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平使者中国蓝盔

2020-07-15严文康

世纪风采 2020年7期
关键词:刘晓明石磊利比里亚

严文康

在利比里亚的绥德鲁,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部队司令西坎德尔·阿夫扎尔中将(右)给中国第九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士兵授勋

导语:1990年4月 21日,中国开始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行列,至今已30年。据不完全统计,30年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多人次,累计在全球新建、修复道路1.6万余公里,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弹9800余枚,接诊病患超过20万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35万吨,运输总里程达1300万公里,先后有18名中国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目前,在南苏丹、马里、黎巴嫩、达尔富尔、西撒哈拉等多个地区和组织,仍有2500多名中国军人守护在最危险的地方,还有8000名维和待命官兵随时听令出征。中国军人,无愧于“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的赞誉。

维和行动是维持和平行动(PeacekeepingOperations)的简称,是由联合国实施的旨在帮助维持或恢复冲突地区和平与安全,由军事人员参加但没有强制力的一种行动。维和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最早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之际,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所以亦称“蓝盔”部队,总司令是联合国秘书长。部队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其职责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政治解决冲突创造条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88年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派遣20名文职官员参加联合国驻纳米比亚过渡时期援助团,1990年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赴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开始了我军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如今,中国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出兵国、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

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身边就有不少曾执行过维和任务的蓝盔勇士,让我们听他们讲述维和往事,领略中国维和军人的风采。

打八种疫苗 留一份遗书

2009年7月的某一天,刘晓明所在部队接到了赴非洲利比里亚共和国执行维和任务的命令。能够跨出国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全体官兵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北接几内亚,西北接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濒临大西洋,面积11万平方公里,比江苏省稍微大一点,但人口只有340万左右。

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人文景观、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别样的西非风情。然而,历经14年的战乱,曾经的“西非黑珍珠”饱受了战争的苦难,利比里亚人民经受着贫困和疾病的困扰,恢复重建、和平发展成为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期盼。而此时的利比里亚国内政局依旧动荡,偏远地区还有零星冲突发生。相比国内的和平环境,利比里亚的环境非常危险。

尽管如此,跟其他官兵一样,刘晓明还是毅然报名。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共有275名官兵脱颖而出,他们将代表这支英雄部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维和大舞台。刘晓明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并担任分队长。

选拔出的275名勇士组成了中国第九批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尽管不是第一批,前人已经积累了经验,但大家每个人内心还是充满了兴奋、紧张、忐忑。”刘晓明介绍,“出国前我们集中培训了一段时间,主要是高强度体能、战术、耐热、心理、战时急救等适应性训练,利比里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我们还简单培训了英语。”

利比里亚是一个热带季风气候的国家,没有四季,只有雨季和旱季,气温常年在20℃以上,最高能有40℃。由于地处热带,当地的一些疾病需要格外注意,黄热病、登革热、流脑、出血热、霍乱、疟疾,好多病以前从来都没听说过。刘晓明出国前光疫苗就打了至少八种。

短暂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出发的日期越来越近。临行前几天,刘晓明他们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

“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留一封信给家人,如果不幸牺牲了,这封信会由国家寄给家里人。”刘晓明记得,写信时,房间里的气氛异常沉重,“虽然从头到尾领导都没有提,但谁都知道,这是遗书。”

遭遇恐怖分子差点开火

经过22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行程跨越两万公里,刘晓明所在维和部队终于抵达利比里亚。尽管临行前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下飞机后刘晓明还是震惊了,经过十几年的战乱,利比里亚几乎成了一片废墟。首都蒙罗维亚几乎没有一栋完好的建筑物,残存的建筑物墙上随处可见弹孔。整座城市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整个国家都没有什么工业。刘晓明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利比里亚第三大城市绥德鲁。到了驻地他才发现,绥德鲁的贫穷超出了他的想象。

