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融合育人创建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2020-07-16宋昭峥胡建举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

宋昭峥 胡建举

[摘 要] 产学融合育人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竞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应用化学专业通过梳理结合国内外产学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基于产学融合育人的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对我国高校产学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产学融合;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宋昭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通信作者);胡建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3-0025-03    [收稿日期] 2019-11-25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深入发展,产学融合育人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产”指企业或研究机构,“学”指学校,“产学融合育人模式”即高校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将社会办学资源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产业部门的先进设备和现代化管理经验,把学校教育向社会进行延伸,将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同时有效地缓解学校资源紧缺问题,拓展人才培养渠道的长度与宽度,保证人才质量。当前,各个国家政府也在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以促使产学融合育人模式能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高校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1]。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笔者所在学校应用化学专业在产学融合育人模式构建上的一些做法与成效,希冀对我国高校领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启示。

一、国外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融合育人,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互赢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8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英国的产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三件大事,促使人类历史跨入大生产时代。在这样一种综合的大背景下,教育,特别是中等、高等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大。

19世纪末,第二次技术革命导致一批新兴重工业部门的诞生。同时大企业、大公司的内设层次日益增多,工种越分越细,造成各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以英国贵族高等学府为代表的、培养社会精英的高等教育出现了裂痕,一种崭新的合作教育模式开始孕育诞生。

20世纪初的美国现代合作教育的创始人是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工程師。他称之为合作教育的计划在辛辛那提大学获得成功实施。校企合作教育在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都已比较成熟的开展。尤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为世人所称道。

德国的高校有着悠久的教学和生产、科研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双元制”(DualSystem)[2],核心是校企共建、共赢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企业要求来实施教学和培训,同时根据课程规划让学生分别接受来自学校和企业两个性质不同的机构的教育。德国已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中心,企业根据市场实际需求,通过与高校合作,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过程,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种“双元制”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加强了校企合作,实现了校企双向沟通,强化了合作效率,对德国的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美国的合作教育是于1906年开始实施的,合作教育模式比较多元化,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企业孵化器模式和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主要是由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等合作主办,在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提升了高新科技产品的竞争力。而科技工业园区模式是依托著名大学,由高校和企业组建,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引领高新技术发展。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始终把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保持一致,极大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英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较早,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教学公司”模式[3]。教学公司通常由企业、高校和项目助理三方组成,项目的立项必须由企业与高校一起申请,而且课题来源必须是源于实际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项目助理由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来担任,通过项目的工作实践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英国的教学公司是由政府牵头,通过立法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让参与的企业与高校都能够高度重视,注重学生实训,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日本的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多由政府主导,是典型的“官产学”模式。主要有科学城模式和校企合作研究模式。科学城模式就是通过在中型城市附近建设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园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整合企业与研究机构人才、科技优势,使科研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校、企合作研究模式一般是依托大型的科研机构,由高校与企业科研人员共同研究某一课题,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

二、国内的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教育模式开始得到迅速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随着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上政策的加强,我国的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呈现多种模式,如校办企业模式、高新企业科技模式、大学科技园模式、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等[3]。这些合作模式推动了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我国有关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不健全,企业积极性、参与感不强,存在产、学、研不能有效结合等现象,因而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积极探索能够深入推动我国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的有效方式。笔者将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应用化学专业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应用化学是根据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化学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实验应用开发研究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整个化学领域,融化学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着力培养具备化学方面基本知识、理论、技能及实验技能,具有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4]。

本校应用化学在保持本专业在石油与天然气化学、油田化学、煤化工专业方向形成的全国领先的显著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石油工业发展对创新型、复合型和国际化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完善该专业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国际竞争、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带动建立有利于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其中主要的产学融合育人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以教学改革为先导,完善培养方案

通过聘请胜利油田、长庆油田和石科院等企业专家和学校专家,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定期开展石油石化行业对应用化学专业发展要求调查,共同研讨和制定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部分。扎实的专业基础是首要:专业基础课程重点放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化学课中,融合多种授课形式,加强基础教学,打稳根基,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其次是增大专业选修课的比重和涉猎面,开设新课程,融合企业资源,新增与专业发展联系密切、能反映发展前沿和交叉学科知识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如由中石油勘探院专家与本校教师共同开设的一门应用课程“EOR技术进展”,可以快速高效地让学生对EOR技术发展动态有初步把握;增大实践教学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比例,优化实验课程,独立设课、评分。比如本校应用化学专业与胜利油田、长庆油田、齐鲁石化等企业专家共同建设应用化学“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增加针对企业需求知识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开展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独立思考,主动研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以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为平台,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本校应用化学专业在专业成立之初就结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积极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适用技能型转化。例如在原燕山石化、胜利油田搭建好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先后与“抚顺催化剂厂”“江西昌宁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同培养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关系,且根据各个企业的实习内容共同修订实习大纲。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由企业选派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负责讲解现场各个环节,并对理论全流程讲解培训,使学生能真切地了解并掌握该企业的发展动态,开拓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关注到现实问题,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学生自身而言,在校外基地实习能够提前了解行业相关知识、企业运作流程等,提前培养一些实践和决策能力,利于将来在相关企业的就业。而对企业来说,通过与学校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借助学校的育人机制,能够选拔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产学融合建设实习基地,是一种学生、企业双赢的育人模式。

(三)以科研探索为纽带,探索毕业设计方式

本科毕业设计是衡量学生在本科期间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本科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毕业设计开展形式为一人一题,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为了加强产学融合育人效果,一方面,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可以结合企业生产来设计,要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开展应用化学毕业论文选题工作时,由校内导师及与企业技术人员应该共同协商选题内容,企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生产工艺上的需求,提供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让学生在毕业论文选择方面能够多了解相关行业及产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注重学生将来就业能力的培养,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高科技产业园共同合作完成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利用科技园区来培养学生,这样高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使许多科技成果尽快实现转化,通过实质性的完成项目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联合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并按照应用化学专业对毕业论文时间节点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认真开展开题答辩、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工作,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答辩与论文评审。

三、对改进我国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

经过近些年不断地探索与发展,我国高校产学融合育人培养机制逐渐完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结合国外成功的产学融合育人模式,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解决好以下方面的问题,来改进我国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高校要明确定位,提高适应能力。面对市场发展的需求,我国高校要想快速做出反应,就需要进一步强调以市场为主导,提高适应需求的自我调节能力,让教学、就业与产学研融合培养机制能够有机结合,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改革,为产学融合育人模式提供更大的空间。高校在实践教学上还需进一步开发教材,特别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对接,联合开发教材,使用教材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教材的实用效益。

2.政府要加强引导,提供相应扶持。一方面可以在立法与政策上规范引导产学融合的发展,通过成立相关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引导一线企业主动与高校合作,增强产学融合教育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加大高校在产学融合中的自主权,让高校在市场中能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产学融合培养机制。

3.继续加强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增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接轨,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更符合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

參考文献

[1]魏世宏,严欣平.产学研合作: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08):15-17.

[2]肖瑶.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以德国双元制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10):43-45.

[3]刘力.产学研合作的沃里克模式和教学公司模式——英国的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05(10):39-43.

[4]刘军仪.我国产学研结合发展现状[J].中国人才,2014(21):52-53.

[5]李杰,王俊,李翠勤,等.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61-262.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of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SONG Zhao-zheng,HU Jian-ju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innovative ability,social adaptability and competitive ability.The applied chemistry major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explores and constructs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applied chemistry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by combing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which has certain inspir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by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learning;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
协同视阈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