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卷调查的草地调查规划学课程建设探讨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2020-07-16王占义乌云嘎李治国
王占义,乌云嘎,那 亚,李治国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草地调查规划学是阐述认识草地资源和制定总体开发方案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它主要以草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综合了草业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属于我国高等农林院校草业科学专业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草地资源的性质与草原生产的规律,掌握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高其生产力和生态保护潜力的基本原理,并具备一定的调查分析草地资源特点和草地生产现状、提出改进措施、制定发展利用规划的能力。可见,本课程对从事草地管理、草地生产和草原保护等方面相关人员十分重要。我国草原面积近4亿hm2,其中83.3%分布于北方地区,草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1.7%,而内蒙古草原面积较大,位列全国第二。我国最早的草地调查报告之一就是在内蒙古草原开展完成[1]。我国草地资源研究的经典著作《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毗邻地区天然草场》也是由我校章祖同先生为主要作者并基于内蒙古草原完成[2]。内蒙古农业大学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草业科学本科教育的院校[3],草业科学是我校的国家重点学科。我校最早由章祖同和刘德福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建设草原调查规划学,从草原管理学中单独分出并编写了自编教材《草原调查与规划》,两位老前辈先后主编和参编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草原调查与规划》[4]、《草地调查规划学》[5]、《草地调查与规划学实习指导》[6]、《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7]。在蒙语授课方面,我校乌力吉巴雅尔、额尔敦达赖和敖特根老师主编了蒙文版《草地资源调查规划》[8]。此外,我校马庆文老师还主编过《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规划学》[9]。草原调查规划学经过60多年的发展,随着本科教学的改革、学科交叉的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生源的变化,对改革课程的教学与实习提出了挑战,再加之课程组老先生退休、年轻人接班时间较短,使用近20年的统编教材已显得比较老旧。为了提高适应新时期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的教学改革要求,进一步了解近年来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情特点,作者所在课题组设计了本课程的调查问卷,并对我校2015级和2016级草业科学专业165名本科生进行了授课当年全样本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知识拓展3个类别。根据学生所填问卷的结果,课题组对学生关于课程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考核后续实习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了分析讨论与总结,旨在为后续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校2016级和2015级草业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包括卓越班、英才班、蒙语授课班、普通汉语授课班以及项目班共计165人。其中,2015级3人,2016级162人,男女比例81∶84,接近1∶1。不同班级的教学大纲基本一致,考试统一命题,试卷相同。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纸质调查问卷方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开放式问答题,共计12个题目,内容包括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看法、授课方法、知识拓展(见表1)。调查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形式,于课程考试结束后当天进行。调查实施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要求,强调调查仅为研究收集数据,与本课程考核无关,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独立填写。共发放问卷165张,收回有效问卷165份,回收率为100%。剔除部分答卷不完整或填写不认真的问卷19份,选出有效问卷146份进行分析统计。
表1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调查问卷内容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与期望
本课程内容涉及三大部分:A草地资源学理论部分:成因、分类、分布和资源评价;B调查内容与方法;C草业规划,根据学生个人感觉对重要性排序。调查结果表明:选项最多的排序是A>B>C(图1),有51人次,占34.9%;选择B>A>C与A>C>B的同学均占17.1%,这与课程的安排顺序(A、B、C)也有关系,相对来说课程前面的理论部分是基础知识,草业规划部分最后讲,课时也分配的较少。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3S”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在草地学和生态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调查结果显示,69.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教材中进一步充实有关草地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图2)。目前,我校该课程的授课和实习共占4学时的内容,有种蜻蜓点水的感觉。
针对教材中部分内容由我校教师创立,65.1%(95人次)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突出强调由本校老教师创立的部分内容(图3),如章祖同先生关于中国草地分类和草地区划的重要论述,刘德福先生关于中国草地营养类型划分标准的提出等。要重视和传承老先生对学科发展的贡献,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草业科学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自信心。
