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多维贫困比较分析与政策干预研究

2020-07-16曹江宁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9期

曹江宁

摘要:中国目前的城乡剩余贫困问题呈现出农村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民工贫困“三元并存”的现状格局,迫切需要政府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对城乡贫困问题进行统筹治理,这有助于破解当前城乡多维贫困的困境。本研究将城乡多维贫困测度及政策共性干预作为研究对象,对城乡多维贫困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我国城乡多维贫困的共性特征及差异,构建城乡统筹的反贫困政策体系,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多维贫困;城乡贫困;政策干预

反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大的难点,对城乡多维贫困的比较分析和政策干预等关键问题的探索,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政府治理和扶贫理论等理论体系。实践中,伴随着我国扶贫开发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绝对贫困已经基本消除,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农村贫困对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城市对基本需求的满足也不能忽视。在此背景下,能否制定切实合理的城乡多维干预政策,同样有助于破解当前城乡多维贫困的困境。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当前对于城乡多维贫困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视角:

(一)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研究

当前多维方法是测度贫困的主要方法。M.Nussbaum(2003)提出了十项基本能力,包括身体健康、情感、关系、娱乐等。S.Mkire与Foster(2007)提出了计算多维贫困指数(Mel)的“A-F方法”,多维贫困指数维度指标增加到了十个。国内对于多维贫困的研究起步较晚,李佳路(2010)从经济、环境卫生、教育和健康、脆弱性四个维度对农户的多维度贫困进行测量。王建军(2016)则选取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经济结构、健康状况、环境卫生、基本生活水平等六个维度对贫困进行分析。

(二)城乡多维贫困测度比较研究

当前对于城乡之间多维贫困比较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Janina Isabel Steinert(2018)考察了南非城乡多维贫困识别体系的有效性,认为城市和农村的贫困识别指标应有所差别。汪为(2018)指出农村家庭比城镇家庭多维贫困状况严重,城镇和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倪虹(2017)认为贫困严重性在农村家庭呈现上升趋势,在城镇家庭呈现下降趋势。高建民(2014)认为农村在贫困的深度、广度和敏感度等方面均弱于城镇。

(三)多维贫困政策干预方法研究

现有贫困地区脱贫的实现路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产业扶贫(汪三贵等,2015)、生态扶贫(王赞新,2015)、旅游扶贫(杨亚芹,2016)、教育扶贫(张翔,2016)等。不同学者从创新扶贫机制(石安兴,2016)、推进精准扶贫管理(陈灿平,2016)、推进驻村帮扶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唐建兵,2016)、移民搬迁安置(何得桂等,2016)等方面提出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和相关建议。

二、城乡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现有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仍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一是多维贫困应更关注发展类指标。随着生产条件、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演进,利用传统的指标体系测度多维贫困会出现误差,因此,多方考证从而确立更为科学的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尤为必要。二是忽视了城乡多维贫困中的共性问题,其重点往往从某一方面探讨城乡贫困问题,并没有把影响城乡贫困的因素放在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出现了趋同现象。因此,很有必要讨论城乡一体的多维贫困测度体系的建立问题。

(一)维度选择

维度选择是构建贫困分析框架的关键,在借鉴多维贫困的度量方法“A-F方法”基础上,构建城乡多维贫困测度体系,并充分考虑中国城乡贫困特点和实际和城乡居民发展需求,参考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MPI的构造,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构建的主要维度包括收入指标、生活指标、健康指标、发展指标等。

(二)具体指标

在充分考虑指标的科学性与可获得性基础上,初步确定每个维度包含的具体指标,并按照相关研究结果和贫困线标准的调整界定贫困的临界值。收入指标拟包括年收入或纯收入,生活指标包括燃料、住房、用水、生活设施等,健康指标包括身体质量指数、疾病情况、医疗保险情况、及时就医情况,发展指标包括受教育水平、技能情况等。

(三)权重确定

采用各维度等权重法,赋予每个维度相同的权重,并通过调整,确保每个维度里的各个指标权重相等,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对各维度权重的影响。

三、多维视域下城乡贫困的共性与差异

(一)城乡贫困的共性之处

一是收入维度。从生存需求角度考虑,城市贫困与农村贫困的维度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共性特征。尤其是依据年纯收入制定的贫困线标准,本质上城乡居民在这一维的贫困没有差别。二是健康维度。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健康的需求都具有一致性,疾病状况、身体质量指数、医疗保险、及时就医情况任何一项低于临界值都有可能导致该维度上的贫困。三是生活维度。在生活维度下的家电和卫生设施方面,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很可能是一致的。城乡居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空调、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以及对独立厨房、卫生间的需要,都是对生活质量的基本需求。四是發展维度。从发展需求角度考虑,受教育水平、接受过专业培训或是具有专项技能对于城乡居民来说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可能是未来找到工作或创业的必要条件。

(二)城乡贫困的差异性

在多维视域下,城市贫困与农村贫困会有不同特征。在收入维度,主要体现在收入来源的差异上。在农村,以是否仅依靠务农收人为测度依据;在城市,则多以是否仅依靠打工收入为测度依据。在生活维度方面,城市的主要燃料供应是天燃气,农村则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以清洁能源、煤炭、薪柴为主;对于住房的需求,城乡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城市居住相对紧凑,农村居住相对分散,以同样的最低居住面积衡量城乡贫困是不合理的;在发展维度方面,城乡最大的差异在于社会关系,除了家人、亲戚之外,农村居民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宗族和邻居,而城市居民的主要社会关系在于朋友和同事。不同的社会关系可能是城乡居民是否处于贫困状态的影响因素之一。

四、城乡多维贫困的政策干预与协同治理

首先,在对贫困的认识上,政府要立足于贫困村和城市转移的现实背景,既要关注农村贫困,也要关注城市贫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二元结构日益明显,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城市贫困,一方面要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应改善城市城镇化质量,尤其要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非农就业。

其次,以城乡统筹后的贫困标准来看,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国家贫困标准偏低;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可能贫困标准较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短时间内仍处于较高水平,这种现实下,相对多维贫困标准将确定大量农村贫困人口。尽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但从短期来看,农村的贫穷不会迅速改善。

再次,充分发挥城市化在扶贫中的作用,实施差别化扶贫政策在城乡扶贫中的作用。积极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为此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同时建设金融支持、财政支持、转移支付支持等多维政策制度合理推进城市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周边农村人口城镇化,有效破解当前城乡多维贫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