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空心村”互助养老探究

2020-07-16吴芳芳刘素芬

学理论·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吴芳芳 刘素芬

摘 要:中国老年人口不断攀升,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在养老供给中面临更大的困难。时下流行的互联网+养老以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农村缺乏发展土壤就无法发展,而偏远农村逐渐出现空心化,养老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愈发严峻,深化农村养老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案例探究“空心村”互助养老模式,发现存在资金不足、社会参与性较低、缺乏专业性人员的困境,继而提出要宣传互助共享的养老思想、鼓励乡贤参与养老事业、鼓励互助集体发展特色产业进行创收、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互助集体建设等举措推进互助养老模式的完善。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互助养老;空心村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061-03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 949万,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 658万,占总人口的11.9%[1]。而农村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大半,但是由于农村家庭结构转型,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在养老供给中面临更大的困难。虽然在2009年中央就开始试点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希望在国家制度层面规范政府、集体以及个人的养老责任,但是由于各个供给主体缺乏协调供给能力,农村中养老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2]。

由于部分农村落后的发展、低下的农业生产效益以及严重缺乏的农村发展机会造成人口流失,部分边远山区的农村逐渐空心化的现象,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新时期也面临挑战。在我国城镇逐渐发展了“互联网+”的养老模式,结合大数据形成“智慧养老”,以及“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这些都是搭乘了新时代互联网和高科技的快车,对于解决我国城镇养老问题也确实发挥了极好的功效。但是城镇发展起来的养老模式在乡村缺乏发展土壤就无法落地生根发芽。不论是“互联网+”养老模式还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都依赖网络、医疗基础设施和具有文化水平的老年人,但是这些条件在“空心村”都基本上是缺失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3]因此在“空心村”亟须发展互助养老服务进行补充,提高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互助养老:“空心村”居家养老急需的抉择

(一)互助养老的内涵与特点

1.互助養老的内涵

在关于互助养老的定义,刘妮娜认为互助养老是在政府领导和扶持之下,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市场等多元主体作用,将以老年人为主的各类农村人力资源有序组织动员起来作为主要力量,通过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资金互助、服务互助、文化互助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4]。刘如认为互助养老模式是以村庄为单位,将未被开发利用的村内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开发,补充村内匮乏的养老资源,集中村内生活困难、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使老年人在养老上做到自助、互助[5]。互助养老是符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新型养老模式。

2.互助养老的特点

(1)以村为单位

互助养老模式的幸福院的基本单元是行政村,其服务人口和辐射范围是本行政村内或相邻行政村60岁及以上的老人;互助养老以老人及家庭为主体,充分挖掘农村自有养老活力和创造力,培育互助养老意识,采取“自办、自管、自营”的方式推进互助养老中心的发展和运行;政府和村委以及社会各方在幸福院的建设过程中,在资金、设施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提供一定支持。

(2)自愿参与,多方参与

老年人自愿加入互助集体,也可以自愿选择退出该集体,任何人都不能强迫老人加入或者强迫老人退出。在加入该集体,该集体产生的水电费以及生活费等由加入该集体的老人共同分担。互助养老的参与主体还包括村委、村级诊所、社会公益组织,互助集体事务由村委主导,公益组织一起协助。

(3)优化配置村集体闲置资源,因地制宜

互助养老模式的幸福院一般是在村内祠堂、废弃闲置的学校基础上装修改建。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从村民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配置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将废弃的资源进行再利用,避免浪费建设资金的同时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二)互助养老服务发展的可行性

1.政治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等政策措施,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国务院提出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充分利用农村大院等,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6]。如何解决两亿多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不仅是民生大事,更是每一位农民殷切的期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契合了我国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通过自助-互助的方式解决“空心村”现阶段养老困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经济因素

尽管我国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差异,农村相对于城镇在投入养老事业的资金极为不足,特别是“空心村”的造成因素之一就是农村资源不足,发展机会少。在缺乏年轻人、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农村养老发展主要通过农村老人的互助服务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通过发展互助养老一方面能够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另一方面能够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事业。

