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用软件测评人员培养的若干思考
2020-07-14王峰包阳赵颖许帅
王峰 包阳 赵颖 许帅
摘要:随着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军用软件测评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该岗位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及工程性,军用软件测评人员既要掌握软件测评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以及装备管理政策,还需要熟悉软件领域知识及其将来在部队的实际使用情况。讨论目前军用软件测评人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打牢基础、拓展视野、提高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及思想,提出若干培养建议。
关键词:军用软件;软件测评;人才培养
DOI: 10. 11907/rjdk.19272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TP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 2020)001-0018-03
0 引言
随着软件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近年来软件工程教育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包括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支撑平台等[1]。软件测评人才是软件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软件测评人才培养也引起了教育界与工业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学者们围绕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2-4]。
在国防军事领域,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军用软件测评人才成为一项重要挑战。当前,软件装备已成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主要抓手,软件装备的论证、研制、测评、使用、维护、管理都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虽然自恢复高考与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军队已培养、吸纳了不少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研究生,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人员离职、改行,在职的一些人员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目前该方面的人才缺口仍然较大。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以及IT行业高待遇等因素影响,如今很难从地方高等院校引进高水平的软件人才,只能依托军队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培养。然而,目前军队软件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与军队信息化及装备建设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部分毕业生难以胜任军用软件测评工作,需引起高度重视。
1 军用软件测评人员培养现状及不足现阶段,软件测评人员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1人才培养规模不足
目前,很多军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授予点,但每年输送到软件装备论证、研制、测评、使用、维护等一线基层单位的人员数量仍然非常有限。从全军范围来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的软件测评人员严重短缺。因此,有必要扩大该方向的人才培养规模。
1.2 人才素质与能力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但由于受军队编制员额等限制,以及装备建设工作本身的复杂性,要求从事软件装备工作的人员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视野以及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基础理论方面,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如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工程数学、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与仿真、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可编程逻辑器件及软件测评技术等,还要掌握与软件装备论证、研制、测评、使用、维护等相关的管理规章、标准、技术和方法。
在专业视野方面,不仅要熟悉自身工作范围与要求,还要熟悉我军装备建设管理机制、现状与问题以及相关需求,能够跳出单位、行业局限,从军种甚至全军装备发展角度思考问题。
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从事软件装备工作的人员应该熟练掌握1-2门编程语言,具备较强的代码阅读能力,熟悉软件质量保证与配置管理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能熟练编制软件测评大纲及报告,了解部队对装备的需求及使用情况,能与装备主管部门、承研单位顺畅沟通,发现软件以及其它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
2 软件测评人员培养建议
2.1 适当扩大培养规模
软件测评既属于军事装备学一级学科下军事装备试验学二级学科的一个方向,也属于民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下的软件测评方向。相关部门需要统筹兼顾,在军事院校增加相关招生专业,扩大软件测评方向研究生培养规模,保证将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加入到军用软件测评队伍中去。
软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新技术、新工具层出不穷。在军民融合大背景下,可以尝试拓展生源,招收一定数量的非军人学员,让其毕业后到国防工业部门或企业工作,为工业部门与军队联合进行军用软件测评奠定基础。
同时,严把新生质量关。根据软件测评行业对人员素质与能力的要求,需要以理工科毕业生为主,并加强对毕业生软件基础知识、装备素养、实践经验、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保證招收的学生具有较好基础。
