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茶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探索

2020-07-17

绿色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填方边坡景观

董 明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1)

1 工程概况

湖南省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起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路线沿湘川高速(G319)走向,终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处的茶洞镇,全长64.31 km,是国家重点规划的8条西部公路大通道之一。

项目沿线山势险峻,沟谷发育,云贵高原于矮寨镇进入第一级抬升的台阶,沿线大部分地段基岩裸露,出露的基岩主要为寒武纪的灰岩、白云岩和砂质岩石,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大部分峭壁林立,矿藏丰富,岩溶和地下暗河强烈发育。沿线地表水系主要为峒河与花垣河两大流域。该区域物种丰富,自然植被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森林类型为原始次生林,平均森林覆盖率45%。德夯自然景区、排碧地质公园等地区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和省级野生动物栖息出没。沿线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2 总体景观规划

2.1 总体现状分区

通过对沿线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等空间环境要素的分析研究,将本项目现状景观分为9个节点:起点~K005+000(垌河高山景观)地形起伏很大,河流众多,山高谷深,线路大部分由6座高架桥及1座隧道构成,于K004+400处经由垌河高架桥跨越风景秀丽的垌河;K005+000~K010+000(树耳苗族山寨景观)穿梭于高山峡谷中,途径以树耳村为代表的苗族村寨,村寨依山而建,民族特色浓郁;K010+000~K015+000(陡峭的峡谷悬崖景观)边坡陡峭,多处为悬崖绝壁,基岩裸露,以“矮寨天险”为代表;K015+000~K023+000(途径德夯风景区)溪流纵横、瀑布飞泻、群峰竞秀;K023+000~K032+000(排碧台地漏斗地质景观)高程起伏较大,地形破碎,岩溶、漏斗、地下暗河强烈发育,地质构造复杂,途径“金钉子”排碧地质公园;K032+000~K037+000(高山峡谷至丘陵景观)沿线处于高山峡谷至平缓丘陵的过渡路段,自然景观变化明显,文笔独峰、尖岩等孤峰景观明显,路线经过K037后地势逐渐开朗。K037+000~K047+000(兄弟河流开敞田野景观)沿线地形起伏较小,遍布水田旱地,兄弟河及其支流流经本区域;K047+000~K062+000(金属矿区景观)沿线地形起伏较大,金属矿区密布,盛产铅、锌、猛等金属矿藏;K062+000~终点(“边城”文化景观),途经花垣县、“边城”茶洞镇到达线路重点,该地段处于湘、渝、黔三省交界处,具有浓郁的边城文化背景。

2.2 总体景观规划分区

本项目规划分区为四个景观段落:“垌河苗寨文化段”、“德夯排碧地质风光段”、“兄弟河自然风光段”、“茶洞边城文化段”,见图1。不同的景观段落采用不同的尺度,充分考虑路内景观与路外景观的交融。

图1 规划分区

3 景观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

3.1 设计理念

生态文明观念和先进的设计理念是整个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前提和保障[1]。以保证公路的畅达安全为前提,以保护和恢复路域特色生态环境本身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手法,以弘扬地域民族文化的公路为补充,使公路产品和景观设施作为地域特色的组成部分,与原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经济的运输大通道和旅游观光公路。

3.2 设计手法

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给予使用者(主要是驾驶员和当地居民)最大限度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人的使用方便、舒适程度[2]。设计时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利用景观设计的特殊手法,采用有效措施保证运行车辆、驾驶者和行人的安全。通过有意识的设计,用自然元素来平衡人在机械行进中的情感缺失,努力缓解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

保持原始风貌淡化人工痕迹:在公路建设中尽量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保持景观的原始风貌,淡化构造物的人工痕迹,景观工程尽可能采用自然的形式,选择当地本土材料[3]。

挖掘再现人文特色:充分尊重地方文化,保持地方文脉的延续,吸收、借鉴、继承当地传统文化的优良元素,将高速公路作为载体,向外界全面展示当地的历史人文内涵。

自然肌理的提炼与运用:重视本土材料的使用,利用这一过程充分展示当地的自然特色,给高速公路使用者留下深刻印象。

保证公路产品精致化:公路产品本身精致就是一切道路景观的基础。紧密结合公路使用要求及实地情况,通过对道路边沟、道路护栏、路缘石等公路设施进行细化设计,给使用者留下实用、精致、美观的印象。

