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定位和实践研究

2020-07-16林芳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事业单位

林芳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大事业单位发展迅速。而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需做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并明确其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定位,认清现状和不足,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实践应用效果得到全面提高。鉴于此,本文在对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实践应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定位;实践研究

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制度及审核机制作为保障。而对于经济效益审计来说,其指的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与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升为目标所实施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被归类为政府审计的一种模式。将经济效益审计应用于事业单位当中,可以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增强,并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事业单位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也需明确理论定位、现状问题,然后解决现状问题,这样才能够使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总之,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经济效益审计职能作用有效发挥等角度考虑,本文围绕“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定位和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定位分析

事业单位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既能增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效果,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提升,又能使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由此可见,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非常有意义。而从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定位角度来看,需明确三方面的审计工作。

(一)将效率性审计作为基础目标

在事业单位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必要将效率性审计作为基础目标,针对事业单位管理机构的合理性进行审计,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结构能够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更加明晰,进一步促进经济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将效果性审计作为核心目标

事业单位在对经济审计目标加以明确的基础上,需审计预期经济效果的实现程度,通过审计结果了解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成果是否达标,倘若达标则制定下一个经济效益计划;倘若不达标,则明确问题,找出应对措施,以此对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三)将经济性审计作为提升目标

对于经济性审计来说,其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拓展,同时也是事业单位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加强对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经济性进行审查及评价。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性审计的实施,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审计与内部审计的有效结合得到实现,进一步促进了审计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因此,需将经济性审计作为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的提升目标,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实践应用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从现状来看,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实践应用尚且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认清问题,进一步落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实践应用问题

要想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的质量,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便需明确现状问题。总结起来,现状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审计人员对业务认识的能力有待提高。因一些审计工作人员未能通过审计专业知识培训,存在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化的情况,进而使得其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难以满足经济效益审计的需求。例如: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经营管理与效益方面潜在的问题,只是对财务合规性审计进行关注,而对效益审计缺乏足够的重视。此外,存在经济效益审计不充分的情况,比如仅进行片面的报表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显然这难以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的综合质量。

第二,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缺失。比如在缺乏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情况下,会造成经济性、效益性数据收集及分析能力的不足。缺乏有效的数据模型及数据分析方法,使得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第三,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从目前来看,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尚且不够健全、不够规范。在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对某一项经济效益指标存在多种评价标准的情况,显然这会弱化经济效益审计的权威性及可行性。

(二)相关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起到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质量效果的作用。总结起来,具体的解决措施有两个。

第一,注重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的培养。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济效益审计人才。因此,需注重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实践、培训工作的开展,使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得到全方面优化,在培训过程中,侧重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现代审计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参与培训的人员认识到这些审计、管理体系的内在关系,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相关业务的认识水平,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另一方面,定期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明确审计工作的优劣势,制定改进方案,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第二,优化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在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注重审计方法的可行性及科学性。针对现状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缺失的问题,优化经济效益审计方法,注重层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应用,并对经济性、普适性等方面的基本原则要求加以了解,进一步选取合理、科学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信息软件的应用,合理利用数据模型、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等方法,使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效率提升。

(三)統一并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为了统一并完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需对经济效益审计相关立法工作加以完善,使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有效体现。与此同时,对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项目、审计人员法律地位、独立性等加以明确,根据不同的项目以及不同的审计类型,对审计工作加以明确,进一步合理科学地评价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涉及的资金应用是否合理规范,并如实评价实际的经济效益效果。此外,在评价过程中,需将定性指标、量化指标分清楚,并且尽可能地使用量化指标。针对相关定性指标,则需保证与实际情况相符,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性及真实性,避免评价数据缺失的情况发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将理论定位为效率性审计、效果性审计、经济性审计三大目标的实现,进一步认清现状问题,落实有效解决措施。比如针对现状人才缺失、审计方法缺失以及评价标准缺乏等问题,需注重经济效益审计人才培养、优化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以及统一完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等。相信做好以上工作,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将能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