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党建”体系建设与路径创新

2020-07-16王端藓王青耀赵钦

学理论·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新时代高校

王端藓 王青耀 赵钦

摘 要:高校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大意义,必须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高校党建各项工作中,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学生党建体系与路径创新,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普遍对策,应着力探寻新时代高校“大党建”体系建设与路径创新。对此,高校应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党建质量;探索融合式“党建+”模式,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优化党建资源配置为核心,推进师生党建一体化建设;延伸党支部触角,夯实基层基础。

关键词:大党建;学生党建;高校;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104-0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1]。高校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2]。这对当前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衡量高校培养的合格接班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大学生党员质量。”[3]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必须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高校党建各项工作中,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大党建”体系建设与路径创新。

一、新时代高校“大党建”体系建设与路径创新的紧迫性及目标

(一)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高校党建工作中

当前,在高校党建工作体系创新中,尤其是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创新中,存在诸多挑战。首先,学生党员整体质量有待提升,高校对学生党员发展条件尺度和政治标准把握得不够准确,发展流程和管理不够规范。其次,由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周期短、流动性大的特征,使得学生党支部组成变化较大,难以形成连续性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思路,难以保证高校学生党建各项长期性工作的落实,由此也难以形成有战斗力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再次,学生党支部队伍庞大,成员间跨年级跨专业,相互交流不多,导致支部的凝聚力不够强,对党支部组织没有归属感与统一行动的意识,阵地建设力度不够强。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普遍采取的解决对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调动班导师及专业教师的力量,共同参与学生党建工作,以此杜绝片面化地考察选拔学生党员后备军现象,以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二是培养学生党务工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主体性,组建一支包括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在内的学生党务工作团队,深入到支部各个层次人群中开展工作。这些普遍对策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的具体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高校党建各项工作中,积极探寻新时代高校“大党建”体系建设与路径创新。

(二)新时代高校“大党建”体系建设与路径创新的应然目标

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大党建”体系建设与路径创新应坚持始终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关键环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党建质量,使党建工作制度化、具体化、组织化;创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支部,使党建工作和育人实效做到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党的理解、认同和向往,实现育德、育知和育魂相统一,真正形成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先进性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的长效机制。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制度上为学院各项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促进和保证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基本探索和形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从而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创新组织架构、理论学习方式、党支部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等,真正做到“活跃基层,打牢基础”。

二、新时代高校“大党建”体系建设与路径创新的基本思路及总体框架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深刻认识和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书育人有机结合。为此,要以“提升新时代学生党建工作质量”为导向,以“促进党建工作和学生全面发展相辅相成”为抓手,以“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理论培育和实践引导的根本统一”为目标(图1)。

如圖,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建设工作:一是健全党建体系。坚持以质量建党、制度治党为根本,以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工作标准为具体手段,从而构建起科学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二是强化思想引领。高校党建一直充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阵地与工作载体,是其“魂之所系”。新时代高校党建的一个核心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实现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三是完善支部建设。坚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为制度载体,推进“两学一做”,形成学生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为使学生党建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学院(系)党组织原则上每学期至少一次研究学生党建工作[4]。四是提升组织职能。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学院党支部书记高级研修、学生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和网络培训,以期全面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五是建设“互联网+”学生党建数据平台。创新学生党建形式,推动党建由传统的单向培养变为多向互馈,以期加强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建立“学院学生党建大数据中心”,推动智慧党建,实现党建信息化。六是创新党员培养模式。高年级一对一培养联系低年级,研究生培养联系本科生宿舍,通过引入激励引导机制、发挥榜样示范效应,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培养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思路单一、党员流动性大导致考察工作难度大、“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有助于构筑高校党建工作新体系,不断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创新活力。七是加强指导。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辅导员老师参与学生支部活动,会上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发现问题导向,明确整改方向,会后逐一落实;打造优质微观环境,既要做到全面铺设,也要做到精准发力,形成闭环。八是发挥协同效应,拓展党建资源优化模式。以教师带学生、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促团建,促建一定数量和比例的高校师生混合党支部,强化与其他组织的联系,推动师生党建“一体化”和“互通化”建设,凸显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育人功能,形成兼具开放性、时效性和科学性的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体系,发挥协同联动效应,共同开辟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新局面[5]。九是创新教育载体,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积极开展高校学生党课模式新探索,将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使得高校学生党课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坚持校内、校外两个战场,以辅导员队伍为实施主体,完善实践讲授路径,积极探索融合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综合实践课程。此外,利用新媒体手段技术,在统筹和整合线上线下有效资源的基础上做实顶层设计,着力打造“互联网+高校党建”工作新平台[6]。