在全线的景观序列中,将景观的连续性和变化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强调某一路段的固有特征,突出其潜在的自然人文内涵,在景观感受上达到自然顺接、平顺过渡的效果:

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相结合——在高速公路的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选型、平纵半径、环境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驾驶着所体验到的视觉感受是不断变化的[4],“没有绝对的禁止,只有相对的运动”。所要营造的是一种静止与运动相结合的行车视觉感受,使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移步换景”、“人在画中游”的效果。

借景与障景相结合——调查分析路域开敞与郁闭的段落,根据周围景观现状紧密结合线路的线型及平纵曲线半径,将美观自然的环境引入路域景观,进行借景;将视觉效果不佳的区域以多种本地植物遮挡,进行障景设计。

连续与变化相结合——每一路段都具备本身特有的景观特征,在一定行驶距离(时间)内这种特征是相对不变的。但在这种相对不变之中又存在着不连续的、不易被察觉的变化。几乎无数个这样的变化形成了整条路线的景观多样性。

3.3 通用设计手法

3.3.1 动态景观

在道路使用过程中,驾驶者及乘客沿道路行驶时所获得的连续的并且不断变化的主观感受,在空间序列上和时间序列都是连续的,同时也是展现道路沿线自然人文特征的重要载体。

(1)高填方(高架桥)~低挖方过渡段(K023+800-K024+100)。全线桥梁众多,部分桥梁与桥梁之间布置紧凑,仅仅以低挖方路段作为过渡。为了给驾驶者以安全、舒适、和谐的行车视觉感觉,特别在高填方(高架桥)与低挖方交接处进行点缀丛植相结合的景观处理手法,以达到景观上平顺过渡、对下一路段情况提前预示的目的。

(2)低填方~低填方过渡段(K049+000~K049+200)。连续的低填方路段、行驶时间过长会给人沉闷、乏味的感受,易引发驾驶者的视觉疲劳,造成安全隐患。针对路侧相对平坦开阔的特点,利用“借景与障景”、“连续与变化相结合”的景观处理手法,营造丰富的行车视觉感受。在适当的路段栽植低矮的灌木和单纯以开阔的草皮为主,让视线通透,使司乘人员行驶在公路上领略到优美自然风光,在局部路段采用常绿植物与色叶植物相结合,打造丰富的季相景观与植物群落景观。

(3)低填方~高边坡过渡段(K040+100~K040+500)。此类路段在全线较多见,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视觉空间感变化频繁而剧烈,行车视野时而郁闭,为了缓解此种情况给驾驶者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土质边坡在种草植树的基础上大量采用各种乔灌木搭配,并以其“染”、“乱”为特色、尽量使人造的“成果”融入自然,变“人工边坡”为“自然边坡”,岩质边坡、坡顶坡脚分别栽种上垂下挂型攀爬植物进行绿化美化,或让其自然裸露体现岩层的自然肌理美,减弱行驶视觉空间的变化程度,形成较为流畅的行车视觉景观。

(4)低填方~高边坡过渡段(K016+200~K017+000)。对于平面反向曲面过渡段在景观处理上应采取设置小型景观设施或种植矮小灌木的手法,并设置危险地段标识牌,预示曲面线型的变化,给驾驶者以充足的心理准备。

3.3.2 节点景观

集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空间景观,如互通立交、观景台、收费大棚等。行驶着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有足够的时间注意到景观的细节。通过布置小景点、小品、设置广告牌或雕塑等设计手法,推介当地旅游和展示自然人文特色。

3.3.3 界面景观

分割不同类型道路行驶空间(如隧道内外、桥梁两侧等)的界面所形成的景观,对平顺过渡不同类型的行

驶空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隧道洞口绿化需满足视觉的要求,缓解明暗急剧变化给驾驶员带来的不适感。

4 结语

高速公路景观不同于城市景观,其组成要素和界面以自然因素为主、人工因素为辅,是大地景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索了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通用设计手法,结合并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与历史人文资源,以打造一条具有原生特性和独具地域特色的山区旅游观光通道。

猜你喜欢

填方边坡景观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分析
景观别墅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除夕夜忆花屋塆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道路路基工程填方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