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联合体政策梳理及现状分析
2020-07-16李嘉琪张海霞葛卫红
■ 凌 涛 李嘉琪 计 成 张海霞 葛卫红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指不同类型、级别的医疗机构基于共同的利益和责任建立的合作联盟或医疗集团。开展医联体建设,可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推动分级诊疗的发展。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医联体政策发展和实践现状,为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
1 医联体政策梳理
医联体是近年来医改的热点、重点、难点,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出台和完善。表1和表2所示的纲领性文件中均反复强调要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
表1 医疗卫生领域政策文件基本信息
2 国内医联体运行现状
2.1 研究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系统检索我国医联体研究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医疗集团+现状”或“医疗联合体+现状”或“医联体+现状”,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纳入与我国医联体研究相关的中文文献,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或学位论文;排除未涉及始建时间、运行特点和存在问题的文献。
2.2 研究结果
共检索出1 251篇文献;对文献去重合并,共保留924篇,其发表时间分布见表3。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共筛选出51篇;经阅读全文,最终纳入18篇文献,总结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表4)。
表3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情况
表4 国内部分医联体建设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
从纳入文献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医联体构建工作,且呈逐年上升趋势,55.56%医联体为松散型。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优势互补,核心医院对成员医院进行品牌、技术输出,但其运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有限,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例如,朝阳医院医联体以技术为合作纽带,虽显著提高了区域医疗资源一体化水平,但结合松散、非独立法人等问题制约着该医联体进一步完善。紧密型医联体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打造分级诊疗长效机制最彻底、最有效的载体[19]。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通过确立唯一法人代表,坚持“一体化+差异化”等措施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3 讨论
3.1 医联体现状总结
据统计,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患者1938万例次。其中,上转患者比2017年同期减少15%;下转患者比2017年同期增加83%。75%的医疗机构实现了医联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地级市和1 800多个县。截至2018年底,全国62%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22%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20]。可见,我国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双向转诊成效初步显现,但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图1)。
图1 国内医联体实践存在的问题
3.2 医联体改进建议
一直以来,医联体因有望突破医疗发展瓶颈,被寄予厚望。其建设和完善已经上升为一项国家政策,但其推进工作任重道远,涉及多方参与主体,需做到以下几点:(1)强化基层,推进医疗资源下沉,最终实现合作共赢。上级医院需积极对基层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定期对基层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和锻炼,并且不间断地派遣专家前往基层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工作。作为受帮扶的基层医院,应该定时向上级医院进行阶段性汇报和总结,和上级医院多沟通,推进患者下转。(2)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医疗机构可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与医疗服务质量、数量、难度、患者满意度以及医联体相关工作成效挂钩,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待遇水平。(3)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电视、电台、广播、报纸等途径,加强医联体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医联体的社会认知度和百姓认可度。(4)严格规范互联网行业。完善互联网行业法律规范,加快“互联网+医疗”的发展。(5)创新医保调控政策。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引导患者形成合理的就医习惯。(6)加强合作。加大核心医院、政府、患者和基层医院等的合作力度,推进医联体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防止出现“推而不联、联而不动、动而乏力”的情况,进一步促进医联体质的提升。
4 结语
医联体的建设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需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管理,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医联体而言,核心问题是要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应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以保证紧密型医联体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