2.2 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基础理论永远是软件测评从业人员“走得远、试得深”的法宝。软件测评人员培养应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加强基础理论素养教育,建议在学生已具备计算机本科专业知识(参见前文提到的课程)基础上开设以下课程:高级软件工程(含新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形式化验证、软件自动化测试、软件规模估算与质量度量等)、数理逻辑、信息安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程数学、可靠性理论、军事装备学、军事装备试验学、装备管理法规标准(装备论证、研制、试验鉴定、采购配发,以及使用、维护管理规章与标准,尤其是针对军用软件部分)、外军装备管理等。
此外,还应开设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如软件测评项目实践,让学生在教学项目或装备型号试验中尝试开展文档审查、代码审查、代码走查、静态分析、逻辑测试以及对系统功能、接口、人机交互界面、系统安全性等方面的动态测试,同时撰写测评大纲、测评说明、问题报告与测评报告等。其中,人工代码审查量应不低于2万行源程序,
2.3 拓宽学生视野
在强化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尽量拓宽学生视野,使其具有大的格局及一定的全局意识。导师可给学生拟定阅读书单,如包含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经典读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需要指定其阅读目前反映我军指挥、装备建设的一系列内部刊物,让其了解我军装备建设现状及问题。同时,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参观见学某些装备型号工程,让其获得直观感受。参加学术会议,或保密要求容许的工作会议、基层调研,也是拓宽学生视野的有效方法。
2.4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软件测评方向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一定要立足实际,旨在解决军用软件测评中的某个实际问题,可以是某个创新的技术、方法,也可以是对现有理论、技术的改进,或某理论、技术在装备型号工程中的应用创新。研究内容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推导,还要有大量编程实践,自编源程序规模应不低于1万行。
2.5 突出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从事软件测评工作的人员需要与装备管理机关、承研单位打交道,承担总体规划论证、现实问题调研等工作,因此需要有较强的发现与分析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的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据采集、现象分析能力。例如,试着让其拟制调研提纲、规整/录入数据、初步梳理问题等。学生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撰写论文、报告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文字表达能力需从学生阶段即接受严格、系统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可通过学术报告、演讲、日常交流等途径得到提高,如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组织学生汇报阶段学习进展情况,包括收获、困惑等,可促进同学间的良性竞争和看齐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承担适当的教学科研勤务工作,也是锻炼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有效方式。另外,表达结果是思考结果的体现,持续不断、深入地研究与思考是提高表达能力的根本途径。
2.6 实行导师组制度
一个人的精力与能力毕竟有限,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虽有一定可取之处,但IT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同一导师带的研究生数量较多,就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对其进行指导。为此,建议实行导师组制度,联合群体智慧培养某方向的研究生,使学生能博采众长。结合作者原单位经验,一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一般包含3位高级职称人员,毕业论文至少需要被3位教师审查修改,以保证论文质量。
3 结语
军用软件测评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既要从软件管理者、论证者、使用者角度,明白为何研制、如何使用该软件,以及其作战使命任务、编配部署方式、战技指标、维护升级模式,又要从软件承研者角度,考虑软件如何设计、实现、安装、保障维护,更要从试验鉴定者角度,检验软件的实际战技性能、部队使用适应性、作战效能,为装备质量把关。从事软件测评的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管理政策、技术标准,尤其是软件测评理论与技术,还要熟悉软件开发方法与流程(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过程)。软件测评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软件测评倒逼承研单位提高软件工程化水平,保证软件质量。因此,软件测评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既要懂政策,又要懂技术,还要擅长与人沟通交流。以上主要站在用人单位角度,结合笔者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历,从“打牢基础、拓展视野、提高能力”等方面对软件测评方向研究生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毛新军,王涛,余跃.软件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开源和群智的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兰景英,范勇.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6):38-41.
[3]孙金华.软件测试人才培养与课程构建的探索[J].计算机时代,2009(6):71-72,74.
[4] 尹剑飞,蔡树彬,毛斐巧.基于外包项目的软件测试教学过程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248( 20):41-44.
(责任编辑:黄健)
作者简介:王峰(1966-),男,博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军用软件测评、無人自主系统试验验证;包阳(1978-),男,硕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军用软件测评、装备试验鉴定;赵颖(1976-),女,硕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军用软件测评;许帅(1981-),女,硕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军用软件测评、装备试验鉴定。本文通讯作者: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