中国维和工兵分队隶属于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团)B战区,“当时我们驻利比里亚的维和部队主要执行的是恢复道路、架设桥梁等基建任务,我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刘晓明笑着说,“那些具体的大项任务你得问我们朵石磊中队长。”

朵石磊是中国第九批利比里亚维和部队一名中队长。谈起那段往事,为人低调的他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刚到不久,就接到了来自战区司令部的第一个任务,快速打通绥德鲁市至首都蒙罗维亚的运输线。”朵石磊介绍说,“当时刚下过大雨,有一段道路被拦腰冲断,沟壑纵横,小水坑不计其数,大水坑有齐腰那么深。”物资在等待输送,油料在等待补给,当地人民翘首以盼。部队来不及休整,马上投入了“战斗”。

进入任务区后,映入眼帘的已经不能称之为“路”了,简直是寸步难行。官兵们不顾深坑积水、道路泥泞、蚊虫叮咬,顶着西非似火的骄阳,喊着口号,抡起膀子,战天斗地,每天连续作业十几个小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脸晒脱了皮、手磨起了泡。有些官兵初来乍到忽视了防护,皮肤被强烈的西非紫外线灼伤,干活时浸上汗水,火辣辣的疼,但他们毫无怨言,把对西非人民的大爱倾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播撒在千里施工一线。

“出点汗累一点,其实也没什么,恐怖袭击才是最令人担心的。”他们修路区域距离邻国科特迪瓦不远。当时科特迪瓦爆发内战,“我们遇到过好几次恐怖分子,印象最深一次距离只有不到50米,差点开火。”朵石磊心有余悸地说。

那天朵石磊正在指挥平整场地,突然对讲机传来急促的声音:报告中队长,发现一伙武装恐怖分子向我们任务区开来。朵石磊听到警戒人员的声音,急忙奔赴事发区域。通过望远镜观察,两辆荷枪实弹的武装皮卡车正在驶来,车上大概五六名武装分子,手持AK-47俄制冲锋枪,身披弹匣,穿防弹背心,看起来来者不善。“全体进入战斗状态!”朵石磊通过对讲机下达临战命令。附近官兵就近依托有利地形,铁锹换成了机枪,驾驶室变成了战斗室,所有人屏住呼吸,密切注视前方。其实现场能参与战斗的官兵并不多,施工战线往往比较长,人员相对分散,只能边求援边应战。

“周围静得出奇,当时开火命令都快提到嗓子眼了。”朵石磊有点激动地说,“真开起火来,对方火力装备并不差,而且根据维和原则,我们还不能先发制人,所以并没有多少优势,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知道,决不能当孬种,决不能辜负祖国重托。就在这时,皮卡车好像察觉到了什么,突然停了下来,车上下来几个人向我方侦察观望,过了几分钟,他们上车掉头扬长而去。我们长舒一口气,并将这一情况立即上报了联利团B战区警察部门。”

赴非洲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鲁长江

原来,这是一伙从邻国科特迪瓦吃了败仗外逃的武装分子,大概有500人,基本都是雇佣军,他们临时宿营地就在朵石磊他们施工区域附近,联利团正在搜寻他们。“冲着我们来的小股力量可能是想抢点东西,见我们摆开架势,估计是吓跑了。”朵石磊笑着说。

“原以为有所缓和的紧张局势又蒙上了一层恐怖阴霾,从那以后,联利团专门出动巴基斯坦快反部队支援保障我们一线施工。”朵石磊介绍说,“后面虽然又碰到几次,但大家不再紧张了。”道路的平坦畅通默默地见证着官兵的奉献成果,从蒙罗维亚到绥德鲁市运送物资的时间,由维护前的22个小时缩短到维护后的12个小时,当地群众领略到了中国速度,由衷地竖起大拇指,高喊着“CHINAGOOD”。

尽管已经过去了10年,朵石磊还是对利比里亚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平时没事的时候会专门搜一下利比里亚,看看当地的局势如何、经济发展得怎么样。”朵石磊中队长后来还被派去更为危险的苏丹达尔富尔执行维和任务,在军委国防部维和部门工作过,这些经历都让他终生难忘。

