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感能力

2020-07-16张阿斌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张阿斌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学科,注重的是让学生形成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智力、情操和品德等方面健康发展。改变传统机械临摹,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发展学生想象力和个性同时,让学生在美育中成长,有助于情感和思想表达。

关键词:美术学科;情感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3-0260-0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学科教学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美术语言表达方式,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用美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积极性。因此,“情感性”是美术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将情感培养有机渗透到教学中各个环节,才能丰富学生情感,使其创造出更多优秀、创新的艺术作品。

1.情境生动化,激发情感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刺激各种感官体验,发挥学科优势和魅力,让学生产生“愿学”的情感意识,主动进入美妙的艺术乐园中,欣赏艺术,表达艺术。

“兴趣”是课堂学习情感的基调。在《圆的世界》一课学习中,首先利用“吹泡泡”的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五颜六色的泡泡世界中,初步感受泡泡的形状——“圆”。“瞧一瞧,这么多的泡泡在教室里跳舞,有谁愿意上来画一画呢?”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并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画出了自己见到的“圆”。看到这么多圆形的泡泡,动一动脑筋,还能联想到我们的大自然和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形的呢?太阳、瓢虫、球、西瓜、棒棒糖、时钟、车轮、眼镜片等等,学生将自己生活中常见的圆形例子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有利于丰富学生对圆的认知,在学生兴趣正浓厚时,我们请来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有一块神秘的魔法板,能将一个圆变成一样东西,通过操作课件,让学生在各种感官刺激下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此时,再让学生进行创造,他们就会将自己的情感带进去,用圆创造出各种生动活泼的画面。

2.形式多样化,丰富情感体验

单一机械式的模仿训练,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艺术情感体验,才能产生创作灵感,进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经典的艺术作品。

美术是富有情感的艺术,正是这份情感牵动着鉴赏者的情怀,可以说“情感”是艺术创造的灵魂所在。在《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中,每个孩子都有过“撕纸”的童年经历,因此,选择“剪纸”这一典型的民间艺术为代表进行教学,对孩子们有很大吸引力。在导入环节,教师用10秒时间为学生剪一个剪纸作品,让学生感到惊叹之余,播放微课视频《文化中国——剪纸艺术》,展示剪纸文化、分类、工具及操作要领。接着在播放音乐节奏《假如幸福拍拍手》的同时,带领学生动手剪出太阳形、月牙形、锯齿形等基本纹样,掌握操作要领。在此基础上,播放第二段微课视频《团花的文化及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后相互讨论团花这种剪纸艺术的用途,并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最后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剪纸贴作为表演头饰,在画一画、剪一剪、演一演的过程中,增强对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带给学生丰富的艺术情感体验。

3.内容形象化,优化情感态度

形象化和趣味化的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同时,辅以通俗易懂的话语,更为容易让学生理解美术专业术语,有利于优化对美术学科学习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春天的色彩》一课教学时,由于一年级学生对于单纯的以色彩作画的形式难以理解,因此,本节课重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色彩特点。首先,引导想象,春天来了,冰雪开始融化,冰冻的小河和小溪开始流淌,枯萎的小草重新钻出草地,枯黄了的树叶重新冒出新芽。万物在复苏的同时,它们又给春天增添了哪些色彩呢?红灿灿的太阳,嫩绿的树梢,湛蓝的天空,娇黄的迎春花、白色的蝴蝶、黄白相间的小蜜蜂,等等,这些都是春天的颜色,让学生试着画出自己心中春天的颜色,在指导学生合理布局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选择一些鲜艳的颜色表达春天的美。简单易懂的语言,生活化的内容,能让学生感受到春天五彩缤纷的色彩。学生所有的经历都来源于生活,只有紧密联系生活,才能使其获得自己的情感认知,产生愉悦的情感。

4.教学层次化,尊重情感差异

在“以生为本”教育背景下,每个儿童对于美术都有着天生的兴趣,他们喜爱涂鸦、设计、创作,在烂漫的色彩和稚嫩的笔画中都投射出每个儿童不同的情感状态。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妈妈和孩子》一课学习时,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母子之情,并将亲情的情感教育渗透到艺术创作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求,学困层学生只要能简单的勾勒出两个人的基本动作、形态;中等层学生可以适当添上故事细节,并能用鲜明的色彩表达情感;学优层学生可以回忆想象妈妈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画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表达方式,比如剪纸、水墨画、折纸、油画、素描等,让画面变得更加丰满,人物表情和动态更加生动。在班级作品展示和评论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位妈妈对自己孩子的爱,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层次化的教学方式,尊重了学生的情感差异,并给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空间和实践的机会。

结语

情感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对周围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积极情感基础上,只有准确把握好审美兴趣点,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和途径,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和认知,促使其在美术欣赏、表达和创作过程中实现情感升华和学习综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谷蓉.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讀天下,2017(5).

[2]孙玉荣.情感艺术之魅力——小学美术课程可以更丰富[J].新课程(小学),2017(5).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