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叶金合欢引种技术
2020-07-17傅福机
傅福机
(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林业站,福建 泉州 362100)
1 引言
银叶金合欢(Acaciapodalyriifolia),又称珍珠相思,属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是一种速生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型美观,枝叶茂盛。主干不甚明显,树皮薄而粗糙;分枝多且较低,树皮呈灰绿色。幼年时叶片为羽状复叶,有灰白色柔毛,后叶片退化直至消失,而银色的叶柄则逐渐变宽,形如单叶,代替原先叶片的功能。树高一般2~5 m,偶可生长到6 m,树冠可伸展到3 m,胸径可达4 cm左右。冬季至早春盛开芳香的金黄色毛球、团状花朵,可栽于山坡、水旁、路边,极具观赏价值。银叶金合欢喜光、喜温暖气候;耐寒、耐干旱、耐瘠薄,适宜排水性良好的酸性壤土或沙石壤土,在温带、亚热带及半干旱地区的贫瘠土壤上均能生长。
2 引种区概况
引种区位于泉州市惠安县科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0 ℃,无霜期310 d以上,年均降雨量1000~180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900~2000 h。试验区常年风力较大,冬季盛行偏北风,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湿润多雨;每年夏季平均受3~5个台风影响。引种区土地贫瘠,土壤多为沙石质壤土,立地等级Ⅳ级,土层厚度≤30 cm,腐蚀层厚度≤5 cm。区内现有林分总体质量不高,多为马尾松和杉木等针叶树种组成的人工林或次生林,阔叶绿化树种少,林下植被也较单一,林相单调,缺乏季相变化,景观效果不佳,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不强。
3 试验设计与造林技术
3.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种不同规格的无病害容器苗(表1),带状间植。采用“品”字形的交叉排列方式种植,株行距尽量做到均匀合理,避免过密过疏。总体平均造林密度为80株/亩,株行距约为3 m×3 m。
表1 苗木规格
造林时统一施用复合肥0.1 kg/穴和适量有机肥做基肥。施肥时要确保肥料与下层土壤充分混合,并回表土10 cm以上,防止造林时,基肥与苗木根部直接接触。对苗龄为一年、二年、三年等3种规格的苗木各取样株90株,共270株。每个规格的样株各分3组,每组30株。对每个组的样株分别施用不同量的有机菌肥(表2),进行施肥试验。对样株进行统一标号,记录苗木规格、施肥量等情况。每隔一个月观测一次苗高、苗径,记录有关数据,连续记录半年。
表2 有机菌肥的不同施肥量
3.2 整地
采取不炼山的林地清理方式,人工劈除或机械割除杂草与杂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带状、块状及穴状清理林地,并清除残留枯死木。采用穴状整地,挖明穴,穴规格50 cm×50 cm×40 cm。整地、挖穴及施基肥在造林前7~15 d左右进行,避免基肥发酵对幼苗根系的影响。
3.3 栽植
试验区小班因子土层方位高程差异性小,故不分区块,按条状自下而上隔行分别种植1~3年苗龄的苗木,采用株间距2.5 m种植。栽植时间以树木萌动期前为宜,最迟四月底前完成。选择阴天或雨天栽植。外调苗木运输时,应注意保持苗根湿润。苗木应随调、随运、随造,装卸时应轻抬轻放。栽植时苗要扶正,居穴中央,回表土,然后压紧踩实,并浇定根水。因沿海风力较大且夏季有台风,故初植期要用竹枝或短木棍作为绑定支架。造林当年应对林地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成活率达到85%以上。
3.4 抚育管理
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种植当年在9~10月抚育1次;第2~3年,分别于4~5月、9~10月各抚育1次。抚育时应去除影响幼树生长的灌木、杂草,并松土。除草松土采用穴状(块状)方式进行。植苗造林当年的第一次抚育可以适当提早,并结合进行培土、扶正、踩实等工作。第2~3年,4~5月抚育时,根据设计密度对缺株进行补植,补植苗木规格与同组造林苗木规格相近。抚育时,每次追施复合肥0.25 kg/株,采用沟施或穴施。抚育时还应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遇到久旱未雨时节,必须及时浇水。可从就近山沟引水,挖掘临时水池,结合使用小水泵进行灌溉,确保苗木生长的水分需求。
4 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两两比较使用DUNCAN法;分析方法使用一般线性模型多变量,因变量为地径变化(cm),苗高变化(m)。