拄着拐杖去维和

“你小子隐藏得很深啊。”最近在翻阅《一个维和士兵的战地纪实——弹在膛上》这本书时,无意中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鲁长江。我都不知道自己身边还有一位维和勇士。戴着口罩的鲁长江微微一笑: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不值一提。

鲁长江原任解放军某部财务助理,2014年1月赴非洲马里执行维和任务。马里全称马里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侧,2012年发生军事政变,鲁长江跟随部队维和恰是马里严重动乱时期,直到现在联合国依然把马里列为极端危险区域,提醒游客慎重前往。被联合国总部追授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的我国维和军人申亮亮烈士就是牺牲在马里维和任务营地,其危险程度要比利比里亚严重得多。

令鲁长江至今懊恼不已的是在离出发还有20天的一次常规高强度训练时,意外摔伤,导致左腿腓骨骨折,他硬是拄着拐杖飞到了马里,战友们戏称:“你这真是轻伤不下火线,古今维和第一人啊。”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才轻轻地挽起左腿裤腿,一段约12厘米的骨折术后痕迹清晰可见。

其实类似伤病在部队日常训练中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不算什么事儿,但若换到动乱未止、缺医少药的非洲马里,那就不好说了,需要承担极大的安全风险。当时部队领导曾劝鲁长江为了健康着想放弃维和,马里医疗条件差,气候、饮食等因素也不利于术后恢复,国内医生强烈建议留下养伤,但他却不想前功尽弃,坚持要去。领导理解他的心思,负责维和部队财务的只有鲁长江一人,况且已经脱产集训6个月,从经费预算到决算编报,从武器装备数质量到联合国装备核查要求,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但这毕竟关系到个人身心健康,谁也没有把握,是让鲁长江带伤出征,还是临时换人,给维和部队领导出了很大的难题。

鲁长江深知责任重大,眼看出发日期日益临近,按照规定临时换人需要层层报备,手续繁琐,且注射疫苗还有时限间隔要求,如果换人再去,那部队就不能按时出发……一想到这些,鲁长江下定决心:一定要去,不能因为个人一点小事影响集体,坚决完成任务,不负使命重托。

就这样,在做通了亲人的工作后,2014年1月15日,鲁长江与他的240多名战友,带着体内9根骨折修复钢钉和一根拐杖,踏上了为期9个月的马里维和征程。

“那其实没啥,拄拐杖也不会影响手上工作。”这已成为鲁长江在这件事上的口头禅。听起来轻描淡写,殊不知做起来却千辛万苦。为了让维和官兵享用到物美价廉的东西,他是外跑市场内算细账;为了顺利通过严谨挑剔的联马团武器装备大核查,他是亲力亲为坚守现场,确保了维和部队正规有序。马里接近50℃的高温和维和部队各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确实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这段经历让鲁长江受益终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无休止的动乱把马里人民推向了苦难的深渊,维和经历也很好的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懂得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工作,报效祖国。”鲁长江说。

自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蓝盔勇士以实际行动维护了任务区的和平,获得了当地人民、其他国家和联合国的一致好评。2018年5月29日是联合国开展维和行动70周年纪念日,为感谢中国军队对维和事业的大力支持,联合国专门在官网开辟中国专栏,推出了一批题为“中国,感谢您的服务和牺牲”的反映中国维和贡献的影像资料。

2018年,联合国非盟苏丹(达尔富尔)维和行动混合特派团尼亚拉超级营地中国营区遭遇第一场沙尘暴的场景

猜你喜欢

刘晓明石磊利比里亚
一种轨道车辆外紧急锁盖板装置改进研究
巧解纠纷展笑颜
阙 题
亲爱的,你现在可以求婚了
利比里亚新总统就职用中文说“谢谢”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othic Elements i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昔日创客的美丽蝶变
做“创时代”领跑者
樟脑丸的味道
他信现身利比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