3.文化社会因素

我国自古就有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优良传统文化,《孟子·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有言: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是孟子的大同社会,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也是为了建设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社会。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对于自己生长的地方有难以割舍的爱,互助养老的发展可以实现农村老年人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养老,不用与外出打拼的子女背井离乡,一方面解决“空心村”的养老问题,另一方面减轻青年人的压力。

二、三明大田县建设镇建丰村互助养老现状分析

(一)建丰村互助养老的产生及初步成效

建设镇建丰村的60周岁以上老人有473人,占村总人口12.9%。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虽然大多数老人配偶还在,但还是会觉得孤独。因为很多子女外出务工而独留老人在家成为“空巢老人”致使老人的精神很空虚。并且在农村中医疗设施较为匮乏,医院复杂的看病流程对于目不识丁的老人非常困难。一方面留守老人家庭难以满足部分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供需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因此必须推进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面对这些难题,各个村委探究乡村养老的新方法。大田县建设镇建丰村村委于2016年采用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即互助养老。该幸福院坐落在建丰村街道旁,地势较平坦,有利于老人出行。在幸福院的大概300米处有一个市场,若老人闲暇散步较为方便。建丰村的医护诊所与幸福院的距离不足200米,若老人生病或者突发情况能够较好地得到较为专业人员的救治,并且该诊所与幸福院合作,能够上门为老人诊治。若老人有突发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幸福院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争取救援时间。幸福院整合祠堂资源能够减少成本的同时,该地理位置也可以给老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访谈过程中,当被问及互助幸福院建设成效的问题上,互助幸福院的院长高超灶说:“很多老人在家里孤零零,在互助幸福院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也有娱乐项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没人管,而是有家庭管、政府管、社会管,使他们得到了慰藉,实现老有所居与老有所乐。并结合实际,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定期的检查和护理以及开展有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互助幸福院的建设提高了老年的幸福感,在建丰村的老年养老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广受老年群体的好评,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

(二)建丰村发展互助养老面临的主要困境

1.资金不足

建设镇建丰村幸福院的建设资金一部分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一部分来自村集体,还有的就是来自组织会员、个人等。建设镇建丰村的幸福院总投入达1 000 000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多数资金,主要用于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棋牌室、休息室、网络室、餐厅等的设施配备上。政府投入主要是在设施建设初期的投入,但是后期的维持经营等方面资金缺口大。因此构建以家庭、政府、集体、社会为参与主体的物质保障支撑极为重要。

2.社会参与度较低

社会参与程度较低是建设镇建丰村互助养老运行中的一个大问题。能够依靠自己劳动获取收入的老人一般会选择家庭养老,所以在幸福院的老人收入来源单一,身体不好,需要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能够为其他老人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政府资源以及能力有限,必须有其他的社会主体共同加入。这些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对于农村而言存在较大的困难,农村的交通不方便,农村虽然有较大的需求群体,但是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服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构成一个物质和精神支持的养老系统。

3.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

互助幸福院在专业护理方面主要是乡村卫生所的医护人员定期为老年人检查等工作。但是常驻的管理人员是一位接近五十岁的大娘,她主要负责为老人煮饭,收拾房屋等日常的护理工作,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在青年人纷纷外出谋求发展的一个“空心村”吸引人才进来从事护理工作则更加困难,在幸福院工作缺乏发展机会的同时还缺乏晋升的空间。

(三)建丰村“空心村”互助养老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1.资金来源单一,缺乏持续资金投入

建丰村互助幸福院前期筹措了百万元的资金,建设资金数额庞大,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设备的购置,但是后期运营资金严重不足。互助幸福院的自助主要是“家庭自助、老人互助、社会帮助”,老人在幸福院的生活费用一部分来自家庭,另外一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补助,幸福院自身缺乏造血能力,也缺少社会资金的汇入。

2.传统养老观念的障碍

伦理本位思想在我国农村不可撼动,而老年人往往更加恋家,安土重迁的思想也更加浓厚,到老年时离开家乡就更加不可能。多数老人倾向于在家养老,不愿意跟随子女去外地,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对于子女而言,赡养自己的年迈父亲母亲是义务,更是责任。在老人有子女的情况下去养老院,一方面会让子女没有面子,另外一方面自己面子也不光彩,邻居会认为是他的子女不愿意赡养他,不愿意孝顺他。这样的传统观念会使老人参加互助养老而背负巨大的道德压力。

