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文学作品做“亲子鉴定”

2020-07-16朱会鑫

读者·校园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亲子鉴定归因文学作品

朱会鑫

我们知道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可以对人进行亲子鉴定,可你知道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I(人工智能)已经可以给文学作品做“亲子鉴定”,进而判定其作者是谁。那么,AI是如何判定文学作品的作者的呢?利用AI判定文学作品的作者是否准确呢?

下面,我们就以利用AI判定英国著名戏剧《亨利八世》的作者是谁为例。与《红楼梦》究竟是谁写的一样,《亨利八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可以说,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关于《亨利八世》的作者是谁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直到最近的一项研究才使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明朗起来。

捷克科学院的研究员普列查奇,最近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识别《亨利八世》的作者,并取得了具有说服力的结果。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利用AI判定《亨利八世》的作者的呢?

简单地说,就是从词汇和节奏入手,辨别文本的来源。在了解作者的风格和常用的字词与句式后,再去辨别目标作品中的文本习惯样式,以判定它们是否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即通过算法模型对文本常用词、常用语句和节奏模式进行分析,使算法学会辨别相关作者的写作特征。

具体来说,就是先将剧本《亨利八世》细化成多个小场景,再使用支持向量机对《亨利八世》的各个场景进行归因分类和分析。其中,以500种最常见的节奏类型的频率和500个最常见单词的频率作为分类器的功能集。鉴于作者在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风格差异,普列查奇采用了同时期其他戏剧的场景(如《暴风雨》《科里奥兰纳斯》)作为训练样本,对于可能的作者也同样收集了训练样本。

最终,普列查奇收集了53个莎士比亚训练样本、90个弗莱彻训练样本和46个马辛格训练样本。为了测试模型的准确性,他还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进行了检验。完成训练学习后,在《亨利八世》的文本上运行该模型,最后结合词汇和多功能化的综合分析,确定哪些作者参与了剧本的写作,以及他们的具体贡献。

结果证明,这是区分莎士比亚、弗莱彻和马辛格风格非常可靠的依据。尤其是使用常用词和常用节奏的组合模型,在3位作者的风格鉴定上,准确率高达96%。当模型应用于《亨利八世》的分析时,结果清楚地表明,莎士比亚和弗莱彻都参与其中,另一位传闻中的剧作家马辛格在算法的层面上和剧本无关。

为了更可靠地了解具体作者承担的份额,以超越特定场景的简单归因,普列查奇采用滚动归因分析方法,确定了具体文本片段属于某位作者的概率。滚动归因是一项针对涉及混合作者身份的案例技术。在滚动归因中,不对整个文本或其逻辑部分(章节、场景等)进行分类,而是对其固定长度的重叠部分进行分类。该方法使用移动窗口的概念,同时与标准的监督分类技术相结合,旨在评估离散文本样本之间的样式差异,以测试其文本样式的一致性。

结果表明,结合了词汇特征的滚动归因方法是非常可靠的:在区分莎士比亚和弗萊彻时,滚动归因的准确率高达99.77%。

对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利用AI对文学作品进行“亲子鉴定”,以破解名著的作者之谜,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数据维度的视角,以解决此类问题。

(成瑜摘自《知识窗》2020年第2期,邱炯图)

猜你喜欢

亲子鉴定归因文学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日本做亲子鉴定的夫妻增多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文学作品与数学
亲子关系,可以推定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