传统的草地调查规划,主要是针对天然草地,随着经济社会和相关草产业的发展,人工草地的规模和重要性逐渐增大,目前教材中缺乏人工草地内容。调查结果显示,81.5%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充实人工草地的教学和实习内容(图4)。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课程所学理论和生产实际结合。同时,实践教学受学时和经费限制,需要综合考虑理论课时和实践教学部分的比例安排。关于本课程教学实践环节,56.2%的同学选择实践部分占总成绩的40%比较合适(图5)。新疆农业大学也提出要弱化笔试成绩60%,强化平时成绩40%[10];西藏大学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设置实验成绩30%,平时成绩20%,这样可避免学生为应付考试而不认真听课[11]。
调查问卷中关于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知识过多,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而细,重点较多。客观上讲,综合性强、内容多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也是教学的难点;(2)课程教学实践较少,对于草地资源信息技术和“3S”技术系统介绍太少,建议能一边授课一边在校园中进行实践与实地调查。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是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必备的技能之一,学习“3S”技术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12,13]。另外,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目前是本专业的拓展选修课程,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选修,这也需要考虑调整;(3)草地规划部分学习难度大,课时分配较少,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案例和实践教学。根据作者的体会,对草地规划部分进行教授,如果没有较好的案例,单纯讲授系统工程学、经济学等理论确实有难度,而且比较抽象。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目前本课程规划学部分仅有三章内容,内容较少[14]。
2.2 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的认识与期望
关于授课与实习部分哪种方式比较好,63.7%的同学选择了授课+课程短期实习+综合大实习这种方式(图6)。因此,建议在教学经费和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在理论授课与综合大实习中间安排一些课程短期实习,将课程实习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课程短期实习可以和实验课程整合,让学生学习一些调查的基本技能,作为后期综合大实习的基础训练[15]。兰州大学为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了“课堂讲授-随堂练习-实验训练-科研实践-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的时效教学过程体系[16]。
我校草业科学的学生生源地虽广泛,但以内蒙古等北方草原地区的学生居多,这些学生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农牧区的,即使是全部来自内蒙古本地的学生,也因内蒙古东西部地理跨度太大而有差异。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对课程中的某一问题的理解有所差异,因此近年来我们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大了随堂讨论与案例汇报环节,针对某一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学习体会分组互相讨论交流。调查结果显示:78.7%的同学认为,课堂开展的案例汇报及讨论活动对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及学习有很大或较大作用(图7)。
英汉双语教学是我校针对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而开展的授课,但是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本课程英文版的教材,所以和其他班级一样使用统编教材。通过对开设英汉双语教学的班级调查,结果56.8%的同学认为英语课件+汉语授课是比较理想的授课方式(图8),从知识理解和接受的角度看,汉语讲授更容易理解,不存在语言障碍。
2.3 关于本课程的知识拓展
家庭牧场管理模式是我区多数牧民或者牧场主的草地经营模式。调查结果显示:83.6%的同学愿意深入走访大牧场,向牧场经营者学习(图9);6.2%的同学选择不愿意;10.3%的同学选择无所谓。
关于本课程在草业科学专业中的重要程度,有50%的同学认为本课程对于草业科学专业很重要,有45.2%的同学认为重要,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的重要性比较高(图10)。
3 改革建议
基于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我校和国内同行的教学改革经验,建议在今后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1)本课程综合性较强,内容较多,建议凝练要点,构建知识模块,太细节性的内容可以放到生长季实习中具体操作时再解释,部分传统陈旧的内容建议不讲,比如草地制图部分中的传统手工制图;(2)适当增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制图在课程中的学时分配比例,或增列草地信息学为草业科学专业必修课程;(3)针对草地规划部分学习难度大、理论抽象的情况,应该适当增加现实案例学习的课时,或者增加模拟性的案例规划实习;(4)关于授课与实习部分,建议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课程短期实习,将课程实习穿插于理论教学过程中;(5)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理解,适当开展课堂的案例汇报及分组讨论活动,增强相互交流与理解;(6)关于英汉双语教学,采用英语课件结合汉语授课是比较理想的授课形式,因为汉语授课有利于学生及时理解课程所学内容,避免英语语言障碍,而英语课件则可以强化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