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室护理干预

2020-07-15李星珠

吉林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手术室

李星珠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5)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含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男性患者较女性较多,年龄多处于40岁以上,严重者可出现死亡的现象。最常见及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颅内血肿清除术[1]。此次研究通过对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卒中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选取脑卒中患者72例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手术后各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患;不愿参与此次研究;伴随严重器质性障碍疾病者。纳入标准:符合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既往无精神病史;不伴随严重器质性障碍疾病者。其中观察组年龄为36~65岁,平均(52.2±1.1)岁,男20例,女16例;对照组年龄为35~64岁,平均(52.8±1.3)岁,男19例,女17例。对比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依据主治医师要求做好有关术前检查,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结合患者的喜好和实际情况,提供有关饮食建议等[2]。

1.2.2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需清洗并消毒手术区域,对其进行常规头部备皮,检查吸氧装置、吸引器、监护仪是否能正常运行,准备有关的急救器械和药品。加上较多患者对手术方式不了解,对疾病的认知度不高,治疗中严重者会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以及不同程度焦虑、害怕、恐惧、担心等负性心理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在术前可把有关信息讲解给手术医师,讲述手术成功的案例,促使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增加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3]。②术中护理:积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指标,设置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术中使用防压疮凝胶垫,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使用防压疮凝胶头圈固定保护好头部。除此之外,需随时了解失血过多者的血压和血红蛋白情况。局部麻醉情绪较激动者,实施镇定剂,尽力安抚,避免意外坠床情况的发生。还应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当其逐渐变为新鲜的血液,需考虑是否发生再出血,立即向手术医师报告。当患者流出的是无色液体,且引流液的量减少,需考虑其是否为脑脊液,协助作出相关的处理措施。当临床患者出现呼吸节律急促、意识障碍加重等,需积极实施对症抢救措施[4]。③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避免出现压疮,需按摩患者的受压部位,定期协助其翻身,实施皮肤护理,保证床铺干净整洁。护理人员为避免患者出现颅内感染,需严格限制探病人数和探视时间等,严格消毒病房空气等。护理人员为避免患者消化道出血,需注意观察患者大便颜色,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指标。护理人员为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需定时帮助其翻身、叩背,实施口腔护理,必要时实施辅助呼吸,及时清理分泌物,指导患者咳嗽排痰,保证呼吸通道畅通。体位护理:对于实施全身麻醉者,需引流其口腔分泌物,选择平卧体位并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其发生窒息[5]。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手术后各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3.0软件,组间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护理满意26例(72.22%),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35例(97.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例数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观察组361(2.78)15(41.67)20(55.56)35(97.22)对照组3610(27.78)17(47.22)9(25.00)26(72.22)χ2值8.691 5P值0.003 2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9例(25.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2例(5.5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再出血总并发症发生观察组3601(2.78)1(2.78)2(5.56)对照组362(5.56)3(8.33)4(11.11)9(25.00)χ2值5.257 8P值0.021 8

2.3两组手术后各指标比较: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 d )手术时间( h )观察组3622.88±1.223.52±1.33对照组3635.37±1.557.23±1.44t值37.991 711.355 8P值0.000 00.000 0

2.4两组生活质量比较: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精神状态、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组别例数精神状态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观察组3670.46±9.8070.27±9.1770.84±9.2473.64±9.45对照组3663.27±7.1864.24±8.8465.27±7.3663.64±7.24t值3.5512.840 52.829 15.040 1P值0.00040.004 50.004 70.000 0

3 讨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较为广泛[6]。但是手术可能会带给患者一些不良影响,最终导致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因此实施必要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极其重要,能够促进临床疗效和安全性[7]。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主要包含术中配合、体位、心理护理等,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加患者对手术及疾病的认识,促进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以及护患之间的关系[8]。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护理满意26例(72.22%),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满意35例(97.2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9例(25.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2例(5.56%);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较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精神状态、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卒中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临床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手术室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