能力所要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化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能力四个方面。信息化综合运用能力包括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信息化技术培训次数、信息化比赛能力和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水平等四个方面。通过对以上三大要素十二小项的测评,可以较好地评价教师对信息化技术和综合运用等方面的掌握和实现程度。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力求简单明了,指标数量适中。为了便于实际操作,高等职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划分为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2个层次,一级指标层设3个指标,二级指标层设12个指标,如图1和表1所示。

图1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评价模型

表1 教师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指标标准

(2)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突出了评价重点。一级指标的设置重点突出了对教师师德评价和信息化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二级指标的设置重点突出了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信息化使用能力的评价。

3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途径

3.1 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既没有得到企业、行业“师傅”的技术传授,教师也没有真正地走进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双师教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角色互换原则。学校可以为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学习提供便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将生产中某一岗位提供给学校教师,让教师参与产品生产、设备维修和技术改进的过程,实现校企互利。

(2)建立校、企、行科研合作机制。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引进了诸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可以将他们本身具有的科研能力和成果送到企业中,在生产第一线得到提升和锻炼,这样,企业也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得到持续的技术更新和支持,使企业立于技术竞争不败之地。

(3)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虽然不是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但可以经过学校统一职业教育培训,让他们具有教师资格;最后,分类培训,校企考核。将教师按照专业大类分组,由学校与企业行业直接对接,并由学校选派监督小组与企业人员组成工作组,监督教师企业锻炼情况,并给予考评等级。

3.2 建立教师信息化能力评价模型,量化评价指标

职业教育质量指标体系是监测职业教育运行状况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参照标准和操作依据,也是对职业教育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1]。作为职业教育质量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教师信息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进行客观的自我测评。无论是瑞典的ICA和德国的“Kasseler 能力量表”,还是美国的“行为事件访谈”(BED),这些评价手段和工具只是独立于工作过程之外的能力,与“人只能在具体情境或工作行动中对能力进行间接评价”理论相悖。德国建立了“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屋宇”框架,目的是全面地监督和评价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和专业发展[2]。从2009年起,北京师范大学引入德国COMET 模型(2008年),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测评和评价[3],项目组也提出了将COMET 引到教师信息化能力测评中的可能性[4]。2012年,董新春等[5]运用美国运筹学家 T.L.Saaty教授提出的AHP法(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含有20个指标体系的测评模型,将教师信息化能力评价的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为教师信息化能力评价提供了较好地示范和引领作用。2019年,课题在学院董新春教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评价模型,为下一步学院信息化素养评价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3.3 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的重点。高职教师必须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基础,树立清晰的职业教育意识,把握现代职业教育规律[6]。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可以从师资培训、会议交流和学校参访等方式实现。首先,师资培训。高职院校不定期邀请职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到校对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职教培训,传输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其次,会议交流。高职院校选派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并将参会心得积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最后,学校参访。高职院校互访是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手段,取长补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4 结语

高等院校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7],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和重点是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和信息化能力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创新,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将大大增加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院校职业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