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

2020-07-14王洁姿

青年时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

王洁姿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他问题越来越严峻,可持续发展愈发被人们所关注,逐渐成为一个全方位和全球化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国内法与国际法既有的追求,其必然内涵与法律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国际经济法有着特有的功能和价值,深入探究国际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可持续发展逐步落实为国际经济法公认的基本原则,那么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可能实现的。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的主题,范围覆盖及经济、政治、文化和法律等方面,当然它对国际经济法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就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我国作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参加国和缔约国,在1992年8月批准和下发了指导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到我国要坚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务院又在1994年3月率先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于各个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飞快的进展。许多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规划中都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普遍认同。2012年的“里约+20峰会”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也再度倡导可持续发展。在G20杭州峰会上,气候变化问题在经济议题上被反复强调,成为制度化进程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规范或政策倡议而为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与原则。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在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方面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困境。因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必然是国内到国际上全面落实,其中必然涉及多方利益的冲突,尤其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国际社会上各国之间的碰撞。

二、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经济法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战略,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价值目标,也深刻体现在法律层面。加以完善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认识和调整好它与法律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对法律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配合。在国内法方面,大多数国家都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虽然具体的细则规定不太相同,但是大致方向都有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际法方面,如《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就承认:“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上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其出口货物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可见,国际经济法中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理念。

国际社会无疑存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那么可持续发展的定位将不断受到认同和提高,而国际经济法的目的是通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来促进经济关系的繁荣,在国际经济领域,许多规范和体制对主体的约束力在不断增强。在法律层面上,尤其是国际经济法上,可以为可持续发展付出努力和贡献。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全人类共同利益,促进国际社会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必须将可持续发展设为其重要的内容和要素。

就现状而言,虽然可持续发展在某些国际公约上有所涉及,在某些国际组织有加以组织落实,但是由于现实原因和潜在困难,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还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保障机制。例如,规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义务难免过于抽象、难以适用,各国因现实状况不同而实践发展不一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之间难以达成平衡等。

三、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经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目前,从国际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来看,除了一些国际条约的制定和某些国际组织的实施,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值得探讨的,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的。

首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更为广泛。国际经济新秩序大多体现在经济方面,如主权原则基本体现在经济主权方面,包含经济战略决策权、天然资源所有权、经济交往管理权和国际事务合作权,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关注全球问题,也关注到每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它以科学方法谋求全人类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只是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但是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范围更广,它能实现教育公平、收入稳定、物质生活的富足乃至人的自由、幸福等。

其次,可持续发展能够弥补其他原则的不足,配合其他基本原则而增強国际经济法的功能。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使得国际经济法主体尊重国家主权并正确使用,尊重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原则强调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平等参与权和平等决定权,而可持续发展更注重环境资源保护方面。在天然资源所有权上,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即强调国家对拥有的天然资源所有权的控制,更应当科学地进行开发、保护。另外,国家主权的使用不应当过分限制,但也不是毫无边界,要实现从国家中心主义到人本主义的转变,强调全球的整体共进。二是可持续发展使得公平互利原则更加深入人心。公平互利原则要求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有效充分和切实地参加决策过程,在制定和遵循国际经济规则上,对各个国际经济法的主体的影响是公平的、合理的,主体之间是互利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仅立足于当前国际社会中各主体之间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公平,而且强调的是代际公平,包括人类内部实现公平的主张。三是可持续发展促进国际经济法的主体进行全球合作、有约必守。可持续发展要求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每个主体都要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中,这与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不谋而合的。

四、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更好地发展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立法层面上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基本原则。这就要求运用国际经济法的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徐崇利老师所讲的全球治理与跨国法律体系,旨在构造“硬法与软法——中心与外围”。如果要推进可持续发展,必定要先建立软法,再提升到硬法。国际软法所具有的事实上的效力以及功能上的优势,决定了它们是跨国法律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即是外围。将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理念、策略加入到国际软法的规范中,给予国际社会重要的参照和考虑,国际主体通过自我实施的功能获得自我约束和管制。例如《欧洲联盟条约》和《建立WTO协定》都加入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另外,也可以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和修改相关立法。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可以在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差异之间、财富增长与公共健康之间等方面加以协调。例如,WTO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做出不少努力,这也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推进。

可持续原则的推进中,应当注意与其他基本原则进行结合。例如公平原则,随着该原则的发展,实现将僵硬固化的平等原则取而代之。那么,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制定的规则也应贯彻这一原则。公平不是指形式公平、现时公平,而是实质上的公平,应当注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公平的基础上有区别的对待,将公平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紧密结合,实现代际公平、全人类发展。

五、结语

可持续发展与国际经济法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某些国际经济法规范和国际组织的推进,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经济法上已经获得了一定保障。但是,规则之间的不统一、各国利益的冲突等现实原因,仍然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要推进可持续发展,必须站在国际经济法的视角,发挥其功能,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构想才能变成现实,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全局才能更为宏大。

参考文献:

[1]刘云华,程云飞.论可持续发展的法理基础及法律价值[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123.

[2]何志鹏,孙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保障[J].当代法学,2005(19):16.

[3]徐崇利.新兴国家崛起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中国的路径选择为视角

[J].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3(1):22-34.

[4]徐崇利.全球治理与跨国法律体系:硬法与软法的“中心——外围”之构造[J].全球治理论坛,2013(8):19-28.

[5]何志鹏.可持续发展与国际经济新秩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5):12.

[6]胡德勝.可持续发展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0-54.

[7]何志鹏.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8]何志鹏.国际经济法治:全球变革与中国立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9]陈安.国际经济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曦.国际环境法资料选编[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11]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1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之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发展的影响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