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急诊护士应对灾害培训模式的探讨
2020-07-15杜旭航魏润玲
杜旭航,魏润玲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急诊护士的灾害应急能力,直接关系到灾害救援活动中各类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围绕急诊护士的灾害应急能力培养,相关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了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逐步完善了以往的急诊护士培训体系。近期,我院就灾害应急分级培训模式在急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践,从实践效果来看,该分级培训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实际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的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年龄:22~46岁,平均(29.6±6.3)岁。男1人,女19人。学历:大专以下2人,大专6人,本科及以上12人。职称:护士6人,护师11人,主管护师3人。
1.2 研究方法
本次培训方法采用灾害应急分级培训模式,于护士进行培训前以及培训结束后,对其灾害应急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并对该培训模式的实际价值作一客观性分析。灾害应急分级培训的具体方案如下:(1)参考分级培训的主要任务、培训对象的年龄、学历以及工作年限以及职称等,对20名护士进行分类,分为高年资护士(需中级职称,且评聘≥5年)、低年资护士(中级职称,但评聘<5年)、初级护士(除高年资、低年资护士外所有护士);(2)明确各级护士的培训重点(初级护士侧重理论,低年资护士侧重技能,高年资护士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同时关注其指挥协调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灾害认知、环境评估、危机识别、自我防护、心理干预、急救文书、医疗协调等理论知识,以及现场急救、检伤分类、转运救护以及院内急救等护理操作,并安排培训的顺序;(3)于2019年1月~3月展开培训,每周进行2学时培训,培训工作由护士长牵头,邀请灾害应急方面的专家,分别为不同级别的护士授课,授课时采取现场模拟、情景教学、个案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尽可能保证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密切结合;(4)于每一板块的培训内容结束后,对护士进行简单的知识测试,并适时安排实践测试,确保护士掌握相应的应急知识、应急操作;(5)根据测试情况,对前一板块的培训内容做一总结,而后开始下一板块的培训。
1.3 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选取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心理韧性以及实践能力考核结果为培训效果的测评标准。其中,急救理论知识的考核问卷由我科根据各级护士的培训内容自行设计,分为检伤分类、沟通、事故指挥系统职能等维度;心理韧性调查采用Connor等编制的心理韧性量表,分为能力、控制、本能、精神影响以及接受变化等维度;实践能力考核采取设计灾害急救的题目,现场多人规范化评分的方式进行,主要考察四肢骨折夹板固定法、外周静脉通路的建立、危重患者的搬运、除颤仪的使用以及肢体与头部外伤的正确包扎方法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分析,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灾害应急理论知识自评(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护士的灾害应急理论知识自评情况对比()
表1 培训前后护士的灾害应急理论知识自评情况对比()
注:*表示与培训前相比,P<0.05。
维度 培训前得分 培训后得分检伤分类 14.8±3.5 18.2±3.6*沟通 15.7±4.1 19.4±3.8*事故指挥系统职能 17.3±4.5 23.1±5.7*特殊护理 18.9±3.5 23.7±4.2*生物制剂 6.5±3.4 8.9±4.3*
2.2 心理韧性(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护士的心理韧性情况对比
表2 培训前后护士的心理韧性情况对比
注:*表示与培训前相比,P<0.05。
维度 培训前得分 培训后得分能力 21.3±3.4 26.4±4.1*控制 9.8±1.6 13.5±2.3*本能 18.7±3.1 22.5±4.9*接受变化 14.3±2.9 16.9±4.1*精神影响 5.3±0.8 6.2±1.4
2.3 实践考核(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护士的实践考核情况对比
表3 培训前后护士的实践考核情况对比
注:*表示与培训前相比,P<0.05。
组别 培训前得分 培训后得分初级护士 65.9±9.7 82.3±8.5*低年资护士 71.4±8.3 90.6±7.4*高年资护士 76.2±6.9 95.3±8.2*
3 讨 论
在当前灾害多发的大背景下,急诊科在抢险救灾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护群体的灾害应对能力,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护士群体在灾害应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阶段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大多存在人员不足、综合能力与应急救援实际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加强培训工作,探讨有效的培训模式,成为热门课题。围绕护士的灾害救援,陆皓等[1-2]分析了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的救灾能力体系构建,为护士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我科既往护理实践中,不同年资的护士在护理服务的质量、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为切实保证灾害应急培训的质量与效率,我科拟就不同年资的护士群体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实施分级培训,以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在拟定培训方案时,我科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了已有的文献资料[3-4],并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护士灾害培训的要点。根据入组护士的职称、评聘年限,对其进行了分级,制定了各级的培训方案。从研究结果来看,对不同年资的护士群体,采取与其实际工作内容相符的培训方案,不仅能够提高其对灾害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度,还可增强其心理韧性,继而更好的服务于灾害救援工作。综上,在开展急诊护士的灾害应急培训时,实施分级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灾害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