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溻渍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2020-07-16宋媛媛赵俊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行气症候红外线

宋媛媛,赵俊立

(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内五科,河南 许昌 461000)

本研究用中药溻渍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胆囊炎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2例,均为我院收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组各41例。联合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6~62岁,平均(49.5±6.1)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4±0.7)年。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4~65岁,平均(51.1±5.1);病程4个月~3年,平均(1.3±0.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2018年《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中慢性胆囊炎诊断标准[1];②中医诊断符合第5版《胆囊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有关肝胆湿热的诊断标准[2]。右侧胁痛、口苦、胸闷,兼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发热口渴。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20~70岁,无意识及沟通障碍。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脑、肝、肾等器官严重衰退及病变,胆囊壁增厚大于等于4mm,过敏体质或存在研究用药禁忌证。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胆康胶囊(四川金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67)1.52g,1日3次口服,1个月为一疗程。

联合组加用中药溻渍疗法及红外线照射治疗。自拟疏肝理气健脾方。药用郁金15g,延胡索12g,木香15g,丹参12g,柴胡12g,当归12g,川楝子8g,枸杞子10g,白芍10g,姜竹茹6g,甘草5g。粉碎后煎煮,取适量炼蜜搅拌制作成药泥,均匀涂抹于适量大小的保鲜膜上,敷于右肋疼痛处,用红外线进行照射,每次照射时间持续30min,1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估疗效。

3 观察指标

中医症候积分[3]。将右侧胁痛、恶心呕吐、厌油腻、嗳气、舌苔薄白等症状进行评分,按无、轻、中、重对应记0、1、2、3分。

McGill量表评分[4]。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疼痛强度(PPI)评估疼痛情况。

胆囊功能指标。空腹状态下通过B超测定其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即胆囊排空指数(EF)=(脂餐前胆囊体积-脂餐后胆囊体积)/脂餐前胆囊体积×100%。

4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大于等于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70%~94%。有效:临床症状有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30%~69%。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时间 右侧胁痛 恶心呕吐 嗳气 舌苔薄白对照组 治疗前 1.72±0.64 1.74±0.69 1.70±0.78 1.80±0.66(41例) 治疗后 1.00±0.52 1.12±0.54 0.79±0.62 0.87±0.52 t 7.949 6.455 8.324 10.093 P 0.000 0.000 0.000 0.000联合组 治疗前 1.73±0.62 1.77±0.76 1.71±0.76 1.79±0.68(41例) 治疗后 0.46±0.33 0.61±0.21 0.33±0.26 0.54±0.41 t 17.120 15.315 17.326 14.686 P 0.000 0.000 0.000 0.000 t组间 5.614 5.636 4.381 3.191 P组间 0.000 0.000 0.000 0.002

两组治疗前后McGill量表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cGill量表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cGill量表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时间 VAS评分 PRI评分 PPI评分对照组 治疗前 5.23±1.02 2.48±0.86 5.87±1.24(41例) 治疗后 2.56±0.47 1.25±0.37 2.35±0.54 t 22.948 12.806 25.325 P 0.000 0.000 0.000联合组 治疗前 5.24±1.23 2.51±0.76 5.86±1.32(41例) 治疗后 1.06±0.24 0.41±0.12 1.24±0.35 t 36.415 30.560 35.428 P 0.000 0.000 0.000 t组间 18.200 13.828 11.045 P组间 0.000 0.000 0.002

两组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比较 (±s)

组别 时间 胆囊收缩功能(%) 胆囊壁厚度(mm)对照组 治疗前 35.16±3.75 3.58±0.54(41例) 治疗后 51.69±4.28 2.67±0.54 t 26.362 10.790 P 0.000 0.000联合组 治疗前 35.28±3.64 3.57±0.61(41例) 治疗后 64.58±6.18 2.05±0.17 t 38.210 24.956 P 0.000 0.000 t组间 10.979 7.012 P组间 0.000 0.000

6 讨 论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黄疸”、“腹胀”等范畴。多因肝气横逆犯胃,胆汁疏泄失利所致[5]。肝胆失和为发病关键,胆汁疏泄、肝失疏泄为疾病演变基础。治疗当疏肝利胆及行气止痛[6]。

红外线温热效应可使右侧胁痛部位的局部温度升高,从而促进疼痛部位血液循环,提高细胞组织代谢,使患处敷贴的中药渗透进机体组织而发挥作用[7]。方中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宁心,黄芩清热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枸杞子补虚益精、养肝滋肾,白芍补血敛阴、平肝止痛,姜竹茹清热凉血、化痰止呕,甘草清热解毒。全方以益气补阴、疏肝止痛为主,兼以清热活血、宁心安神。

中药溻渍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行气症候红外线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物品寻找器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