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麻醉前血压控制护理体会

2020-07-15冯兴旺

吉林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夹闭术导尿管血压

冯兴旺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一区,湖南 郴州 423000)

颅内动脉瘤主要是因脑局部血管发生异常变化引起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发的因素。治疗该疾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在手术麻醉前,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对患者预后效果造成严重影响[1]。高血压是造成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术前对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者血压在正常较小的范围内波动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可见,在患者麻醉前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对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维持血压水平最小波动,减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几率[2]。此次研究对到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麻醉前血压进行控制性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到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95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95例患者均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根据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8例, 年龄45~76岁,平均(52.27±4.58)岁;观察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47~76岁,平均(51.26±5.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及其家属都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无特殊基础疾病;患者均采取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血尿常规检查及生化组合检查均无特殊异常。排除标准:并存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严重高血压疾病者。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加强血压测量,引导患者保持良好情绪,在情绪紧张不安时可给予镇定药物,对患者头疼、呕吐采取处理措施,结合患者血压水平积极对症用药或是降压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血压控制护理措施,主要办法如下。

1.2.1加强血压监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则对其体温、血压、意识情况等加强监测,一旦发生意识变化、瞳孔放大、血压上升、脉搏频率微弱、呼吸缓慢时,则应警惕颅内压上升,易引起再次出血的可能,应立即上报主治医生采取处理措施。颅内动脉瘤已经出血的患者在术前通常存在高热的情况,由于高热引起脑耗氧量增加,密切关注患者体温,采取必要的物理降温方式,若高热严重时应按医嘱使用降温药物。对患者血压水平波动情况详细记录,既往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将收缩压下降水平控制在10%~20%为宜,存在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则将收缩压降低水平控制在原有血压水平的30%~35%为宜,因血压过度降低会导致脑灌注不足,将收缩压控制在110~130 mm Hg(1 mm Hg=0.133 3 kPa)较妥,观察过程中严格按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并对用药效果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术前血压密切监测,针对单次血压上升或是低于目标值的情况,应多次监测取平均血压水平,充分保障所监测血压水平值的客观真实性。

1.2.2心理疏导:颅内动脉瘤患者由于疾病带来一定困扰,加上对颅内手术存在恐惧感,担心手术失败,不同程度地存在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术前应与患者加强交流沟通,保持微笑、语言亲切,给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环境、主治医生等,告知手术主要操作方式,手术所能取得的预后效果,对患者疑问进行耐心解答,消除患者心中疑虑,加强患者治疗信心。给患者讲解成功手术案例,帮助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患者心理情绪波动,降低应激反应对血压的影响。

1.2.3保持稳定颅内压:保持稳定的颅内压,可减少动脉瘤术前发生破裂的风险性(术前引导患者保持绝对的平卧位)。手术前患者床头应抬高30°,有利于维持颅内压平稳,降低颅内压波动而导致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感,以免造成血压水平变化。颅内压水平变化情况与血压水平变化密切相关,体位不正确也易引起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从而增加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性,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取正确体位,告知其绝对平卧位的重要性。

1.2.4绝对卧床休息:术前严禁随意下床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一切活动均在床上进行,减少颅高压的发生,防止动脉瘤术前破裂。

1.2.5保持尿路畅通:部分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已经留置导尿管,术前妥善稳固导尿管,预防患者术中体位变化而压迫导尿管,进而引起导尿管引流不畅,造成膀胱满涨,患者因无法及时排尿而烦躁不安,引起血压上升。对于进入手术室前未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在麻醉实施完成后再给予导尿管,以免因刺激尿道而对患者血压造成波动。

1.2.6减少医源性刺激:由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前对于外界的各种刺激十分敏感,因各类刺激对其血压造成波动。在实施相关护理操作时应轻拿轻放,保持动作轻柔,请勿大声喧哗,尽可能一次性完成操作,最大限度减少医源性刺激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1.2.7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稳压药物作用机制,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告知患者降压药物的作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在用药后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对使用剂量进行调整或是更换药物。

1.3观察指标: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5 d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评估,得分越少表示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越佳。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情况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手术前后NIHSS评分进行对比: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舒张压护理前 护理后收缩压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4597.72±6.6288.57±5.35163.24±6.82140.26±5.54观察组5098.65±6.3981.69±5.72162.37±6.29130.15±5.46t值0.6966.0350.6478.949P值0.4880.0000.5190.000

注:1 mm Hg=0.133 3 kPa

组别例数NIHSS评分 术前 术后15 d对照组4513.04±2.256.38±1.07观察组5012.75±2.168.77±1.12t值0.60110.606P值0.5230.000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的特点,好发于中年女性群体。早期脑动脉瘤存在恶心呕吐、发汗、体温上升的表现,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发生意识障碍或是昏迷现象。脑动脉瘤出血主要是因患者情绪过激或是过度劳累而导致。相关研究报告[3]指出,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生一次破裂死亡率约15%,二次破裂出血死亡率约40%,三次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70%。脑部动脉瘤患者血压上升会加强血流对血管的冲击性,引起血管内膜受损,使脂质发生沉积,血管壁加厚,血管弹性减弱,增加血管阻力。麻醉前应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以免发生二次出血或是引发动脉瘤破裂,引发脑血管发生痉挛。可见,颅内血管破裂后对患者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引发脑血管痉挛或是出现迟发性脑缺血疾病。沈蓓在研究[4]报道中提到,颅内动脉瘤破损后出血,血液直达蛛网膜下腔部位,导致脑脊液流出道发生梗阻以及出现急性脑积水的情况,使颅内压上升,脑血流量降低进而导致脑灌注压降低,引发脑水肿或是迟发性脑缺血。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李晓祝研究[5]结果具有一致性。可见,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血压进行控制,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效果。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出现动脉瘤破裂将对患者预后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7]。高血压是诱发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前,应对患者血压加强控制,平稳渡过麻醉前时段。麻醉前血压水平发生波动,引起颅内压波动过度会导致动脉瘤发生破裂。护理过程中应于麻醉前积极帮助患者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给予必要的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改善紧张情绪而造成的血压上升,预防动脉瘤发生破裂。相关报道[8]中提出,颅内动脉瘤血管破裂后,一氧化氮通道功能受限,超氧离子增加,进而影响到调节血管舒缩效果,对脑血流自我调节功能造成影响,血管扩张性减弱,出现迟发性脑缺血,而迟发性脑缺血出现导致脑循环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伤,脑灌注压则主要取决于平均动脉压水平情况,平均动脉压上升对缺血区血流量改善,平均动脉压下降则加重脑细胞缺血情况。陈淑惠等研究[9-10]报道同样指出,当血压水平波动幅动过大时,脑内灌注过度或是不足,则对于缺血局部组织细胞的细胞毒性反应加强,再灌注受损及缺血增加,影响患者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对到我院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压水平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进而减少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性,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夹闭术导尿管血压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显微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