三、新时代高校“大党建”体系建设与路径创新的建设方案

整体实施党建质量工程,着力提升支部建设质量、党课教育质量、党员发展质量,写好党建质量提升“奋进之笔”。高水平的党建工作是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抓好学生党员队伍,加强党的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以期不断提高学院各级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党建质量

一是实施学生党支部建设质量攻坚计划。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党建工作要制度引领,但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因此,要引导青年学生确立正确政治价值观,在前端端正学生入党动机,在中端提高学生党性修养,在末端锤炼学生高尚品格,由此突出政治引领和思想入党并行并重。同时,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党支部建设中的引领,加强和改进在新时代背景下巩固党建主阵地、增强思政时效性的科学指南,实现育德、育知和育魂相统一。将高校学生党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有效经验反馈到高校学生党建活动中,升华高校学生理论内涵,以此来健全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论体系。二是实施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攻坚计划。为解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问题探路;探索形成强化学生思想入党“五字标准”“五度评价体系”和“五步培养法”。“五字标准”是指思想上做到“纯”“信”“深”“严”“先”。“五度评价体系”主要是从五个维度衡量大学生思想入党的成熟度。“五步培养法”是针对发展新党员工作五个阶段特征实施相应的培养方案。三是实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攻坚计划。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学生党建也应坚持服务的工作实效指向,打造服务型基层党支部。要注重教育寓于服务,服务体现教育,引导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探索学生党员服务同学、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三服务”方式,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调动学生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四是实施学生党支部结构设置攻坚计划。依托重大课题组、项目组、社团组织、学生公寓等建立党组织,按照学院实际和支部发展需要,在按照院(系)或者按年级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以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为指向拓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五是实施高素质党员干部建设攻坚计划。“重形式,轻实效”是长期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高素质党员干部偏少,开展工作手段单一,因此应鼓励学院优秀党员教师参与到学院党建过程中,根据优秀党员教师的专长承担相关党建工作。如此,便可充分发挥高素质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效应,由此引入激励引导机制,并与学生支部优势互补,有助于在构筑高校党建工作新体系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水平[7]。六是实施党课质量提升攻坚计划。探索“触及思想灵魂”的党课新模式;组织基层党支部探索沙龙式、盲评式、论辩式、演讲式、论坛式、主讲主问主评式、体验式、分享式等8种稳定成型的党课新模式。七是实施党支部学习形式和效果     ■

攻坚计划。转变传统理论学习方式,变被动的“灌输式”理论学习为自主性理论学习;探究“自主式”“自助式”理论学习新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灵活性和吸引力;建立学生理论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理论社团的自主性,变“被教育”为“我宣传”,创新教育载体,完善实践教学路径(图2)。

(二)探索融合式“党建+”模式,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创建网络学生党校,实现党员“全程化培养”和“全方位教育”(图3),将课程学习网络化,将报名、选课、测试、成绩查询等一系列传统党校的功能通过网络系统辅助完成,实现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分层次、有步骤的培养。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党员的碎片化时间,为党员、党组织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料,建立党的文化、资讯的线上传播窗口,有效扩大党员的学习教育覆盖面,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将党建理论科学、系统、深度融入大学生时政教育全过程,进行社交化的学习交流、沟通探讨,以期实现党建学习教育形式“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实体向虚拟”的突破。