3.乡村难以吸引人才

互助幸福院地处乡村,在青年人外出务工、求学以及创业过程中形成了“空心村”,本村的居民都纷纷外出求发展,自然难以吸引专业人才汇入。在发展的机会方面而言,乡村相比于城镇机会较少;在薪资待遇方面,乡村的薪资也难以和城镇相比;在生活条件方面,乡村缺少便捷的交通、完善的醫疗和教育等基础设施,也缺少娱乐设施等青年人追求的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在综合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难以吸引人才。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政府完善“空心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宣传互助共享的养老思想

农村互助养老存在的问题,受经济条件和思想影响。目前互助养老的实行使部分人觉醒,尽管在实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但是一个新的养老模式在新的地方发展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政府多宣传互助养老幸福院的功能以及优势,切实能够为农村老人的生活提供便利,为在外打拼的子女谋一份心安。“空心村”的独居老人在生活方面无人照顾,生病无人陪伴就医,但是在互助幸福院这类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老人间可以互相帮助,也可以寻求村委帮助等等,让老人认识到互助养老是乡村养老的大趋势。

(二)政府鼓励乡贤参与养老事业

建丰村幸福院初期的建设资金来自政府、社会单位、建丰村的村委、个人捐赠等,后期的建设资金主要是前期的资金结余,实际上几乎没有其他收入,导致设备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添加新的设备。要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政府应积极争取各方捐赠,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乡贤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为家乡养老事业的发展献计献言,鼓励设立乡贤公益基金会,发动有爱心、有情怀、有能力的乡贤设立基金会,例如“慈孝基金”等,帮助村里真正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形成敬老慈孝的乡村文化氛围。

(三)鼓励互助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

在建丰村的互助幸福院中,日常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参与老人的家庭每个月缴纳的会费,但是这些费用仅够幸福院的日常开销,对于大宗的设备等就无法购买,所以幸福院可以鼓励老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创收。建设镇其实有许多特色手工艺产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许多手艺接近失传,而互助幸福院的这些老人就是活宝。政府和村委应该积极鼓动他们继续将这些手艺发扬光大。比如建设镇建丰村有“富贵三宝”的特色手工艺产品:红酒、珍珠粉、糟菜。村委就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为老人采买原材料,由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负责制作加工,放在各大集市售卖可以实现创收。以按劳分配的方式减免在幸福院的食宿费用,剩余的收入存入幸福院财政库作为采买设备的基金。发展特色手工业一方面为互助幸福院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乡村特色文化和手工艺产业的保护与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还让“空心村”的老人从无助变互助,由无为变有为,让老人重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四)鼓励回乡大学生村干部参与互助集体建设

为了乡村振兴,国家鼓励学成归来的大学生回乡,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在建设镇中有不少的大学生村干部,而这些大学生村干部有较开放的思维,较开阔的视野,并且具备专业知识。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干部投身到乡村的养老事业发展。大学生村干部作为专业人才不论是幸福院制度的建设,还是日常的管理都有较为专业的知识,结合幸福院院长和村委的实践经验就能为互助幸福院的发展谋一条出路。大学生村干部要为解决新时代的三农问题助力,解决好“空心村”的养老问题就是积极发扬习总书记重农、爱农、为农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2]李俏,李久维.回归自主与放权社会:中国农村养老治理实践[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刘妮娜.以互助型社会养老破解农村养老难题[J].中国人口报,2019(3).

[5]刘如.“空心村”背景下互助养老问题研究——基于宁夏银北地区的调查[D].银川:宁夏大学,2016.

[6]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進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10-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4/16/content_5383270.htm.

收稿日期:2020-02-18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乡环境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18BZZ113)

作者简介:吴芳芳(1995-),女,福建三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刘素芬(1969-),女,福建漳州人,副教授,城市管理系主任,硕士,从事公共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传统蒙学图书的深度开发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