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为何能对付新型冠状病毒
2020-07-15钟柯
钟柯
传染病具体指的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具有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控制住任意一项,都可以阻断传染病的传播。疫苗的作用就是保护易感人群。
天花是人们用疫苗消除的一种传染病,它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人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最终发明了牛痘疫苗。1976年,英国医师琴纳发明牛痘接种,实现了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天花病毒的传染被大大遏制,死亡率也有了明显的降低,进而成功阻断了天花的传播。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根除天花。
那么,疫苗到底是如何帮助我们抵抗疾病的呢?
形象地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城池,外有皮肤、黏膜这样的城墙和护城河的保护,内有免疫细胞这样的警察巡逻、站岗,而警察手里的武器、信号弹等,就是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因子。
当细菌、病毒这样的不法分子偷偷进入城内后,就会被巡逻的警察发现并歼灭,同时他们还会记录这些不法分子的特征,把通缉令张贴全城,以保证相同的敌人再次来犯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消灭敌人。
接种疫苗,可以帮助人的肌体建立针对某种疾病长期的防御力,来实现主动免疫。
疫苗的种类很多,它们怎么起作用?又有哪些局限性?我们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介绍两种比较常用的疫苗类型。
一是减毒活疫苗。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抓获了那些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不法分子(分离出种子毒株)。科学家们从病毒的后代中,精心挑选出那些老弱病残的,他们和最初的不法分子长相基本相同,但是毒力下降。这些老弱病残的病毒,就可以用于制造减毒活疫苗。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明的狂犬疫苗,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其制备方法沿用至今。减毒活疫苗使用毒力降低的毒株制备,抗原性高。其在人的体内能够增殖,长时间和肌体细胞发生作用,诱导较强的免疫力,激发起肌体良好的免疫反应,保护效果好。但是减毒毒株的筛选比较困难、耗时,并且减毒毒株在体内有恢复毒力的风险。
二是灭活疫苗。用合适的手段对病毒进行灭活,就能得到灭活疫苗,又称为死疫苗,制备方法简单、快速,且因其毒力的丧失而安全性很高。但是,死疫苗失去了致病、繁殖的能力,进人人体以后不能生长繁殖,对人体刺激时间短,产生的免疫力不高。想要得到高且持久的免疫力,必须多次重复接种。
如果疫苗成功问世,人们是否能像消灭天花一样消灭新型冠状病毒?
从传染病傳播的三个要素的角度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就能得到答案:仅仅靠疫苗还不够,还需要提高人的自身免疫力。
目前多篇论文的结果证明,新型冠状病毒最初来源于蝙蝠体内,经过某种尚未明确的中间宿主传染给人类。随着在人体中的传播,感染了病毒的患者成了新的传染源,需要及时接受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更多的人。
从控制传染源这个角度来说,疫苗的作用是不大的,我们无法给野生动物注射疫苗,也没法限制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最好的方法是从我们自己做起,不买卖、不食用野味,减少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减少被病毒感染的机会。
从传播途径上来说,目前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可能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触摸污染物体表面后触摸嘴巴、鼻子或眼睛传播等。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个人防护至关重要,戴口罩、戴手套、勤通风、勤消毒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降低感染该病毒的风险。
现实生活中很多传染病的控制,都是通过为易感人群接种相应疫苗来实现的,那么如果未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上市了.是否就可以彻底消灭该病毒了呢?
个人认为,想法是可行的,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一方面,相比于天花病毒这一类基因组稳定的DNA病毒而言,新型冠状病毒由于是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这很有可能会让病毒本身的性质发生改变,造成疫苗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即使成功消灭了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病毒依然附着于其天然宿主上。如果人类还不能吸取教训,不改变食用野味的恶习,或者不加保护地向野生动物柄居地开拓疆土,类似的潘多拉魔盒还会被打开。
总之,疫苗的研发,需要时间及科学家们的努力,不同种类的疫苗也因其原理、效果、安全性、制备工艺等方面的不同而各有利弊。不过,在疫苗面世前,大家能做的一方面是多休息、注意营养均衡、适度运动等,提高自身免疫力;另一方面是少去人口密集的公众场所,勤消毒、戴口罩等,降低传染的可能性。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27日,有删改:标题有改动,原标题为《疫苗为何能对付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