以优化提升党务工作效率为基礎,将传统党务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简化整合烦琐的日常管理工作,优化党务工作流程,改变以往手工操作、人工管理存在的随意、模糊等问题,通过量化统计、实时分析等服务功能,提高党务工作办理效率和质量,实现党务工作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人文化和科学化。

严格规范入党程序是规范入党申请人的培养发展过程的开端,也在对入党申请者进行深刻教育和党性锻炼的同时充当了保证党员质量的“门槛”作用。规范入党程序是一件繁复而细致入微的工作,因此应借助互联网的方式,建立党建工作网络系统,以此通过对入党流程节点要求的自动判别和审核,实现对入党流程的节点化管理。

以促进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为基础,通过统一规范的数据采集机制,保证源头数据真实可靠,建立全面覆盖的党组织及党员信息库,通过地图的形式,对各党支部进行集中展示,实现党组织信息随时随地察看。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将平台上党组织与党员的动态数据与信息管理软件、手机APP软件相结合,进行党组织、党员各类数据的分析展示,为党组织面向党员开展精细化服务提供保障。

(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一是坚持把强化政治建设作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二是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点。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和实践育人作用,以党建为龙头,推动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坚持把建强支部作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强化党员教育培训,针对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类型学生特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四是坚持把贯彻“为什么人”的问题作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落脚点。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学生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动。

(四)以优化党建资源配置为核心,推进师生党建一体化建设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校发展学生党员人数占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37%—40%,可见,学生党建是全国各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基层党组织内部,要以优化党建资源配置为核心,实现党建阵地共建共享,党建活动齐抓共办,师生党员联合共管,构建“一体化”和“互通化”的党建新模式。

建立健全院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培养联系优秀青年教师制度、优秀党员教师培养联系本科大四年级学生党员或研究生党员制度、大四年级或研究生党员培养联系本科生低年级(大一、大二年级)党员宿舍的四级机制(图4)。

以推动基层学生党组织内涵式发展为指向,通过院系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实现“教—学—研”结合交叉、“传—帮—带”全面一体,打造“同学习、同实践、同服务、同受益”的格局,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8],实现“大党建”格局。

(五)延伸党支部触角,夯实基层基础

结合学生党员特点,探索多维、立体的党支部设置方式(图5)。根据不同类型党组织和不同党员群体的具体特点,准确把握其发展需求,通过引导发展进行分类指导,实现“垂直设置”“交叉设置”“灵活设置”有机结合,在学院各教研室、教学科研团队、学生社团和宿舍、校企实习基地中建立党支部,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建立多维、立体的方式,方能激活学生党支部的活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以党务管理细化为突破口,推进教师党支部向学生党支部的延伸,将教师党支部工作触角延伸向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课题组成员,由此促进学院教学和科研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以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党支部为平台,组织党团活动,以期丰富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产学研交流。使学生党员获得更多的信息量,视野变得更开阔,更有利于發挥传、帮、带的作用。并在共建活动中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形成“大党建”体系格局。

参考文献:

[1]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9-11-01(1).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5).

[3]习近平: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6-12-09(1).

[4]张晨.普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了新标准[N].中国教育报,2017-03-18(1).

[5]张爱华.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政课深度融合[N].光明日报,2018-08-28(5).

[6]蔡英谦.使命自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践行党建教育探赜[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1):88-90.

[7]雷红.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着力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政治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0):117-119.

[8]蔡海生,黄月胜,胡丹,万轩.推动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J].学理论,2015(34):154.

收稿日期:2019-12-11

作者简介:王端藓(1991-),女,陕西西安人,辅导员,助教,从事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青耀(1963-),男,山西洪洞人,党委书记,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赵钦(1978-),女,河北辛集人,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大学教育与管理研究。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新时代高校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