4.1 苗规格、施肥量对地径变化的影响
苗规格对地径变化的影响如表1(采用Duncan法进行两两比较),不同施肥量对地径变化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大量施肥后地径的增加值最高。不同苗规格对地径变化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中苗的地径的增加值最高,其次为小苗,大苗的增加值最低(表3)。
表3 苗规格、施肥量对地径变化的影响
4.2 苗规格、施肥量对苗高变化的影响
苗规格、施肥量对苗高变化的影响如表4(采用Duncan法进行两两比较),不同施肥量对苗高变化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大量施肥后苗高的增加值最高。不同苗规格对苗高变化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二年苗龄的苗高增加值最高,其次为一年苗龄苗木,三年苗龄的苗木增加值最低。
表4 苗规格、施肥量对苗高变化的影响
4.3 苗规格、施肥量及苗规格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地径变化和苗高变化的影响
由表5可知,苗规格,施肥量及苗规格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地径变化和苗高变化都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由表6可知,施肥量大小对苗高变化起到增进作用,苗规格和苗高变化呈负相关,施肥量和苗规格的交互作用对苗高变化呈负相关,标准偏回归系数施肥量为0.51,苗规格为-0.426,施肥量-苗规格为-0.024,苗规格对苗高变化的影响大于施肥量与苗规格交互作用对苗高变化的影响,这可能是施肥量对苗高变化的促进作用弱化苗规格对苗高变化的负相关影响。施肥量大小对地径变化起到增进作用,苗规格和地径变化呈正相关,施肥量和苗规格的交互作用对地径变化呈负相关。表4还显示,施肥量和苗规格的交互作用对苗高变化的影响小于其对地径变化的影响。
4.4 苗木存活情况
背风地块苗木生长效果明显优于迎风地块的苗木。实验区有个别植株死亡,总体成活率达到94.07%,其中大苗死亡率为8.9%,中苗死亡率2.2%,小苗死亡率6.7%。死苗比较严重的地块在东北方位,苗木根径结合部有松动的现象,系风害症状。
表5 苗规格、施肥量及苗规格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地径变化和苗高变化影响
表6 苗规格、施肥量对地径变化和苗高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
5 讨论
从本实验结果看,本次银叶金合欢引种效果显著,苗高和地径都有显著增长,总存活也高达94.07%。不同苗规格和不同施肥量对苗高变化及地径变化均有显著影响。
引种二年苗龄的苗木生长量变化明显高于引种其他规格苗木,引种一年苗龄的苗木生长量变化次之,引种三年苗龄的苗木生长量变化最小。因此,二年苗龄的苗木为最佳引种规格,即苗高0.8 m,地径1 cm,容器直径18 cm的苗木。
有机菌施肥量对苗木生长量存在显著的增进作用,有机菌施肥量越大长势越好。本次实验采用有机肥的施肥方法为1 kg/穴、3 kg/穴、5 kg/穴,其中施肥量5 kg/穴引种的苗木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方式。但有机菌肥施肥量为5 kg/穴的树苗,相比施肥量3 kg/穴的树苗生长量增幅不大。本次实验是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苗木生长的短期影响,对于有机菌施肥量对苗木生长的长期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测。苗木生长初期,5 kg/穴的施肥量对苗木生长最为有利,是最佳的施肥量。在短期内,若考虑造林成本因素,施肥量可以采用施肥中量,即每穴3 kg,也能获得较好的苗木长势。
总体上看,二年苗龄的容器苗在有机菌肥施肥量达每穴3 kg时苗木生长状况最佳,树苗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较好、抗风能力强、成活率高,苗高和苗径增长速度较快、生长较稳定,树苗的叶片肥厚茂盛、颜色光亮银绿,树干粗壮、俊挺,树冠丰满,树型美观。
故考虑造林成本因素,适合我县种植银叶金合欢树的方法是选用二年苗龄的容器苗,每株需施用基肥,基肥采用复合肥+有机菌肥的方式,复合肥每穴0.1 kg、有机肥施肥量每穴≥3 kg,植于土壤相对肥沃、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背风向阳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